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四合院:家有三小只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三十二章 忙

第四百三十二章 忙

    第433章忙

    “你团里怎么说的?”

    徐庆抱着闺女,站在屋里问媳妇静红。

    “团里想让我留下。”

    马静红说道。

    徐庆面露喜色:“那挺好啊。”

    马静红点着头,随后微微摇晃,“但是丽华她们没能留下,全都要到地方上去,我就没答应留在团里。”

    徐庆哦了一声,皱眉看向媳妇:“静红,你打算也去地方?”

    马静红伸手将闺女巧馨从徐庆手中接过,抱着道:

    “没有,丽华她们不去地方,她们见改开了,想自己找工作,我呢,就咱家粮站,和晓雅一块帮你打理。”

    徐庆无奈笑道:“不后悔?”

    马静红轻哼一声:“这有啥后悔的,咱闺女还小,我这一转业,正好以后有时间好好带她,顺便也还能帮照看粮站。”

    徐庆嗯了一声,既然媳妇做出了决定,也就没再说什么。

    反正现在家里的条件,早已不是十年之前他和静红刚结婚的时候。

    而且,他现在粮站生意步入了正轨,静红上不上班,工不工作,其实并没有什么。

    他养的起!

    转过天一早,天刚蒙蒙发亮,清早有些凉,徐庆穿了一件外套,就和meimei徐晓雅,各自骑车,一同去了粮站那边开门营业。

    六点多钟,马静红才去团里,开始办理她的转业手续。

    五天之后,马静红就站在了粮站的柜台后面,与小姑子晓雅,以及三虎子媳妇和美娟,连同二麻子,五个人一同忙着自家生意。

    重活累活,有二麻子。

    其他的事情,马静红她们四个女人来应付。

    粮站多了一个人,徐庆心思就全放在库房那边,之前联系的磨面粉大机器,也送了过来,工人正在安装。

    徐庆站在库房,一边看着那些工人干活,一边思索着等机器装好,他过几天就着手招人加工面粉。

    而购买机器的尾款,因为马解放媳妇住院,徐庆给借了五百块,前几日他还有些发愁这事儿。

    但粮站昨儿盘账,红星轧钢厂几个分厂结了货款。

    如此一来,徐庆发愁的事情就迎刃而解。

    不需要跟购买机器的工厂,商量尾款延期支付一事。

    同时,抛去各项支出之后,徐庆算了一下,手头还能剩余将近小一千块。

    这足以让他在为库房这边招到足够的工人。

    不管怎么说,这时候的工价不高,一名工人,哪怕是老师傅,一天才一块多。

    徐庆有着小一千块,招十几号人,压根没任何难度。

    纵然现在秋收时节,招工并非是件容易事。

    但把工价稍微涨个两三毛,还是有人愿意的。

    下午六点多钟,库房的机器安装好后,徐庆将库房的门上锁,给三虎子母亲嘱托了一下,晚上稍微留点神儿。

    随后才骑车返回城里,朝自家粮站过去。

    实际上,粮站那边已经不用徐庆再cao心了,有静红和晓雅她们五个人,除了周末,平时他去不去,都没啥问题。

    只是徐庆还是习惯过去,一来直接回家也是闲着,还不如去粮站,帮着媳妇和meimei盯会儿生意。

    二来,顺道过去,等媳妇和meimei她们下班,一块回家。

    然而,当徐庆回到城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快八点了,天色已微微黑了一下。

    徐庆一到自家粮站,就看到惠丽华和罗红娟她们在。

    徐庆把自行车停好后,朝惠丽华问道:“好久不见啊。”

    惠丽华转身看向徐庆,目光不断打量,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是啊,好久不见。”

    罗红娟和赵爱玲笑着也跟徐庆打着招呼。

    而二麻子跟三虎子媳妇以及美娟,三人正准备下班离开,见到徐庆,就没着急下班。

    在粮站稍坐了一会儿,才走。

    临走前,二麻子朝徐庆道:“庆子,哥们明儿请个假,我老丈人要过寿。”

