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在线阅读 - 第119章 洛阳城西苑为佳,义仓制洛口居首

第119章 洛阳城西苑为佳,义仓制洛口居首

    洛阳,在杨广手上,真正成为世界的中心。

    杨广创造了隋朝的一个记录,他一次性征发了二百万人,去修建东都洛阳。

    这开启了杨广好大求全,大干快上,不计成本,不惜人力的滥觞。

    新的东都洛阳,用时一年多就竣工了。

    这是非常快的速度,和当年杨坚修建大兴城,大体类似。

    东都洛阳城的工期短促,本身也较为简陋,这似乎也是继承自杨坚一朝,务从俭约,不以奢华为务,不以享乐为风格的,最后一次的回光返照。

    东都洛阳峻工之后,杨广马不停蹄,立即开始规划和修建了另一个工程。

    那是洛阳城的一个配套工程,是皇家的园林,是真正属于杨的广风格,远迈天下,古今第一流的园林。

    这就是显仁宫,也叫西苑,是最奢侈气派,最能体现杨广文采风流的皇家园林。

    这个皇家园林,集南北之长,但更多地注入了杨广的审美理念。

    杨广沉醉于江南的吴语软侬,主要借鉴了江南园林的设计理念,可以肯定,在设计和建设西苑时,动用了大量的来自于原陈朝的工匠和设计师。

    这个皇家苑囿,平地平空而起,苑内的装饰,集中了全天下珍奇之物。

    杨广动用国家力量,将长江之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还有五湖四海之内的嘉木异草,珍禽异兽,全部搜集充实到西苑之内。

    二百里,浩浩西苑,足称人间胜境。

    西苑集南北园林之精华,既有北方园林的雄浑大气,又具备江南亭苑的纤浓秀丽。

    山水园林,核心在水。

    有水则山色皆活,有水又境界丰胜。

    于是,杨广在西苑之内,掘地为海,周边十余里。

    在海内又修建了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每一座人造之山,都高出水面百尺,亭台楼阁,假石真岩,罗络山上。

    杨广久居江南之地,他本人又极富才情,非常艳羡江南的风流,他的文化素养和鉴赏力,让他在园林胜景的审美上,达到了专业玩家的水准。

    杨坚一世务从简朴,杨广却和其父大异其趣。

    不过,一个真正的贵族,却需要三代以上,才可以培养出骨子里的高贵。

    杨广却天纵其才,他在艺术上的感知和鉴赏力,可能只有南朝的陈后主,差可比拟。

    西苑沿海,他又掘出一条弯曲的水道,命名龙鳞渠,蜿蜒而去,最终注入内海。

    园林之道,山水为胜,但若少了人,不过是死景,就无活色生香的动感。

    杨广天才型地,沿着龙鳞渠,修筑了十六院,每一个院子的大门,都朝着河渠开放,渠边花木争胜,足为形胜之地。

    但杨广最大的创意,就是每一个院子,以一个四品夫人主持。

    她们文采风流,形态曼妙,杨广集中了全国各地,当世一流的女性,充入后宫,又选拔她们主持龙鳞渠十六院。

    杨广真是个妙人,从此他就成为高高在上,天上地上,独享尊荣。

    杨广引入了竞争机制,他让十六院争相以佳肴七思,争奇斗胜,胜利者才可以获得自己的欢心。

    这是一种高级的玩法,但并不是杨广的首创。

    当年晋武帝司马炎就曾经乘着羊车,以羊车所停宫妃之门,决定自己宠幸哪个妃子。

    这当然比直接翻牌子,要文雅有趣得多,武帝此事,引发出宫妃为了争宠,在路上洒盐水吸引羊车的典故。

    羊车望幸,当然是雅事,却远不及杨广的十六院,同时竞放,规模宏大。

    杨广,就算是享乐,也要做到古今第一。

    但东都洛阳的兴建,享乐只是附带的题中之义,却并不是杨广真实的目的,政治和经济,军事的现实考量,才是杨广营建东都洛阳的核心要义。

    也许从一始,杨广就倾向于把洛阳当成他日常办公的都城,他非常清楚隋朝的根基在北方。

    要想天下稳定,他必须维持以北统南的传统。

    所以,他在洛阳又干了一个宇宙级的工程。

    那就是修建了规模庞大的义仓群。

    义仓是一种储粮制度,也成了一种事实上战时军事配套制度。

    义仓起源于民间,当丰年时,积谷备荒,后来,长孙平主管杨坚一朝的财政,将民间自发积储行为固定为政府的强制储蓄政策。

    于是,国家迅速富强。

    但为了储存粮食,必须修建他窖。

    杨广在洛阳附近增修了几个仓窖,只是其中有几个粮窖的面积和体量,实在过于庞大和夸张。

    比如洛口(兴洛)仓,就是当世最大的粮仓,其实已经不能叫做一个粮仓,而是一个城市了。

    洛口仓,周围有二十余里,已是一座城池的规模了,一共有三千个粮窖,每一个粮窖都江堰市可以存储粮食八千担。

    仅仅为了保护这一个粮仓的安全,杨广就长期派驻了一千兵马来,保护它的安全。

    其余的粮仓,也同样规模庞大。

    杨广当初的设想,应该是坐镇居天下之中的洛阳,统领全国,但现实是,他却只能背离北方的两京,彻底龟缩在东南扬州一隅。

    也许,开始之时,杨广只是把扬州定义为他的龙兴之地,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行宫,一个他梦想开始之地的,内心的精神家园。

    扬州,那是杨广的第二故乡。

    家乡,是一定要衣锦而归的。

    杨广的目光,盯着东南的扬州,盯着洛阳,盯着全国的山山水水,他要干大事,创大业。

    杨广的年号,就叫大业。

    杨广从一开始,就立志要开创一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业。

    他自知得位不正,而他却极为自负,认为自己天下之大才,身负天下之大望,自己天生就与众不同,注定要成就一番伟业。

    然后,他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要修运河。

    中国的历史上,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有人挖河修渠搭桥筑路,但杨广和他们不一样。

    他不只是准备修一条运河,他要将全国天南地北的水系,全部联通,从此可以让水路变成坦途。

    这是造福千秋,功耀万代的大运河工程。

    杨广说干就干。

    他没有任何犹豫,但是,杨广并不蛮干。

    他修建的运河,全部都是在中国古代已有的旧河道基础之上,扩展疏浚,加深加宽而已。

    即使如此,这也是一件极耗人力和物力的巨大工程。

    以至于后世历代帝王或文臣将相,还有文人墨客,一边享受着杨广修建的运河的便利,一边在纸上对杨广指指点点,说他修建运河,虐用民力,以致于亡国。

    但即使是民间的小说家,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论断。

    他们在诗中明确说道“禹王治水争言利,炀帝修城尽道荒。功业相同仁暴异,须知别自有商量。“

    这是以一种比较客观的态度,去评价杨广的功过是非。

    毫无疑问,这种超大规模的工程,如果不是集中全国之力,以非常高强度的劳作,以及强悍集中的管理,又怎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完成?

    纵观杨广一朝伟大工程的工期和动员的人数,总是让人生出望而兴畏,闻而惊叹,思之不免有一种高山仰止的境界。

    这条大运河的最大工程首推通济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