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在线阅读 - 第255章 儿皇帝黄梁梦醒,一为贼终身是误

第255章 儿皇帝黄梁梦醒,一为贼终身是误

    国有难,外寇必至。

    颉利很会选择时机,在李唐王朝内部剧变时,突厥人适时出现。

    他亲自率领十万精兵,来势汹汹,直趋长安。

    颉利和突利的联军,势如破竹,一路越过了武功。

    这是一个敏感的地区,是李唐王朝的腹地,也是李世民的出生地。

    李世民嗅出了突厥此次进寇不同寻常的气息,他刚登皇位,必须要做最坏的准备。

    李世民下令京师戒严。

    但作为战无不胜的统帅,他也想在家门口试试突厥人到底有几斤几两。

    他派出尉迟敬德,在高陵(今西安西北)和突厥打了一场遭遇战,这一路敌军,是突厥的郁设射和梁师都率领的联兵。

    尉迟敬德不愧是大唐的战神,首开记录,小有收获,斩首千余级。

    但此战只是一道开胃小菜,在平原之上,正面对抗十万突厥骑兵,是不可想象的。

    大餐的地点,在长安。

    尉迟敬德一击而中之后,李世民就召他回长安。

    他要自己解决这个危机,也可以证明,他才是大唐最合适的天子和皇帝。

    实际上,李世民和突厥是老熟人,他们早就打过交道,彼此知根知底。

    东突厥的大可汗,在颉利以前,是处罗可汗,按照突厥的风俗,他继娶了隋朝的义成公主做可贺敦(可汗的妻子),这是她第四次做可贺敦了。

    处罗父亲启民可汗和他的兄长始毕可汗也同样娶了她做可贺敦。

    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在大草原上,自然条件恶劣,为了延续种族,女人其实是一种珍贵的资源。

    整个族群,从上至下,需要她们延续血脉和扩大族群的规模。

    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就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风俗。

    百姓之间,可以延续种群,上层之中,就可以维系和巩固族群的地位,以及保证家族资源的延续性。

    义成公主远嫁突厥,本来就是一种政治和亲,相较于相夫生子,她更重要的作用,是充当隋朝和突厥二国之间交往的润滑油和胶粘剂。

    齐大非偶,义成公主碰上了好时间。

    他第一个正夫,是启民可汗,当年杨坚倾全国之力,扶植启民可汗,让他在河套休养生息,东山再起。

    而启民可汗,也是杨隋一朝,唯一娶了二位隋朝公主的可汗,在永世的感恩戴德之下,义成公主作为大国的另一类型的使者,其身份和地位,水涨船高。

    这让义成公主,成为突厥系统内的实权人物,作为政治联姻而言,义成公主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因为这是她第四次做可贺敦,她实际上左右了突厥国内,可汗的继位。

    在她苦心经营,日积月累之下,她的权威也与日俱长,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好终于迎来了一个对突厥和她的宗主国杨隋都非常重要的机遇。

    宇文化及弑逆之后,率军北进,在山东聊城被窦建德一锅端了。

    窦建德为了攀上突厥这个强力的外援,他献上了一份重礼。

    那就是杨广的正妃萧皇后也在被俘的队伍中,一个更大的惊喜是,齐王杨暕竟然留有一个遗腹子,也就是杨广的孙子杨政道。

    他成为漏网之鱼。

    在血统论至上的时代,这简直是一种无法用财富计量的惊喜。

    窦建德当时虽然对外称呼夏王,但他依然以隋民自居,认为“吾为隋之百姓数十年矣,隋为吾君二代矣。今(宇文)化及杀之,大逆无道,此吾仇矣,请与诸公讨之。”

    但作为北方政权,要想走得更远,他同样需要象李唐一样取得突厥的认可和支持。

    窦建德献上了自己的投名状。

    他派出了一千人的军队,专门护送萧皇后和杨政道进入突厥,并且,为了取悦义成公主,他派人奉上了宇文化及的头颅。

    这是一笔大礼。

    对于处罗可汗和义成公主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当时突厥和中原的各路政权的关系,已经进入第二个时代。

    在初始的第一阶段,始毕三十万大军,将杨广重重围困雁门,已经正式宣告,昔日大草原的霸主满血归来。

    他们控弦百万,精锐骑兵让整个东亚谈虎色变,甚至被认为是突厥史上最盛的时代。

    时值隋末离乱,大江南北,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大大小小的政权,尤其是北方和突厥相邻的政权,要想生存,必然也只能臣服突厥,向他们进献子女玉帛。

