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在线阅读 - 第250章 软硬阴三招用尽,两将中立秘计成

第250章 软硬阴三招用尽,两将中立秘计成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让父子兄弟相残,还需要找一个更合适的人去开这个口。

    房玄龄认为长孙无忌是一个天然合适的人选。

    他是李世民的发小,也是他的舅子,和李世民是过命的交情。

    房玄龄不再遮掩,非常干脆地对长孙无忌说:“今嫌隙已成,祸机将发,天下恟恟,人怀异志,变端一作,大乱必兴,非值祸及府朝,正恐倾危社稷。此之际会,安可不深思也!仆有愚计,莫若遵周公之事,……孰若家国沦亡,身名俱灭乎?”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长孙无忌终于等到了这一刻,他也不再藏着掖着,心有戚戚地回答道:“久怀此谋,未敢披露,公今所说,深会宿心。”

    然后,他进入内堂,和李世民挑明此事。

    李世民立即召见房玄龄,忧心忱忱地说:“阽危之兆,其迹已现,将若之何?”

    房玄龄心壮语直,毫不避讳地说道:“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今日忧危,乃天赞也,愿大王勿疑。”

    房玄龄敢这样说,是因为大势已成。

    心怀此志的人,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并不是少数,而是已成为一种共识,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计议已决。

    自此之日,在李世民府内形成了一个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小团体,他们耐心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他们并没有等很久。

    有一件事,逼迫他们立即动手。

    突厥人又一次率领几万大军,大举南侵,重重围困之下,乌城告急。

    按照惯例,朝廷会指派李世民挂帅北征。

    但这一次,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李建成推荐李元吉成为北佂的统帅,而李世民却被投闲置散。

    真实的情况还要严重得多。

    除了直接针对李世民之外,他们对李世民手下的核心将领,采取了二手都要抓,二手都要硬的政策。

    先是软性的收买,李建成和李元吉准备花重金收买秦王府中的骁将猛士。

    他们首先将目光盯向了尉迟敬德。

    先是送金送银送珠宝,并且附上密信,用高官厚禄招揽他,信中言辞恳切地说:“愿迂长者之眷,敦布衣之交,幸副所望也。”

    但尉迟敬德和李世民一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他身上李世民的铬印太重了,不出所料,尉迟敬德直接拒绝了他们的招抚。

    他先是缅怀了昔日不堪回首的往事,:“敬德起自幽贱,逢遇隋亡,天下土崩,窜身无所,久沦逆地,罪不容诛。”

    然后,慷慨激昂坚定地说:“实荷秦王惠以生命,今又隶名藩邸,唯当以身报恩。于殿下无功,不敢谬当重赐。若私许殿下,便是二心,徇利忘忠,殿下亦何所用?”

    尉迟敬德转身就将此事告诉了李世民,叫他提防太子的阴谋。

    李世民对于建成的阴谋,早就见怪不怪。

    但他担心尉迟敬德的安危,让他委屈求全,以保重自己为首要任务。

    他推诚置腹地说道:“公之素心,郁如山岳,积金至斗,知公情不可移。送来但取,宁须虑也。若不然,恐公身不安。且知彼阴计,足为良策。

    李世民没有看错他的兄弟。

    李建成和元吉信奉不能为己所用,就让别人也不能用的人生信条。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出于对尉迟敬德的顾忌,他们立即开始了报复行动。

    他们想要彻底解决尉迟敬德。

    但派出去的壮士却无法得手。

    这并不是尉迟敬德防范太严,相反,他大敞门开,自己高卧堂上,摆出一副有种就过来比一比,斗一斗的心态,欢迎刺客的到来。

    尉迟敬德声名在外,还没有哪一个刺客,敢明目张胆挑战尉迟,他们只能灰溜溜地避开逃走。

    李建成见软硬都不行,就来了一招阴的。

    他给尉迟敬德硬安上一个罪名,在李渊面前告状。

    个人当然无法反抗国家机器和意志,李建成达到了目的,尉迟敬德被抓入狱。

    但李世民展示了他的力量。

    虽然李建成想要置尉迟敬德于死地,但由于李世民的介入和坚持,他被无罪释放。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这次李建成想要将李世民府上的精锐外调,想清空秦王府上的人才。

