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各自应对
书迷正在阅读:奇医龙婿、诸天:从让子弹飞的老六开始、全民创世:开局打造了混沌洪荒、收束时间线,诸天万界做祖宗!、都市之纵横傲天、就要赖上你:魔尊休逃、后穿越者时代、穿越之抗战特种兵、轨迹同人之血色猎兵、美洲大反贼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战争是需要消耗青壮人口,还有社会储备物资的,如果最后的战果不能抵消这份消耗,则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吃亏,越是在给自己放血。 这也是为什么发动战争的一方,都喜欢打闪电战,而不喜欢拉锯战和持久战的原因。 防守方则相反,因为本来就处于弱势,一穷二白,穷的只剩下土地和廉价劳动力,只要有一口吃的就能作战,成本非常低廉,越是持久作战,越是有利。 甚至因为陷入拉锯战后,富裕的敌人还可以充当自己的运输大队长,从而越打越强。 红色巨熊就是在帝国坟场这样被拖垮的。 所以,晁盖向外扩张时,一直都在注意打仗成本和“以夷制夷”的问题。 意思就是,打仗完之后,占领的土地会尽快开发利用,移民充边,鼓励商贸,产生收益。并将当地青壮男子编入军队服役,在军中普及汉化教育,给他们取汉名学汉话加强归属感。 这样一来,可以用有限的汉军兵力,统领广大地域的蛮夷族民稳定地方。 为什么古今中外都喜欢用伪军?就是因为他们真的很好用。最成功的伪军例如吴三桂,一路南下,杀的汉民人头滚滚,还用弓弦勒死了大明永历皇帝,成为了平西王。 但历朝历代的伪军,用的都不太好,造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入侵者都是少数派,不得不让伪军做大。 两百万人口的大清入侵两亿人口的大明是如此。 一千万人口的大英入侵一亿人口的印度是如此。 四千万人口的扶桑入侵四亿人口的华夏亦如此。 因为自己是少数派,本身人口不足,兵员不足,所以不得不重用当地伪军。最后伪军成了军队多数,这性质慢慢就变了。 但历史上也有特例,那就是美军对战印第安。 美军在建国之后第五年,便正式开始长达百年的大西进运动,制定了剿灭印第安人部落,占领整个北美的计划。当时,美人口四百万,印第安人口一千万。他们在组织大量火枪民兵的同时,每个连队还少量配备用刀斧、弓箭的印第安伪军充当侦察兵。 在整个西进运动中,美军在作战中经常能提前发现对方的埋伏、精准找到印第安藏在森林中的部落据点,并给予毁灭性打击。这些伪军充当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因为美军以极强的警戒心,严格控制这类人的数量。所以最后在完成西进运动,将最后一支部落抵抗力量毁灭,并将印第安人的圣山雕刻成“火影岩”纪念后,部队中的印第安士兵也被悄无声息的处置了。 这四百万人成功让那一千万人的后裔进了保留地圈养起来。 任何事,不去亲自做一遍,无法了解其中深意。和平的华夏在这个星球上,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一节课程。 晁盖也只能尝试着从古今中外历史海洋中,寻找这缺失的一课。 但现在,是消食的时候。无论拜占庭与梵蒂冈有什么反应,晁盖都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先消化好地盘再说。 