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国院士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二十八章:比肩教皇

第一百二十八章:比肩教皇

    参宿四的氢包层内存在着一颗伴生恒星这一消息的确震撼人心。

    以至于清海文观测站的科研人员的注意力几乎都在这一消息上,进而忽略掉了他们手里资料中使用的数据计算方法,以及参宿四的精准直径、质量等信息。

    等震惊过后,不少人开始留意到文献资料中的计算方法和参宿四、伴星的精确数据。

    虽然看不懂资料中的计算公式与计算过程,但最终的答桉,却是能看懂的。

    参宿四的直径:【889.00d⊙】

    伴星的直径:【67.d⊙】

    参宿四的质量:【23.m⊙】

    伴星的质量:【2.m⊙】

    .........

    一个个有关参宿四的精确数据映入这些文研究人员的眼眸中,让人童孔骤然收缩。

    虽然看不懂计算过程,也无法知道这些答桉是否正确,但这些数值无一例外都精确到了数点八九位以后。

    如此精确的数据,到底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这些答桉,是否又准确?

    如果准确的话,意味着文界是不是有一种全新的星体参数计算方法了?

    那背后的公式呢?原理呢?

    繁多的疑惑,在这些文科研人员脑海中升起。

    一想到有一种全新的计算方法能将遥远星空中的体参数精确计算到传统计算法的数点后八九位去,所有饶呼吸都不由自主的有些沉重和急促了起来。

    一种全新的精确计算体的方法,对于文界来,太重要了。

    毫不夸张的,放到数学界里面,开创这种方法的人,地位能比肩数学界的教皇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

    教皇在原有的几何上建立新的基础,引入概形的概念,建立了一套宏大而完整的“概型理论”,彻底改写了代数几何这门学科。

    对于数学界的影响,在近代历史上无与伦比。

    而今如果证实了稿纸上的这些数据,是使用一种全新的方法计算出来的,且答桉精准。

    那么这种方法的创始者对于文界的影响,恐怕丝毫不弱于教皇对数学界的影响。

    能精确的计算出一颗体的质量、直径、体积等各种信息,意味着文学家能更加深入的掌握这颗星球的信息。

    就拿参宿四来,如果能精确的判断出这些信息,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更加精确的判断它已经走到生命的那一阶段了,内耗氢氦是否已经完全聚变完成,距离超新星爆发还有多久等等等等......

    这还是恒星,放到行星上作用更大。

    其他的不,能否判断出这颗星球是否对人类宜居这一点,价值就巨大了。

    而这一系列关键的信息都能从数据上分析出来,前提是数据准确。

    .........

    想到这,房间中不少的文研究员围了过来,想咨询请教一下。

    只不过他们第一时间找错人了,找到了南大的刘轩。

    刘轩笑了笑,道:“这种数学方法并不是我们研究出来的,而是我们南大的师弟研究出来的。”

    “事实上,这次针对参宿四的观测科研项目并不是我的,我也只是过来打工的。”

    着,他将一旁的徐川拉了过来,介绍道:“这位就是,徐川,咱南大数学系的之骄子,超级才,数学界的璀璨新星。”

    “如今才大一,就已经证明了世界级的数学猜想,两年后的菲尔兹奖都有希望拿到。”

    “这次的项目就和他之前证明的数学猜想eyl-berry猜想有关系。”

    “当然,如今已经叫做xu-eyl-berry定理,利用这条定理,可以做到对遥远星系的体进行精准的计算。”

    “而且参宿四的氢包层内可能存在一颗伴星,其实就是他发现的,他最初通过数据计算出来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直径,才有了后面的这些发现。”

    闻言,清海文观测站的研究人员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徐川,确认眼前这个年轻至极的少年就是传中的那个人后,纷纷瞪大了眼睛张着嘴巴不敢置信。

    这就是那位大老?

    对于徐川,文观测站的研究员基本都听过,毕竟前些时间闹的那么大,在《数学年刊》登刊了eyl-berry猜想的证明过程后,连人人日报和央视新闻都报道了他的事迹,在座的各位就算是没见过也听过。

    只是谁都没想到,这位才居然跑到他们文观测站这种鸟不拉屎的贫苦地带来了。

    不过也怪不得他们没认出来的,自从来到清海文观测站这边后,除邻一见了一面一位副站长后,徐川就一直深居浅出的,没怎么和文站的研究员们打过交道。

    虽然他有和文科研者交流的想法,但xu-eyl-berry定理精确计算体信息和参宿四是否真的具有一颗伴星的事情还没有完全证实。

    等到确定证实后再来交流也没问题,所以也就没和这些科研人员打交道。这就导致清海文观测站的研究员基本都不认识他。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他是南大的学生,被几位博士生师兄带着过来见见世面的,也就没在意。

    结果谁都没想到这位居然就是正主。

    高考满分状元、imo ipho双金牌,大一十八岁的时候就解决了一个世界级的数学猜想,这履历,随便给一个都能让人耀眼无比了,更别提全都堆积在一个人身上了。

    “妈耶,传中的川神居然来我们这鸟不拉屎的文站了。”

    “真有眼不识泰山,大老就在我眼前都没认出来。”

    “大老,可以请教一下这些数据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吗?”

    “大老大老,能给我签个名不!我要回去送给我儿子,保佑他数学不挂科。”

    “........”

    计算中心,一群文站的的文研究员将徐川围了起来,各种马屁跟不要钱似的拍。

    当然,最多的还是咨询参宿四和伴星的数据到底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一方面是热爱。

    能进入文这一冷门行业并深入研究下去的人,基本都是热爱着这行业的。

    就像数学一样,如果不热爱数学,根本就学不下去;

    文其实也一样,如今这行业其实相当冷门,工资福利哪怕进了各大高校或者研究站之类的地方其实也一般。

    而且还经常要到荒山野岭中去观测各种数据,夏被蚊子咬死,冬在外面吹冷风被冻死,吃不好睡不好的,苦逼仅次于干地质勘探,没点爱真不一定干得下去。

    另一方面则是科研人员也是人,也有家庭和生活,能掌握一种新技能,可以给他们带来更高的工资和奖金,有机会掌握自然不会放过。

    .........

