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回 论道大会(四)
“哼!妖女可恨!” 雨晴脸色阴沉,眼睛中闪过杀气,杨波无奈,这件事要不是发展的早,恐怕蓝心不是痴傻一生,就是暴体而亡,当然,在众人看来,还是后者居多的。 要清楚,修士除丹田外,最为致命的便是十二地脉,而世人眼中的颈椎,就是这十二地脉的主脉,天脉! 如果这个地方出现问题,那后果不堪设想。 而蓝心就是这么个情况,她修炼的天心剑法招式是对的,而心法……呵呵,则被人乾坤倒转。 也就是说,天心剑法心法,步骤被人打乱,才传授给蓝心的。 而这个人,杨波可以肯定,就是雨晴师伯大徒弟云裳仙子! “师伯,这件事就推交给你了,先把这件事不要告诉蓝心,告辞了!”杨波微微叹口气,便离开了屋子。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事他们还真不好插手,陈问天也一脸沉闷之色,这蓝心在茅山出事,他还真不知道如何给她jiejie交代,更何况,杨波说过,这件事不要告诉别人,他还真没有办法。 “杨波,你真是猪狗不如!” 这时,突然一道青光从前方袭来,杨波听见这话,脸色顿时黑了起来,老子怎么猪狗不如了,陈问天尾随杨波,也从远处听见这话,使出阴阳步,便站在杨波身边。 杨波看见陈问天出现后,不由得错愕,这小子跟自己干嘛? “眉儿,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这时,前方出现一女子,身着劲装,和蓝心有些相像,陈问天看来蓝眉儿后,又给杨波解释了一番。 “噢!陈哥,速度倒真够快的!”杨波嘿嘿一笑,看着陈问天的眼神,说道。 蓝眉儿看见陈问天后,不由得错愕,他这是干什么,帮杨波吗?心中顿时火气大增,一双喷火的眼睛盯着二人。 “狼狈为jian!” “……” 两人听见这话摇头苦笑了起来,这蓝眉儿倒是比起蓝心来要强悍几分,但她的修为也摆在那,杨波并没有好担心的。 “你先走吧!我来挡住她!”陈问天呵呵一笑,说道。 “也好,记住保密,我一个将死之人,背黑锅又何妨,千万不能打草惊蛇!” 蓝眉儿看见杨波离去后,双眼喷火看着陈问天,难道他真想帮杨波,可不等他说完,另她吃惊的一幕发生了。 “眉儿,不管你怎么想,我帮定他了,如果你要杀他,先从我尸体上踩过去!”陈问天从腰间抽出一把软剑,说道。 “陈问天,你,呵呵,果然是天下男子皆负心,你我从今恩断义绝,”说完,蓝眉儿抽出头上发簪,便朝陈问天扔来。 咻! 噗嗤! 原本路边一片静悄悄的景象,被这发簪打破,这发簪是陈问天送给蓝眉儿的定情信物,陈问天的心痛是可想而知的,而接着被这发簪刺进胸膛,更是加大了他的伤痛。 蓝眉儿看见这情况,眼睛中闪过一丝震惊,他为什么不躲,可想到他居然帮着杨波,那也活该。 冷哼了一声,便离开了! “这心性,杨波做的一点没错,只是苦了这小子了!”陈问天见蓝眉儿离开,擦擦嘴角的血,护住身心,便吧发簪拔了出来,微微叹口气说道。 是的,如果真把这事告诉眉儿的话,那她还不找云裳仙子报仇,这样的话,杨波请君入瓮的计划不就泡汤了吗? 虽然他们可以肯定是云裳仙子做的,但他们也没有让她认罪的消息。 次日! 农历九月初九,乃是东夏过传统节日重阳节,或重九节,这类节日起源是东夏国古时用来祭祀,希望可以通报上天,请求国泰民安。而对于道家来说,九是阴数,浩荡阴气从地府而出,所谓的论道大会,便是转化这种阴气。 杨波起来后,便听到外面一阵鼓鈡声,今日便是九月九了,他心中非常期望,又有些害怕,他期望自己突破生死劫,更害怕这个生死劫。 茅山三茅祖师殿前,赫大的太极八卦广场已经是人满为患,什么全真教、昆仑派、崂山派、正一门等等的教门旗帜插在场地上,被风刮的嗡嗡作响。 “师傅!”杨波找到自己宗门所在,便走了过去。 “坐吧!”天机子叹息一声,他何尝不懂杨波心里所想呢? 杨波也没有客气,他现在是鬼宗掌门,自然这正位就是自己的,而有一些人则是大惊,这鬼宗宗主居然易主了。 茅山作为今天东道主,自然也居于众门派之首,其下便是鬼宗、全真二门,次之崂山昆仑正一三门。 可以说,这六个门派便是现今六大道门门派! 咚!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一声赫大的鈡声,把众人从思绪中拉回,接着天问子拜完三茅祖师之后,盘腿而做,便读出太上老祖所著的《道德经》开头。 众人也都盘腿而坐,杨波也是一样,他虽然对这《道德经》倒背如流,但他始终不明白其中道理,相反,这本书恐怕没有认能明白,除太上老祖外。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乃是成宇宙万物的根源!” “祖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 《道德经》这本太上老祖毕生所著,除去一些不紧要的理论,他把道这个字,可以写的无比浩大,用了五千字,试想,这是何等心血。 所以说,能真正参透道德经的人,不是造孽,就是天才,这样的情况,自从《道德经》出世,就没有出现过。 PS解释:三郎这里的道德经五千字是有道理的,古人善用“之乎者也矣”来作为每一句话的结尾,这些字,占了《道德经》一大半,大家要是不相信,可以看看《道德经》。 嗯哼,有证据,不怕你们查!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