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整顿并州(三)
第108章整顿并州 洛阳,一处客栈。 夜。 一位道人正在夜观天象,“这天,越来越看不懂了。” 天机乱了,道人的心也乱了。 “大汉气数已尽,帝星黯淡,妖星悬空,为何三颗带有紫薇之气的星,越来越黯淡无光,一颗无名星却周身缠绕浓郁紫气?” 说话者不是旁人,正是大贤良师张角。 太平道已发展数年,初具规模,此次来大汉中心洛阳,一是为了看看那些暗中帮助自己的士族老爷究竟长什么样子;这二,是为了发展下线。 妖星乱世,可是乱世还能到来吗? 而这一切改变的原因,全来自于这位大汉河间王。 一战,打残鲜卑。 一战,灭了南匈奴。 “唉!” “当啷!” 张角又给自己测了一卦,这已经是第九次了,自从学习《太平要术》,知道自己的使命后,张角不止一次测算过自己的命运。 “大凶。” 依然是大凶。 若是自己放弃这六年的努力,或许会有一线生机,但这天下,大汉百姓就会失去一线生机,外戚士族勾结,狼狈为jian,宦官弄政,勾心斗角,土地兼并,士族把控晋升渠道,寒门没有希望,天灾不断,但更多的却是人祸。 自己就算是拼上一条贱命,也要带着受苦的百姓,向朝廷、向天下讨一个公道! 就算自己结局不好,若朝廷能多看百姓一眼,多关心百姓一点,虽死无憾。 “父亲,您在想什么呢?” 这时,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穿着蓝色的细麻布衣,配上一条带有花鸟彩绘的束腰,下身穿着一条白色长裙,端着茶水走了进来,张角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也只有在她面前,张角不是大贤良师,而是一位父亲。 “是宁儿啊,怎么还不休息?” “父亲不也没休息吗?” “为父也马上休息。”张角一边说着,一边收起桌上的五铢钱,随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热茶,眼角瞥向别处,这才发现. “咦?”张角疑惑,随即又掐算起来,“不对,不对不对。” “父亲,哪里不对?” “宁儿,为父且问你,那边是哪户人家?” 张宁顺着张角指着的方向,“那里是蔡邕蔡大儒的府邸。” “蔡大儒?” 张角更加疑惑了,按道理来说,蔡邕应是晚年颠沛流离,其女虽是才女,可却是多舛之命,可为何蔡府却有人身怀凤命? 张角心中暗道:“蔡家怎么会出一皇后?” 想不明白,索性就先不想了,干脆明日寻个地方好好观察观察。 “若是有机会,倒想和这位王爷好好谈谈。” 目前整个大汉,最令张角感兴趣的就是河间王,一个尚未弱冠的少年,却是个杀伐果断的主,张角真的很好奇他是如何做到如此高的成就。 从他在并州为政措施来看,显然是有意压制士族,为平民和寒门打开上升渠道,但他貌似在等什么,一直隐忍不发。 八月,金秋送爽。 田地里的粮食正诉说着,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丰收季。 站在田野里,极目远望,可以说是一幅充满繁荣和富饶的画卷。 在田野里,小麦、粟米等农作物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穗头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果园中,梨、桃、柿子等果树果实累累,色彩斑斓,香气四溢。 不仅大人们欢歌笑语的,还有传出孩子们的笑声。他们会在这个季节里穿上新衣,吃着美味的食物,玩耍着各种游戏。 一旁的沮授不禁感慨,“或许只有主公治下百姓能如此吧。” 戏志才也跟着点头,一开始他还不太理解刘寒的一些政策,看着这样丰收的美景,他总算明白了,土地全部收归国家,如此一来老百姓只需要交足赋税即可,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中间少了士族豪强的盘剥,虽不是丰衣足食,但也能做到衣食无忧。 不仅如此,接下来官府还会在各村、里开办官方购粮站点,谁家有余粮、旧粮,都可售卖,百姓手里头有余钱,日子更有奔头。 刘寒心中也高兴,因为不仅治下百姓生活有了奔头,还因为可以动手了。 自从歼灭南匈奴,已过去一月有余,在此期间,刘寒因坑杀战俘,被泼脏水了一个月。
为此,刘寒一直隐忍不发,等的就是这个时机。 有人说是河间王不屑于解释,但更多的人认为是河间王被并州士族的能量吓到了,认怂了。 可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一直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主。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孤要报仇,从早到晚。” 一个把记仇刻在骨子里的人,天知道这一个多月是如何熬过来的。 “并州的杂碎,准备好了吗?” 刘寒露出一抹冷笑,战后众将士并没有怎么休息,而是重新分派了任务,现在上郡、上党郡、太原郡各驻守五千、一万、一万新军,直接让张带队去上党等着,将王柔调至西河郡,陪着段。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们也不例外,该杀猪了。” 沮授、戏志才面面相觑,他们自是知道主公要干什么,说到底还是因为士族本贪,把手伸到不该伸的地方。 民以食为天,如果粮食出了问题,那一切东西都会出问题。 这是一条红线中的红线。 粮库就是腐败的高发地,甚至民间还出现了“粮库钱没腰,看你捞不捞”这样的俗语。 粮食哪怕储存的再好,其状态也必然会一年比一年差,每过几年就必须卖出陈粮,收入新粮。新陈粮食之间,是有价差的,再结合粮库那动不动几万石,几十万石的基数,随随便便这就是一大笔恐怖的收入。 而且国家粮食储备总量一直都是机密,很难被有效监督,收了多少粮食,粮食还有多少,这是不可能告诉外界的,真实情况通常只有地方粮库一个领导掌握,什么都是一个人说了算。 因此,年初的时候,刘寒将新纳入的太原、上党、上郡三地的粮仓管理全部交由给这些地方士族豪强。 他们自然也没辜负刘寒的期望,果然把主意打到粮仓身上,这可是死罪! 一般情况下,只要地方士族做得不过分,或者在要使用粮仓之前把粮食补上,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中央需要地方士族豪强帮忙治理。 但在刘寒这,就不是一般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