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在线阅读 - 第183章 昨日隋将今唐臣,虽占关中失河东

第183章 昨日隋将今唐臣,虽占关中失河东

    力量代表一切,强者通吃。

    当中原大地出现一个统一而强大的王朝之时,突厥必然衰弱甚至面临灭族的危险,这已经被历史一再证明。

    当年启民可汗在突厥的内战中失利,单骑入朝。

    在隋文帝杨坚的全力支持下,他忍辱负重,从零开始,积弱为强,才避免了突厥亡国灭种,但或者内心真有想法,或者迫于形势,他甚至想改变突厥的传统服装为汉人的服饰。

    这是改突为汉,是奇耻大辱,并且,往事历历,如在昨日。

    处罗可汗本人也亲身经历那段岁月,深有体会,因而,当他看到李渊的发展越来越不受控制,李唐有成为统一帝国的可能时。

    他的判断是,李唐和突厥,二虎相争,必有一战。

    既然如此,那就要趁李渊根基未稳时,将他扼杀在摇篮中。

    处罗可汗决定开战。

    但是,他采取了一种隔岸观火的间接方式,突厥人准备支持另外的割据势力,sao扰和侵犯李唐边境,可以拖垮李唐的国力。

    其中,声势最浩大的一次行动,是刘武周进犯太原。

    这是一次大规模和彻底的军事行动,刘武周的目标直指整个山西全境,而太原是李渊龙兴之地,尤其是晋阳一地,城墙坚固,士马精强,粮食储备也非常丰厚。

    这似乎不是一座能被区区刘武周攻下的城池。

    但事实是,李渊的后院被刘武周一锅端了,太原失守,山西大部分都在刘武周的马蹄和刀锋下瑟瑟发抖。

    可以肯定,背后一定有突厥人的允许和直接支持。

    战争正式开始。

    李渊非常肯定,统一的李唐帝国,必须跨过突厥人,才可能屹立于世间,即使不能打败和摧毁突厥,也必须在战略上保持平衡。

    当西方已定,四方招抚有方,情势大好之际,李渊立即应战,但在正式和刘武周决战前,他还需要解决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那就是河东城,现在还牢牢控制在隋朝将领尧君素手下。

    河东城是一颗钉子,是黄河以东的一个军事重镇,要想向北反击刘武周,就必须攻拨掉它,否则,一旦河东城和刘武周互相表里,必成心腹大患。

    但河东城表现出非常高的硬度,这块骨头,并不好啃。

    李渊作了软硬二手准备,他先进攻,然后劝降。

    毫无疑问,进攻失利。

    劝降最好的人选,当然是前河东前统帅屈突通。

    屈突通现在混得风生水起,他投降了李渊,已经是李唐王朝的兵部尚书,这是李唐帝国权力中枢的高级官职。

    当年,李渊对河东城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率大军抢渡黄河,入主关中时,屈突通率领主力,全力追蹑李渊的军队,希望和长安的守军二面夹击,以挽救危难的时局。

    但天命所归,屈突通也无能为力,他的军队被刘文静击垮,他再没有能力前进一步。

    长安,已经可望不可及。

    屈突通在河东城,留下了一个足以托付的将领,他叫尧君素,完全可以和唐朝周旋,屈突通即使再回河东,也于事无补。

    何去何从?