    徐庆点了点头,同意了。

    徐庆在粮站刚开时候就制订了休假规定,每个月四天时间,跟这年头厂里上班一样。

    只不过,二麻子等人休息,不是在周末,而是在周内。

    周末生意正忙的时候,哪能让员工休息。

    没办法,做买卖就是这样,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们生意才是最忙的时候。

    二麻子与三虎子媳妇以及美娟走后,徐庆坐在店里,陪媳妇和meimei与惠丽华几人聊了半个多小时,送她们走后,才关粮站,准备回家。

    回去路上,星光璀璨,月色皎洁。

    大街上最后一班公车还在跑,载着满满当当的乘客,一溜烟儿的功夫,就从徐庆三人身边驶过。

    这年月,公车跟自行车是普通百姓的主要出行工具。

    以前的私家车,经过变天结束后,已销声匿迹。

    但凡是路上跑的汽车,除了公车外,其余的都是各个单位和工厂的。

    开改是改开,可私家车还没兴起。

    当然,国家允许个人买卖了。

    可值得一提的是,就眼下国内的境况,能买的起私家车的人,寥寥无几。

    徐庆目前是买不起,手头没闲钱,价格也贵的离谱。

    这是一方面,另外就是,别看改开了,但风气并没有多少变化。

    想买私家车,不是身份显赫的大人物,就算是有钱,也不见得能弄到。

    国内车企,乘着改开的浪潮,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头。

    上海牌的小轿车,算是一马当先地开启了国内民用汽车市场的先河。

    属于国内首款桥车。

    今年的报纸和广播以及电视上,宣传消息是铺天盖地。

    而这的确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情。

    虽然大多数人买不起,只有那么一小嘬人能有资格买到。

    但拉开了国内汽车工业改.革的大幕。

    往后有钱的人,势必是能买到的。

    徐庆盯上了,就是他暂时弄不到。

    开粮站挣到的钱,他全都重新又投入进拓展粮站的生意上去了。

    建库房,收粮食,买机器,加上之后雇工人,方方面面都要资金。

    他实在是拿不出钱,先给自己买辆汽车。

    其次就是,上海那边的车厂,产量还不高。

    徐庆只能等明年再说。

    但买小轿车一事,徐庆有信心,等粮站生意各个关节全都打通,彻彻底底的摆顺之后,用不了多久就能实现。

    自己收粮,自己加工,自己售卖。

    尽管粮食生意上利润不大,一斤只有几分的薄利。

    但在这粮食供应紧张的年月,完全不用发愁没人买。

    再加上徐庆还有一分为二的能力。

    想赚不到钱都难。

    当然,换做其他人干这门生意,那就得两说了。

    回到大院,徐庆推着自行车,与媳妇和meimei在前院与三大爷一家子人打了声招呼后,就去中院给一大爷家送粮食。

    早上徐庆出门时,一大妈托他买的。

    自从开了粮站,大院各家的口粮,都从徐庆这边买。

    一个院里的街坊,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徐庆不言语,也没人会去国营商店或百货大楼,供销社那边买粮。