在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大兴土木,移民屯边,修建铁路,消化这占据的疆土时,西方使节团队也返回了克里木岛,一刻也没有多待,很快就乘船出海,将各自消息汇报给了拜占庭皇帝和罗马教皇。 八月十七日。 君士坦丁堡,宫殿之中。 约翰二世听完安塞洛尼的讲述,揉着自己紧皱的眉头,一时难以决断。 拜占庭对外从来不自称拜占庭,他们自称罗马。但周围国家不这么认为,人们称呼其为拜占庭或君士坦丁堡,否认其对罗马的继承权。 而拜占庭也不愧“败仗庭”的称号,被四下围殴,败仗连连,国土越缩越小,含泪默认下了拜占庭这个称号。只是在正式羊皮纸的国书上会依然写成罗马,恰如孔乙己一直不肯褪脱去的长衫。 拜占庭社会延续着罗马的古老制度,构成主要由五大类型,封地军事贵族、圣主教会、官僚议员、城市平民、村庄农奴。 封地军事贵族是整个社会的统治阶层,他们掌握着大量封地,手中握有兵权。 圣主教会是社会的信仰层,即便拜占庭的正教会没有如同罗马教皇一般的凌驾世俗之上的特权,依然享有非常特殊的权利,并积累了大量财富。 官僚议员是社会的管理层。军事贵族并不直接管理百姓,而是由职业官僚和他们组成的议会进行管理。类似于后世的职业经理人。 城市平民是社会的财富创造层,他们包括商人、手工业者、城池服务业者等等。 村庄农奴是军事贵族的私有物,是生产粮食的牲畜和战斗发生时的民兵。 拜占庭帝国并非一家一姓的国度,他们已然经历了许多朝代更迭。 不同于华夏农民造反,改天换地,即便经历外敌入侵,世间沧桑,依然延续文明至今; 拜占庭的王朝更迭只是贵族之间的轮换上台游戏,平民永远是平民。无论曾经这个国家多么辉煌,都与普通平民无关。一旦外敌入侵消灭了贵族,帝国就彻底毁灭,再也复起不能。 西罗马是如此,东罗马拜占庭亦如此。 科穆宁家族正是崛起于小亚细亚军区的大地产军事贵族。 公元1057年,伊萨克一世·科穆宁在君士坦丁堡军队首领们发动的政变中被拥立为皇帝,但他的统治只维持了不到两年时间。由于企图抑制教会和官僚,结果被他们联手另一个军事大贵族推翻。 直到1081年,伊萨克一世的侄子阿莱克修斯一世领兵进京,平定君士坦丁堡,正式建立了科穆宁王朝的统治。 为了避免再出现被教会和官僚出卖而实力不足的情况,阿莱克修斯一世建立了“科穆宁制度”。 所谓的科穆宁制度,就是以皇帝为中心、以皇室家族成员为统治基础的政治制度,通过血缘和姻亲关系将军事大贵族纳入皇室集团,并授予宫廷荣誉称号和重要职位,由此建立起庞大的家族政治统治。 这个制度在华夏也能找到模板,那就是司马家的晋朝王族分封制。因为害怕其他家族反抗,所以大肆分封皇室成员为王掌握军权。 这样的方式,在国家开拓期有效,有力的激发了皇室成员向外扩张的野望,帮助阿莱克修斯一世从塞尔柱帝国手中夺回了小亚细亚数个行省。制度最初在确保经济繁荣和国家复兴方面成效卓著。 但如果开拓不顺,后继乏力陷入内耗,晋朝也给出了“八王之乱”的内斗戏码。 而约翰二世正是阿莱克修斯一世的儿子,算是第二代皇帝。他在1118年继位,接手的就是老爹留下的烂摊子。 军事贵族们手中的兵力被诺曼人打的编制不齐,名存实亡,却依然足额冒领着军饷; 官僚政治腐败,国家治理失能;经济发展停滞,贫富差距悬殊; 社会秩序失控,流血冲突不断增多。偷盗抢劫行为猖獗,治安形同虚设。与王公贵族富丽堂皇的豪宅相比,街道是昏暗的,穷人生活在充满污垢的阴暗角落; 首都建筑破败,街道脏乱,道路年久失修,雨后泥泞不堪无法行走,城市管道和沟渠无人疏通,城内居民饱受缺水之苦和疫病之灾; 赋税沉重,许多裁缝、补鞋匠、马夫、铁匠和面包师傅终止手头的生意,因为这些手艺无力给自己提供足够的生活必需品,甚至缴纳的重税让他们破产。 而恶劣的是,部分官员借收税之机搜刮民脂民膏,压榨勒索百姓,税款名目千奇百怪,他们不仅严苛审查逝者的财产,还使用酷刑折磨死者亲属,以达到掠夺金钱的目的,俗称吃绝户。
