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章 收复三城举国震动
在战斗总结会议上,赵翰青将收复三城的胜利归功于三点:一是士气,全军上下同仇敌忾才取得了这次胜利,这属于“人和”;二是天时,日军刚刚占领南都立足未稳,占领各城之后甚至连工事还没有来得及整修,等以后伪政权建立之后,这种便宜肯定不好占了;三是地利,抗日同盟军中有许多弟兄都是本地人,对城里和周边的地形自然熟悉,日军虽然有汉jian狗腿子帮忙,但是在抗日同盟军的地盘上也占不了多大的便宜,就像是玉州城的日军如果熟悉城外面的地形的话就不会将防守的的重点放在别的城门了,因为别的城门外基本上都是一马平川可以一望几里,根本无法隐藏大队人马,只需派少量哨兵监视就行了,发现敌情也来及布置,唯有东门外乱坟岗连着山脉可以隐藏千军万马,如果日军联队长熟悉这种情况就不会分兵把守四座城门了,只需将重点防御东门,那么赵翰青想要打下玉州城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能够顺利地收复三城靠的不仅仅是运气,首先,赵翰青一向重视训练抗日同盟军训练,他虽然不是专业的军人,但是他是奥运冠军,经历过比军人更刻苦更漫长的训练,一个新兵经过一年半载的训练就可以成为合格的军人,而一个优秀的运动员通常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数年数十年如一日地训练,而且,他也参加过军训。军队上普通的训练方式自然也知道,所以,他综合了后世运动员和军队的训练方法、再加上融入了练功夫创造出了独特的训练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新式的训练方法很有效,全军的综合战斗力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在战斗中慢慢提升,但是他的弟兄们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不少人基本上达到了后世特种兵的标准,远不是日军士兵可以比的,武器也不丝毫日军差,除了缴获的日式武器和邓铭文支援的那些武器**中最好的装备外。还有赵翰青在上海时从洋商手里购买的一些武器装备,比如正儿八经的德国造盒子炮、冲锋枪、望远镜和标准镜等,这些武器装备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最先进的。比如将瞄准镜安装在步枪上改造成的“狙击步枪”别说**了,就连日军也没有装备。 当然了,这一切都建立在赵翰青具有超越这个时代百年的思想基础上,那是个科技强国和科技强军的年代。所以赵翰青才重视武器装备。光是在上海购买军用物资就花费了巨额资金,所以,他的队伍里除了武器像望远镜、无线电收发报机等装备也不必日军的差了。 当然了,赵翰青也对所有的参战部队给与了表扬,尤其是表扬了第一次参加战斗的女子大队,女兵们第一次参加战斗就表现的很出色。 黑牛在会议上作了检讨,检讨他在诱敌撤退时没有及时按照原来的计划撤退而差点儿造成全军覆没。蔡老七站出来为黑牛进行了辩解,说当时想到的是将日军拖得更久一点为攻城创造时间。他还很义气地说如果有责任的话他也该负责人,黑牛最后准备牺牲自己的崇高行为彻底让他服气了。所以才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替黑牛说话。 赵翰青没有就此事揪住不放。黑牛毕竟年龄太小了,而且还是第一次指挥这么多人战斗,而且,他也想到另外一种可能,如果黑牛带着队伍直接撤到女兵埋伏的地方,当时日军气势正盛军可能不会被吓退了,那样就免不了一场恶战,说不定牺牲更大。再说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如果一味按照作战计划进行很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听了赵翰青的为大家分析之后,大家也觉得黑牛指挥没什么不妥的。因此,最终没有对黑牛进行处分,不过,赵翰青原本对黑牛正式就任纵队司令的任命也暂时没有宣布,也就是说黑牛这个代理司令还得继续代理下去,这也算是对黑牛的一个小小处罚。 楚烈收到三城收复的报捷电报之后大喜,长长出了一口气,然后仰天大笑,“生子当如赵翰青,堪比三国赵子龙!”他也不想想自己虽然是雄风犹在,但是老伴儿一大把年纪了还能生儿子吗?他命里只能注定有闺女没有儿子了。
南都被日军占领之后的这些日子,楚烈简直度日如年,南都沦陷给他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因为,重庆方面接二连三来电督促抗日同盟军与南都保安团携手消灭侵犯南都的日军保住中原半壁河山;但是,他这个抗日同盟军的最高领导根本指挥不动下面的队伍,别说是嵩山的第二路军了,就是伏牛山的队伍他能指挥动也屈指可数,手里没有兵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军不断地占领南都城之外的城镇,不明真相的民众纷纷指责抗日同盟军举着抗日的旗帜却不抗日,让他上吊的心都有了。他从来没有像这一刻那样思念赵翰青,简直是望眼欲穿,有赵翰青在就好了,他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竟然会对一个比自己孙子还小的江湖后进生出依赖之心。 只是让赵翰青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收复行动造成的影响之大实在是让他的膛目结舌,只不过是他和抗日同盟军这些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主角完全就不知道,一直到后来才知道,只怪这时候的消息太闭塞了,如果是搁后世的网络时代,某个绯闻明星那边裤子还没有提起来香艳的照片就已经发到了网上弄得满世界都知道了。 代表南京方面的抗日同盟军副总参谋长黎明辉也是欣喜若狂,立刻在第一时间向重庆报捷,这场胜利虽然跟他没一毛的关系,但是,这场功劳却少不了他的,他可是抗日同盟军的副总参谋长啊。 三城收复的消息很快就传扬开了,引起的反响让赵翰青也始料不及,用举国震动来形容也毫不为过。(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