    何况徐庆在院里的威信,早已压过了大院的三位管事大爷。

    别看不当厂长,可这些年来,徐庆在院里的好名声,是谁都比不了的。

    谁家没找徐庆帮过忙,不管是前院的阎解成媳妇于莉,当年跟人闹别扭要换车间,还是中院贾家棒梗插队调回城,哪一件不是徐庆给摆平的。

    后院就更不用提了,许大茂和二大爷一家子,麻烦徐庆也不少。

    说起来,大院里跟徐庆同辈的人中,能比的上他的人,还真挑不出一个人。

    阎解成就不用说了,没啥本事,还耳朵软,怕于莉怕的要死。

    啥事都听媳妇的。

    偶尔硬气一两次,不出三天就立马又蔫儿了。

    阎解成两个兄弟,阎解放和阎解旷更没法提,人都不在大院,论本事,连他们大哥都不如。

    也就闹腾的本事,一个比一个大。

    正经事上,反而则是完全上不了台面。

    中院贾东旭去世后,只有傻柱和徐庆同辈,但傻柱还在三厂里当厨子,虽说提干了。

    可真说道起来,傻柱能提干,是他跟着徐庆去大学深造的原因。

    要不然,就傻柱的脾气和秉性,纵然是厂里食堂后厨干一辈子,也不见得能被提拔。

    后院的许大茂跟刘海中三儿子,他们四个人,倒是能比前院阎解成三人强些。

    然而,二大爷的三个小子,跟三大爷的三个儿子,半斤八两。

    也就许大茂能跟徐庆掰掰手腕。

    只不过,许大茂人是精明,奈何见着漂亮女的就走不动道,总想撩哧。

    心眼不少,做生意倒是经验丰富,可总归只能小打小闹。

    要是能改掉那个臭毛病,不管是生意场上还是走仕途,依许大茂的能耐,绝对一把好手。

    可惜,许大茂这辈子最喜欢干的事情,不是经商,也不是当官,而是钻在女人堆里。

    老话说,温柔乡英雄冢,许大茂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可谓是一点不假!

    徐庆把粮食送给一大爷家后,稍微聊了几句,就转身朝后院自家回去。

    这时候,静红和晓雅已经把保姆冯婶做的晚饭,从厨房锅里端了出来,俩人正在往前屋桌上收拾。

    徐庆洗过手后,就一块吃起晚饭。

    徐爱国从他住的房子过来,他不抽烟,向大哥大嫂和晓雅问了一声,就坐在炕沿上。

    徐庆咬着手里的白面馒头,朝二弟问道:

    “爱国,我儿子跟巧馨,都在你屋?”

    徐爱国点头道:“是啊,大哥,他们俩正跟我儿子一块看电视。”

    徐庆闻言,继续吃晚饭。

    转眼到了八月底。

    几场雨后,天气依旧燥热,伏天是出了,但并没有丝毫凉快下来。

    徐庆一早起床,吃过饭,就骑车朝郊外的库房过去。

    他在城里招了十几号工人,这两天来,每天都在库房带工人加工粮食。

    能自产自销,徐庆除了高兴,心中也更加干劲十足。

    购买的大机器,看着笨重,但质量很好,运转起来,效率低是低一点。

    可绝对耐用。

    一天下来,磨上千斤粮食没一点问题。

    月初徐庆和二麻子下乡收的三十多吨麦子和玉米。

    徐庆前些时候,用能力分了一次,成了六十吨。

    按照一天一千斤算,十二万斤粮食,得四个月才能磨完。

    这使得徐庆一时还不敢终止,帮国家代售粮食一事。

    光红星轧钢厂的几个分厂,一天就要消耗几千斤粮。

    就这效率,压根不成。

    但徐庆现在没法再多买几台机器。

    其一,这种大型的机器,要定做,需要时间。

    还有就是,徐庆纵然是将收的三十多吨粮食分了一次,可依然不够多。

    真要是想实现全年完全自主经营粮站,不帮国家售卖,徐庆最起码一年要收上万吨的粮食才行。

    但北方种的是冬小麦,一年一茬,国家征收之后,徐庆再想收,就收不下多少了。

    要是扩大收粮食的范围,去隔壁几个省份,就这年月,难。

    交通不便,就算是收下,运输成本也高。

    玉米倒是不用愁,四九城周边的几个公社,种的最多的就是玉米,比中麦子多了好几倍。

    可徐庆盯着库房这边,腾不出手去收。

    九月他还打算收绿豆,红豆。

    十月底收小米。

    这些虽没白面和棒子面买的快,可既然开粮站,不能没有。

    徐庆计划到时候让二麻子独自下乡收去。

    那些东西,算是添头,收个几万斤,今年就足够了。

    刚一入九月,徐庆就安排二麻子下乡。

    整个月里,二麻子几乎没回城,不是收绿豆,就是骑车在赶往下一个公社收绿豆的路上。

    四九城周边的几个乡里公社,二麻子是挨个跑了个遍。

    徐庆也忙,也几乎没回城,一天到晚,一直呆在郊外的库房。

    白天看着让工人磨面,晚上还要接二麻子收回来的粮食。

    人住在三虎子家里,连轴转了一个月,连媳妇跟儿子都没见一面。

    直到十月初,秋雨绵绵下个不停,又逢国庆,二麻子从乡下回来,收绿豆和红豆一事,才算告一段落。

    但二麻子能歇着了,可徐庆还是很忙。

    忙是忙,可国庆期间,徐庆粮站并没有开,库房也停工,让工人休息。

    因为马上中秋,晓雅要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