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公心私心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之认妻、大势艺人、非常宠婚:首席的绯闻前妻、武帝之天龙八部、重生之我的书记人生、盛世倾宠:纨绔世子妃、悠然山庄、智相、机械神皇、妖孽兵王
..建文元年二月,朱允炆尊故懿文皇太子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尊太子妃常氏为孝康皇后,尊母妃为皇太后。 册立皇太孙妃马氏为皇后,皇长子朱文奎为皇太子。并封皇弟朱允烟为吴王,朱允熞为衡王,朱允熙为徐王,昭告天下。 同年二月,建文皇帝采纳学士方孝孺之议,更定官制,升六部尚书为正一品,设左右侍中,位列侍郎之上。改都察院为御史府,都御使为御史大夫。 罢十二道为左、右两院,左为拾遗,右为补阙。改通政使司为寺,大理寺为司。 詹事府增置资德院,翰林院复设替帝王承旨,改侍读、侍讲学士为文学博士。设文翰、文史二馆,文翰以居侍读、侍讲,文史以居修撰、编修、检讨。 殿、阁大学士并去“大”字,各设学士一人。改谨身殿为正心殿,增设正心殿学士一人。其余内外、大小诸司及品级、阶勋,悉仿《周礼》制度更定。 醉心复古的方孝孺成功了,朝野内外士林上下皆时论以为不急之务,更有人说方孝孺误国矣。 宁王府后花园。 满屋苍翠欲滴的绿色盆栽,在冬日里装扮的室内生机勃勃,皆是由温泉提供的热气培育,十二名精于伺候花草的宫人都是四年前由周王推荐而来的。 席地而坐的朱权笑道:“先帝年号洪武,朱允炆则非要年号建文,有些五行相克的意味,果然登基之后一力抬举重用文臣,竟不合时宜的尊崇起上古周礼来了。那为何还要削藩呢?封诸侯建同姓不正是周朝之策,四哥就是大明的周公,应该去京城辅佐于他。” 熟读史书的沐凝雪凝视着丈夫,知道又要听到新颖的观点了,不由得聚精会神。张氏看着凝雪有些微微失神,想不出为何名动京城的她会对文采一般的徐灏倾心? 徐灏放下茶杯。说道:“周礼最大的意义是把殷商以来兄终弟及的传承制改为了嫡长子继承制,而周朝的分封制到了春秋战国延绵近千年的战乱不休,期间死了多少人?这才是方孝孺的真正用意,是借周礼提醒天下读书人,皇帝得位符合圣人提倡和承继天道,诸王分封日后则很可能要造成严重后果。” 朱权看了眼露出笑容的沐凝雪,皱眉说道:“如你说言,看来方孝孺也不仅仅是位酸儒,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伯牙子期。其实想想真令人神往。” 对此徐灏和朱权倒是堪称有道一同。他俩都不是纯粹的儒家门生。 徐灏叹道:“唯有战国特殊时期才能催生军事政治文化哲学等各方面的长足发展。汉家文明就是源自春秋战国的百花齐放,而自从儒家独尊天下以来,使得人人皆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是没有错。可是一味崇尚孔孟之学,排斥其他学说就不对了,结果使得两千年下来,竟唯独汉人核心价值观的儒家思想在原地踏步甚至大步后退,今后则必是国家发展的最大阻碍。” 沐凝雪一字不漏的记在心里,低头深思起来,张氏感觉大为惊奇,她自小没少读书,可是竟然对适才徐灏的一段话有听却没有懂。 朱权特听得似是而非。惊讶的道:“那小王就听听你的高见。” 沐凝雪微微摇头,清楚丈夫绝对不会轻易对他人说出心里话,有些事委实做的说不得。 果然徐灏摇头道:“我只是发发牢sao,这方面说不上来什么道理,但我想不该科举只靠八股文取士。应该广纳各方人才,就拿王爷的大宁城来说,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出自匠户军户之手,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即使满腹才华,那又有何资格高高在上蔑视他们?” 朱权轻轻说道:“有道理,可惜绝无成事的可能。朝堂被一群文臣把持,你想抬举劳苦大众,无异于自寻死路。” 徐灏起身说道:“无所谓,早晚有一天由不得读书人不去反思过往,无非就是代价太惨痛了而已,有句俗语说得好,磐涅方能重生。” 朱权皱眉道:“这话是何意?本王听不明白。” 徐灏笑了笑,毫不客气的说道:“自从春秋战国以来,哪家王朝逃得过灭亡的宿命?王爷不会真以为我大明会万世永固吧?” 