    程知节坚决不听从调令,他有直接抗命的勇气和底气,显然来自李世民直接的支持。

    双方势如水火。

    程知节被外放为康州刺史,他痛心疾首地向李世民请命说:“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

    程咬金虽然可以拖延时间,但李世民府上的文官谋臣,却没有迟疑的理由。

    正如李无吉所言,“秦府智略之士,可惮者独房玄龄、杜如晦耳。”

    李建成展示了他的优胜和可怖的力量,李渊听从了他的建议,房杜二人,被调出府外。

    情势岌岌可危,最后的决战一触即发。

    李世民有些犹豫,他其实还没有完全准备好。

    最重要的一点是军队头领们的心意和动向。

    李世民自己本来就是无敌的统帅,加上早就开府延揽了很多人才,家底非常丰厚。

    但还有二个人,他却需要重点考虑。

    一个是李靖。

    他虽然很早就是秦府中人,也受过李世民的恩情,才免于被李渊斩首。

    但他因为跟随李孝恭在江南成功立业,现在成了李唐在江南系人马的代表。

    另一个人是李世绩。

    他虽然一样归属于李世民麾下,但他已经成长为山东传统势力的领头羊,山东力量,一百多年来,是足以抗衡关中的势力。

    这二个人,虽然都和李世民有私交,但现在事关重大,必然会以自己的利益做出选择。

    非常幸运的是,他们都保持了一种稳健的行事风格。

    他们不会派兵参与李世民的行动,但却也没有去向李渊告发李世民。

    这实际上意味着他们认可一种宫廷政变,但却不想重新起兵对抗,让国家重新陷入战争。

    这是一种难得的有倾向性的中立,这已经足够了。

    导火索很快被点燃,双方进入白刃战。

    突厥再次大举南寇,李建成推荐李元吉领军出征,这不但抢了李世民的位置,他们还想要李世民的人头。

    这个计划分成二步走。

    第一步是将秦王府中的精锐,尽数征调北上抵御突厥,第二点就是针对李世民的斩首行动。

    第一步名正言顺,这是李渊的命令,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调走李世民府中的大将和精锐战士,但在这一步,出了岔子。

    李建成府上出了一个告密者,他带来了非常劲爆的消息。

    他就是王眰,他带来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谈话内容,“今汝得秦王骁将精兵,拥数万之众,吾与秦王饯汝于昆明池,使壮士拉杀之于幕下,奏云暴卒,主上宜无不信。吾当使人进说,令授吾国事。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

    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计划,也是一个一锅端的计划,不由得李世民不相信。

    事情非常明显,太子要动手了。

    李世民一方商量对策。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同情和怜悯,只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所有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

    他们非常明确而肯定地说道:“大王若不速正之,则恐被其所害,社稷危矣。

    李世民还想装下仁义,他表现得有些犹豫,对着众人说道:“骨rou相残,古今大恶,吾诚知祸在朝夕,欲俟其发,然后以义讨之,不亦可乎。”

    其实这本质上是一场你死我活战斗。

    李世民久经沙场,非常明白只有将战场上那一套搬到长安城中,用来对付李建成,他们才有活着的可能。

    战场之上,谁够狠,谁更无情,谁就能活。

    理智已经说服李世民狠下心来,做他应该做的事,但他还是有些担心背上骨rou相残的千古恶名。

    但事势已成,即使李世民愿意牺牲,他的部下也决不愿意。

    况且,李世民本人就早有四方之志。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现在情势如此,如果等李建成一方先动手,大家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那就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