为了逃避苛捐杂税,市民甚至不惜选择离家,去从事封地农奴才会当的士兵,领取微薄俸禄。或者远遁他乡去担任雇佣兵。 而花费巨资精心打造的气势恢宏、极尽奢华的君士坦丁堡皇宫,大理石阶梯一直延伸至海面,狮子雕像和石柱都是大理石制成,装饰得无比气派,想要彰显帝国的荣耀和辉煌。 帝国的乱象引起拜占庭社会普遍不满,上至皇亲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希望改变现状。 约翰二世继位之初面对这种状况,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就是向自己的那些皇亲军事贵族们动手,取消掉了包括皇家重骑兵在内的所有常备军事力量,节省了大量军费,避免了吃空饷问题。转而用这些钱去雇佣更加专业的维京人担任瓦兰吉卫队。 为了安抚这些皇亲军事贵族,约翰二世称赞道:“你们是贵族后裔,拥有赫赫战功,具有高贵的身份、过人的才能和令人称赞的特质。你们值得拥有更大的特权。” 通过扩大贵族们在封地的权利,并减免向宫廷缴纳的税款,获得了这些军事贵族的支持。反正本来这些人的税款也收不上来,干脆就免掉。 第二,向教会妥协,换取他们的支持,并从他们手中贷款获得一大笔资金,用于改革。教会也很乐意,贷给谁不是贷,只要归还本金和高昂的利息就行。 第三,对赋税制度进行改革:整顿税收管理,规范征税官行为,强调公正征税,严惩贪腐官员。 针对老百姓抱怨的征税官重复征收、专横跋扈现象,他“召回公职人员,消除收税官导致的赋税体制弊端,限制那些弄虚作假的赋税登记官所捏造的税费要求,明确了年度义务细目和额度,确保官员不再搜刮那些破产的民众”。 同时减少赋税种类,降低赋税税率。他取消了压榨百姓的杂税和杂役,从此“宝藏发现者不用再担心遭受严刑拷打”。曾经饱受诟病的“遗产继承税恢复到正常税率,合法继承人得以继承财产,其家人也不用再遭受收税官的无情盘剥”。 正是通过这十六年来一系列的改革,让约翰二世坐稳了拜占庭皇帝之位,还得了一个“好人约翰”的雅号。 但帝国的财政并没有因此好转太多,特别是商业利益都被最新崛起的威尼斯、热那亚人掘取之后,帝国的常备军依然还只是那六千瓦兰吉卫队。 这支军队自保有余,开拓不足。所以,当他听完安塞洛尼讲述在梁赞城的见闻,似乎脑海中浮现出了二十余万华夏大军绕城奔走、拜占庭陷入一片火海的景象。 “不!绝对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约翰二世惊呼出声,急忙对安塞洛尼道:“放开马尔马拉海峡的管制,绝对不要与华夏产生冲突!叮嘱治安官对华夏面孔的商人密切关注,不让他们被打扰勒索。还有,辛苦你再去一趟,再送上我个人与科穆宁皇室的礼物。” 九月初十。 梵蒂冈。 教皇细细的阅读柏朗嘉宾一路记述的华夏情报卷轴,一开始还抱有对异族的蔑视与好奇,有一股看游记小说的猎奇感。但看到最后,华夏竟然与恶魔勾结,还从地狱获得了火焰与雷霆之力,这才勃然变色。 “向我的子民们发出告知书,混沌魔域的恶魔再次降临,千年圣战再次开启。我们要发动十字军北征!将混沌恶魔赶出主的世界!” 教皇去年刚刚折服神罗新帝罗退尔,成为神罗帝国的世俗领袖,整个基督世界的精神领袖,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他要复刻乌尔班二世的成功,成为教皇史上的圣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