朱权大惊忙问道:“那依先生之策,该如何治理天下?” 沐凝雪随即盈盈起身,对着一头雾水的张氏报以歉意。此刻徐灏说道:“这别问我,其实得问问王爷您自己,是为公呢,还是为了私?” “本王不懂你的意思。”朱权脸色沉了下来。 徐灏冷笑道:“十日之前元蒙额勒伯克汗诛杀了太尉特浩海,立其子巴图拉为丞相,此举引发卫拉特人的不满,巴拉图和乌格尔遂趁着黑夜一起杀了额勒伯克汗,一场火并厮杀,死亡人口多达两万余人,巴拉图和乌格尔带领四万卫拉特人裹挟元太子和宗室皇亲叛逃东进,不日即将经过大宁附近,王爷您有何感想?” 朱权一脸茫然的道:“这些元蒙余孽自相残杀最好不过,你对本王说这个有何用?莫非还要我带兵半路劫杀不成?没有朝廷军令,本王岂能擅自动兵。” 徐灏失望摇头,说道:“这即是公心于私心的分别,王爷保重,徐某告辞了。” 眼睁睁看着徐灏和妻子大步离去,朱权不屑的道:“想对本王使激将法?一场血战下来,四万蒙古人岂是好惹?胜也是惨胜,败则大事去矣,本王岂能因小失大?让四哥坐收渔人之利。” 张氏生平第一次对丈夫皱起眉头,毕竟丈夫守卫边关身负重任,怎能对防备的大敌视而不见呢?看来徐公子说的不错,丈夫的私心其实大于为国的公心。 短短一夜间,居住在大宁府周围的蒙古部族少了将近四五千人,不问可知皆是去勤王的,黄金家族即使威风扫地,但在这蒙古大草原上依然有着无与伦比的尊贵血统和威望。 徐灏没有被宁王所影响,推测乌格尔虽然兵力强盛,可是面对众多源源不断赶来的部族也不敢触犯众怒,大概会经过一番争斗后,无奈立太子孛儿只斤坤帖木儿为新任大汗,以此来平息众怒,赢得喘息之机。 这时候要是宁王趁乱振臂一呼,指挥汉蒙联军击败卫拉特族,把黄金家族控制在手里该有多好?蒙古草原人心惶惶,明朝实力威信都足以号令朵颜三卫的关口,这恐怕是最能成功的时候,最不济也是几场大战,削弱蒙古人的有生力量。
徐灏只能感叹时不与我了,宁王要保存实力,燕王自顾不暇,朝廷鞭长莫及也没有兴趣出兵打仗。 恐怕朵颜三卫之所以愿意投靠朱棣,正是因担心被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乌格尔率兵入侵,等靖难之役完事后,阿鲁台也大概可以脱颖而出了吧?蒙古也会从此一分为三。 此刻徐灏手里还有一份情报,这是百花通过商人传来的,去年中亚的帖木儿攻占了天竺国都德里,屠杀了十万俘虏。 说来也是有趣,洪武二十年明朝大败元蒙的威风传遍整个西域乃至中亚,当时实力相对弱小的帖木儿开始遣使进贡称臣,待洪武二十九年实力强大后,帖木儿不愧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扣押了包括当世三大强国大明和奥斯曼以及金帐汗国的使节,对周围所有国家同时宣战。 徐灏不关心中亚乃至中东世界的打生打死,虽说帖木儿是挺可怕的,所谓称臣实质上是想通过不断的朝贡获取明朝详细情报,貌似准备要动员一百三十万兵力征服大明,这家伙应该会病死在半路上。 徐灏关心的是丝绸之路,中亚国家有个显著特点就是重视商贸,帖木儿征服的国家越多,其境内的商道就会越畅通无阻,这通过百花轻易能联系上波斯商人就能看出来。 因物资匮乏,蒙古人也非常欢迎商人的到来,现在正是蒙古诸部表面上臣服于大明的好时候,那么帖木儿汗国的国都是撒马尔罕,那里云集了被掠夺而来的无数学者工匠。 “元时回回遍天下。” 徐灏露出微笑,帖木儿汗国乃是明朝获取优良战马的重要渠道之一,他成亲时所骑的纯白大宛良驹由此而来,有时候赔本的朝贡方式倒也并非一无是处。 老朱同志还是蛮精明的,厚赐帖木儿派来的回回使者,第一次来进贡马十五匹,骆驼两头,换回去白金十八锭丝绸若干,结果人傻钱多速来的大明招牌,吸引来大量的回回商人,官方记载十年间就购得良马三千余匹,民间交易肯定远多于此了。 此外中亚还盛产宝石和野兽,宝石是有钱人喜欢的,而野兽至今京城还有一头老迈狮子,当时还引起朝臣非议来着,“狰狞之兽不宜玩押”,反正明朝历代帝王珍藏的狮子几乎都是由帖木儿国朝贡而来。 除了战马之外,宝石野兽等商品都属于奢侈品,对大明来说可有可无,而明朝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等,则是中亚国度的必需品,丝绸之路分为陆路和海路,不管大明愿不愿意,都有无数的商人会为了赚钱前仆后继。 除了绿教之外,徐灏对外国的一切都持着欢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