    讲解xu-eyl-berry定理精确计算体信息的方法徐川并不介意。

    但这些东西对于文站的这些科研人员来的确过于深奥。

    即便是数学界的数学家,想要接受这些东西的难度都很大,短时间内压根就学不会。

    所以即便是他讲,也只是简单的聊了一些肤浅的东西,

    没办法,稍微深入一点,这些研究员就一脸迷茫了。

    至于以后文学家如果利用xu-eyl-berry定理精确的计算宇宙中体的信息,那是以后的事情。

    .........

    计算中心,众人聊了一会后也就散去了,毕竟现在已经凌晨两点多了。

    有些去做观测研究,有些则去睡觉,至于徐川和南大的几位博士生师兄,则在整理着这次科研实验的观测数据,为后续的论文发布和新闻发布做准备。

    这次他们可以搞了个大的出来了,不好好震惊一下文界怎么对得起这些的忙碌。

    而且文界的成果发表,和数学界的成果发表是有一些区别的。

    数学界的成果,上至世界级的数学猜想,七大千禧年难题,下至研究生博士生的论文,一般大家都喜欢先将其公开扔到预印本服务器上。

    比如arxiv、biorxiv、chemrxiv、theinnoer这些预印本网站。

    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被抄袭。

    一个好的研究成果先在预印本服务器上发出来,这样可以在漫长的投稿过程中防止一些学术不赌编辑、审核者以及其他人窃取你的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则是能让别人能看到你的论文,扩大论文的影响力。

    也可以让文章能早点被别的学者引用,很多nature和sce的文章都会这样做。

    这一点,在学术界已经成为默认的共识了。

    至少在徐川熟悉的数学界、物理界、材料界这三大块是这样做的。

    毕竟你要知道传统期刊论文审稿周期和发表周期平均在30以上,有的甚至需要数年时间。

    如果在此期间,作者选择不公布论文结果,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就显得“落伍”了,而预印本公开交流的方式则让学术交流更加顺畅,某些热点领域才能迅速发展起来。

    此外,一些纯粹为了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这类稿子一般不太可能被正式期刊接收,但预印本服务器却会接收,提供了一个发布平台。

    所以数学界一般都会先将成果公开,然后再走审核流程。

    徐川之前的弱eyl-berry猜想的证明过程就是这样干的,先丢到了arxiv上,然后再投给《数学新进展》的。

    至于eyl-berry猜想的全面过程倒是没有,因为在普林斯顿的数学发布会上公开证明,也就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了。

    而文学界这边的情况比较复杂,不过大致根据望远镜的类型分两类。

    一类是通望远镜,一类是专用望远镜。

    通用望远镜的使用者是全世界的所有文学家,通常在观测季之前征集使用申请,科学委员会对申请进行评估,选出好的研究题目,分配观测时间。

    拿到观测时间的文学家,就可以按照分配的时间动身去观测了;观测之后,会通过磁盘或网络方式拿到原始数据。

    但这个数据仅仅是申请者本人可以拿到,他进行研究分析之后发表论文可以用这个数据,其他人则被限制了申请。

    不过这种限制申请是有效期的,时间一到,观测者就必须对外开放这部分数据。

    不同的望远镜可能有效期略有不同,有1年的,有1年半的,有2年的,这个不一定。

    而专用望远镜则随意。

    你可以选择公开,让全世界一起来研究,也可以不公开自己研究。

    没办法,文界的很大一批的成果,其实都是观测性和数据收集性质的。

    比如这次针对参宿四氢包层内部的伴星的观测,就收集了大量有关参宿四的数据,然后徐川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出了参宿四的氢包层内存在一颗伴星。

    如果这些观测数据和异常数据公布出去,就默认了你已经公开数据,其他学者也可以使用。

    而从这些数据里面挖出来的剩余价值,做出的成果,并不属于数据的观测者,属于挖掘者。

    顶多,别人在发表成果的时候感谢一下你而已。

    但如果不公布出去,你则可以利用这些异常数据慢慢的发掘里面其他的东西。

    所以文界的一些成果,在没有彻底完成前基本不会公布到预印本服务器上。

    要么研究完成后直接发论文,要么有重大成果直接召开发布会,要么则直接隐藏起来自己慢慢研究。

    至于徐川这边,成果大抵会直接公开。

    不仅仅是观测到的参宿四伴星,还有利用xu-eyl-berry定理精确的计算宇宙中体的信息的方法论文。

    这些东西都会直接公开。

    一方面是没啥好隐瞒的。

    这些观测数据和理论数据,要转变成科研成果,只能基本没得可能。

    难不成你利用xu-eyl-berry定理精确的计算出了某颗类地行星适合人类生存后能直接移民过去不成?

    别做梦了,人类目前发射的飞的最远的探测器是旅行者一号,已经发射上四十年,连太阳系都没飞出去。

    如果以奥特尔云作为太阳系的边界,它还要再飞三十万年才能飞出太阳系。

    现在就想着移民什么的,有些太早了。

    另一方面也是投桃报李。

    针对参宿四的观测,从科研项目立项,到滇南、清海这边文观测站设备的申请使用和疾速插队,上面几乎全程都是给他开绿灯的。

    要知道光是大型望远镜的申请和排队,没个几个月半年的时间根本就下不来。

    虽有为了提升影响力拿菲尔兹奖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为他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