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刘寒清洗二郡
河南尹因洛阳的原故,虽然地方不大,但里面士族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非边州能比,一个河南尹士族可能比并州都多。 不过,有着多年对付士族的经验,刘寒更不是何进、董卓,那么简单被他们忽悠,主动权在自己手上,想上桌子谈就要先给出足够的诚意,谈不拢也可以掀桌子,毕竟是他们先对不起大汉、对不起皇兄。 洛阳郭氏,世以经学致位。郭荷六世祖郭整,汉安顺之世,公府八辟,公车五徵,皆不就。自整及荷,世以经学致位。郭荷是西晋人,河西儒学的根脉便是郭荷三代师徒。 洛阳种氏,仲山甫之后也。二世三公。但种氏被董卓带到洛阳去了。种拂,字颖伯。初平元年,代荀爽为司空。拂子种劭,字申甫,少知名,中平末为谏议大夫,前文说过董卓从河东到渑池,是种劭呵止董卓继续东进的。种辑,《后汉书献帝本纪》:“建安五年,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cao,事泄。壬午,曹cao杀董承等,夷三族。” 谷城韦氏,世仕郡县。谷城范氏、泛、原、驺氏。 密县侯氏,家累千金,治《谷梁春秋》,公卿之族。 偃师张氏,西汉丞相张苍之后,世为显姓。 中牟任氏。 中牟潘氏,魏晋名门,以文才显。汉末有潘勖,东海相。魏有潘满,平原内史。满子潘尼。 巩县尹氏,家世衣冠,二世三公。尹勋伯父尹睦为东汉时司徒,兄尹颂为太尉,宗族多居贵位者,而勋独持清cao,不以地势尚人。尹勋字伯元,河南巩人也。州郡连辟,察孝廉,三迁邯郸令,政有异迹。后举高第,五迁尚书令。及桓帝诛大将军梁冀,勋参建大谋,封都乡侯。迁汝南太守。上书解释范滂、袁忠等党议禁锢。寻征拜将作大匠,转大司农。坐窦武等事,下狱自杀。 阳武县毛氏,晋永嘉时部分族人南渡,剩余的东晋末再次南渡。自毛宝至毛璩三叶,拥旄开国者四人,将帅之家,与寻阳周氏为辈,而人物不及也。 开封郑氏,传郑氏《左传》,中古名门。汉晋一人为公,九人为卿。郑泰,少有才略,好交豪侠,举孝廉。董卓专政,拜议郎。联合何、荀攸共谋诛杀董卓,事泄逃归袁术,出任扬州刺史,卒于途中。泰弟郑浑,东汉京兆尹,曹魏将作大匠。泰子郑袤,郑泰幼子,西晋司空。郑袤六子魏晋时皆为九卿。浑子郑袭,官至大司农。浑子郑烈,字休林,官至议郎,封平莞男。浑玄孙郑鲜之,刘宋时官至尚书右仆射,封龙阳子。 要么是经学世家,要么公卿士族,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豪强,比如推氏,路氏,度氏,卑氏,南公氏,荥氏,这就是当初的河南尹。 河内也是一样,最出名的自然是温县司马氏了,秦末殷王司马之后,两晋皇族,刘寒必杀名单,不过现在全族跑了。 温县赵氏、怀县李氏,世二千石。 怀县山氏,河内五姓,其一山氏,“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便是出自怀县山氏。 河内向氏,向秀,字子期,河内怀县人,“竹林七贤”之一。转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二子向纯、向悌。 河内虞氏,初,魏明帝为王,始纳河内虞氏为妃,帝即位,虞氏不得立为后,太皇卞太后慰勉焉。虞氏曰:“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然后职内事,君听外政,其道相由而成,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令终者也。殆必由此亡国丧祀矣!” 虽然骂得好。 汲县郭氏,世宦之族。 修武张氏,云张良之后,二世三公。张景明,袁绍谋士,因触怒袁绍而身死族灭。张歆,为东汉司徒。歆子张延,东汉太尉。延子张范,汉末议郎,参丞相军事。范弟张承,丞相参军祭酒,领赵郡太守。 温县常氏,汉末有常伯先。其子常林,魏国太常、光禄大夫,封高阳乡侯。常林之子常时,官至魏国泰山太守。
河内阴氏,汲县州氏,汲县和氏。 河内郡也不乏豪强,最著名的便是韩浩,还有赵威孙,袁绍手下黎阳守将。河内张晟众万馀人无所属,寇崤、渑间,河东卫固、弘农张琰各起兵以应之。 这些人自然是重点打击的对象,河内被董卓霍霍后,必然有这些小鬼跳出来,朱刚好开张。 河南尹的士族、豪强,河内的士族、豪强没有选择,有些人直接被董卓掳到长安,那他们的地、宅子全部没收。 “得亏数年前便开始培养士子,看,这不就用上了吗?” 贾诩点头,从稳定并州后,主公便开始在并州开办书院,现在学子也都入了基层,小到亭长,大到佐官、县令,河间王不仅对他们有知遇之恩,还有教育之情,妥妥的门生,在现今体制下,这些人就被打上标签,旁人不敢用。 加上幽州已完成换血,剩余的人被调到河内、河南尹刚刚好。 虽然这些学子成了官员,里面有些人变了初心,但只要有监察机制,只要惩处力度够大,敢残害百姓、贪污腐败,触碰红线的人占比并不多。 请客、斩首、收下当狗,有着多年的经验,轻车熟路。 河内的“黄巾贼”被朱成功“驱赶”到河东,段趁机发兵,捉拿“黄巾贼首”,境内盗贼、豪强,不从者交由阎行剿灭,投降者先受三年徭役,修路、帮忙盖房子、种庄稼、修水坝免费劳动力,不用白不用。 徐晃追回的三十万百姓暂时放到河内,重新安居,反正田都是河间王的,房子、产业也都是河间王的,想怎么整就怎么整,不服就比谁拳头大。 “我刘寒已经忍你们很久了,劝你们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