    即使李渊刚开始创业时,一样无法免俗,而走了这条路。

    但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

    李渊长袖善舞,手段超卓,他不声不响地入主长安后,巴蜀地区和山南地区都望风而附,李渊第一次将关中平原和江汉平原连成一体。

    李渊向东方的扩张,也取得了效果。

    虽然并没有攻下洛阳,但在崤山以东的河南之地,建立了弘农郡(今河南灵宝)和新安郡,作为长期经略山东的桥头堡。

    加上灭薛举,平李轨,解决了关中腹地西边的后患,辅以大本营河东的兵马粮草,真是顺风顺水,一时风头无两。

    李唐已显现出统一天下的势头。

    中原大地,再出现一个统一的强大王朝,这是突厥绝对不能接受的。

    因为杨隋一朝带给他们的创作,还隐隐作痛。

    他们没有忘记当年大一统的隋朝,差点让突厥亡国灭种,他们也没有忘记四分五裂之下的中原大地,有求于他们时,佗钵可汗曾经志得意满地说:“但使我在南二儿孝顺,何忧富贵。”

    何况,他们在隋末的混乱局面之下,已经享受到了可以不动兵马,但财富和女人,予取予求的潇洒。

    这当然是一段无限美好而令人心怀想念的岁月。

    现在李唐王朝强势崛起,突厥必须要正面应对。

    以前躲在各个小的割据势力面前,永享清福的日子过去了,突厥人环顾天下,发现只有自己才是李唐的唯一可以匹敌的对手。

    这是一种痛的领悟,但并不太晚。

    现在制衡李唐王朝的机会来了。

    杨广的孙子杨政道就是这颗棋子。

    处罗可汗和义成公主一拍即合,他们要再造一个流亡的正统的杨隋王朝,以抗衡和制约李唐王朝。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杨政道是天然的隋朝皇室血统,萧皇后还在,大隋的子民还在,隋朝具备复辟的一切条件。

    名正言顺的隋朝,即使是强如窦建德,都可以招抚,而李唐王朝官僚体系,大部分就是原隋朝的班底,只要大隋义旗再起,天下响应,辅以突厥的强大兵力做后盾,再次入主中原,指日可待。

    处罗做起了成为隋朝太上皇的美梦。

    他差点梦想成真。

    制衡就是一个游戏,如同一个翘翘板,此起彼落,总有一方要落入下风。

    乘虚而入,远交近攻,离强合弱,其实不仅仅是中原王朝的国策,也是大草原霸主突厥的政策。

    在隋朝义成公主的唆使下,处罗可汗册立杨政道为隋王,建立了一个妄图复辟的傀儡政权。

    他们将都城设置在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署置百官,皆依隋制,处罗可汗言之凿凿地说道:“我父(启民可汗)失国,赖隋得立,此恩不可忘。”

    处罗可汗得到了一个大汉jian的大力帮助,那就是刘武周。

    他是盘踞在关中北部多年的巨寇,被突厥封为大度毗伽可汗,但他在隋末群雄中,是非常憋屈了一个。

    一直被一个叫段德cao的唐军将领按在地上摩擦,可谓是逢段必败。

    因而,刘武周始终只能僻外边境,小打小闹,而无法大规模南侵。

    但这个人做汉jian却似乎有几把局子,他唆使了突厥人几次南下,并且心甘情愿成为马前卒。

    但李唐国势蒸蒸日上,在李唐的围剿之下,他手下的将领纷纷起了二心。

    投降唐朝的日以月继,再这样下,刘武周必然没有容身之地,为了图存,他准备干一票大的,引突厥南寇。

    他处心积虑地对处罗可汗说:“今(刘)武周既灭,唐国益大,师都甘从亡破,亦恐次及可汗。愿可汗行魏孝文之事,遣兵南侵,师都请为向导。”

    限制中原王朝的发展和统一,攻击和掳掠李唐王朝的子女玉帛,符合突厥的根本利益,况且,刘武周如果破灭,处罗可汗本人也脱不了干系。

    处罗的兄长,他前一任的突厥大可汗,叫始毕可汗,他延续突厥对南方各政权平衡的政策。

    在刘武周南下入侵太原时,直接资助五百骑兵,和李唐对抗。

    但处罗扶植杨政道做隋王,想不战而收获人心,就产生了一个从属的问题。

    隋末群雄并起,他们打的旗帜,大部分是反隋,现在出现一个隋王,那就需要北方原来的各种力量,重新汇聚到隋朝的正统之下,他们原来的称号,单干的臣属关系,也需要调整。

    刘武周似乎并没有取消他定杨可汗的称号,或者说并没有在法理上真正臣服处罗所立的隋王杨政道。

    他遭到了突厥的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