    作为杨隋王朝的中坚,他还有一个机会,在另一个地方,或者还有希望可以翻盘。

    东都洛阳,他曾经是洛阳之王,他在那里创造过自己的传奇,如果没有他的统帅,当年杨玄感早就攻破了洛阳城。

    是他屈突通挽救了洛阳,也挽救了杨广的隋朝。

    他希望,他还能重振辉煌,再一次救杨隋于危急覆亡的关头。

    于是,他留下自己的心腹大将桑显和镇守潼关,自己率领一小部分精锐骑兵,直奔洛阳而去。

    只是,他走的并不急,也许他也不想太急。

    桑显和是个妙人。

    他在战场之上勇猛无比,屡次大战,都差点大败唐军,但每一次都是先胜后败,被无法预知的因素打败,但桑显和确实无愧猛将勇将大将。

    或者是他看到屈突通留下自己当炮灰,心生怨恨,或者是他确实觉得李渊真是真命天子。

    他做了一个非常明智而果敢的决定。

    屈突通一只脚刚出城,他就立即举军投降了唐朝。

    然后,他用手一指,向唐军指出了屈突通逃跑的方向。

    抓住屈突通,那当然是大功一件。

    这也是桑显和必须交纳了一个投名状,于是,刘文静派遣桑显和和大将窦琮、段志玄追击屈突通。

    以有备对无备,毫不意外,在稠桑,桑显和再一次和他的老上级碰面了。

    屈突通并不是个认命的人,他立即摆好阵势,准备和追兵决一死战。

    但窦琮手上有张王牌。

    为了以防万一,窦琮让屈突通的儿子屈寿也一起随军追击。

    这其实是向屈突通传递了一个信息,虽然在战场之上,屈突通杀伤了无数的唐军,但他留在长安的家眷,全都完好无损。

    这是李渊的仁慈,是李渊的攻心之术,也是向屈突通示好的信号。

    屈突通读懂了李渊的深意,当屈寿走出队伍,向他宣读李渊的招降谕指时,他表现出不一样的态度。

    当年,李渊曾经派自己的家僮招降过屈突通,但不问情由,被立即斩杀。

    但现在,屈突通看到自己的儿子,也只是虚情假意,不痛不痒地向说:“昔与汝为父子,今与汝为仇仇。”

    然后,他命令左右的将士射杀屈寿。

    所有的将士都知道这不过是屈突通的一句话而已,如果真要射杀屈寿,谁有屈突通自己的箭术好?

    主帅已无必死之心,将士自然也没有玉石俱焚之志。

    桑显和适时走出队列,他并不愿意看着昔日的同僚们,做无谓的挣扎和牺牲,他大声而肯定地说道:“京师陷矣,汝并关西人,欲何所去。”

    这句话直击人心,大凡可以选择,谁会一条道路走到黑。

    关中,那是他们的家乡,那里有他们的土地,父老乡亲,有他们生命中所有最重要和最珍贵的一切。

    于是,屈突通的将士们全部放下武器,向唐军投降。

    屈突通下马痛哭,他知道,他已经彻底失败。

    屈突通也知道,杨广完了,隋朝也完了。

    他向着东南方向,向着杨广的江都,哭泣着,伏地再拜道:“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天地神祇,实所鉴察。”

    隋朝中坚之臣,屈突通被俘送至于长安。

    作为隋朝的元老和中坚,加上其为官清正,素著威名,屈突通进入了李渊的统一战线。

    他想树立这个标杆,让原来的隋朝官员看到,自此而下,每个人都可以在新朝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就是政治和人心,一着看似轻描淡写的棋,远胜十万雄兵。

    长安城中,太极殿上,李渊对屈突通开诚布公地说;“何相见晚耶?”

    这是责怪,也带着深深的期许。

    屈突通看着大殿之上,高居主位的李渊,心中无限感慨,昔日自己高居人臣重位,此次自己再入长安,已成阶下之囚。

    而太极殿上,也早已物是人非,屈突通不由悲从心来,再次流泪说道:“通不能尽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以愧相王。”

    这是他最后一次以隋朝官员的口吻和李渊说话,自此之后,屈突通,再不是隋官,而是唐臣了。

    李渊宽慰他道:“隋室忠臣也。”

    他授与这个隋朝忠臣兵部尚书的职位,并且封他为蒋国公。

    一个时代结束了。

    除了兵部尚书这个要职之外,屈突通还有一个重要的实职,也许那才是他真正的职位,那就是秦王李世民元帅府的长史。

    这有着鲜明的目的性,作为长期在外征战,并且年纪才二十上下的秦王李世民,即使真是天纵之才,也许也需要屈突通这样一个久经战阵,久历人事的元老大臣,随时在旁边提点。

    屈突通没有辜负李渊的厚望。

    至少,他展示出了高尚的道德情怀,在平定薛举之战中,唐军获胜之后,按照惯例,各位将领都争相抢夺薛举富可敌国的财富,但只有屈突通不为所动。

    李渊听到之后,在朝廷之上特意表彰他说;“公(屈突通)清正奉国,著自始终,名下定不虚也。”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象屈突通般可以招徕而降。

    在河东,李渊就碰上了一个硬茬,他叫尧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