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问卦定心(求收藏,求推荐票)
济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州郡,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时代。北魏泰常八年,也就是公元423年,设立了济州,负责管辖碻磝城,也就是现在山东茌平附近。 一直到唐朝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改济州为济阳郡。如此济州管辖的地界,才逐渐扩大。一直到现在北宋,济州辖巨野、金乡、任城、郓城四县。 在进城的时候,付出了几个铜板的代价。王还真成功的跟着人群,混进了济州城内。和之前路过的几个小城不同。 济州城地域广袤,街道纵深交错。此时正值清晨,晨曦微露,长长的宽巷间,带着一丝霜降的凉意,沿途青石浸湿,房檐水珠嘀嗒。 但是丝毫不影响,城中百姓的热情。街巷两旁店铺的门板,被潮气浸润得油亮。报晓钟声隐隐飘荡。店铺的伙计打着哈欠,卸下半边门板,进进出出。 炉灶里炭火噼啪,蒸笼热气蒸腾。沿街百姓人来人往,叫卖声,砍价声不绝于耳。时不时还能见到巡逻的衙役。 整个城中热闹非凡,一副盛世之景。丝毫没有受到金人南下的影响,王还真走在人群之间,看着眼前的光景,倏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就仿佛昨天遇见的那些难民,只不过是他大梦一场。现在梦醒了,他也回到了现实。但是不知为何,虽然他身在人群,心却有种异样的孤独。 他停下脚步,看着水雾化作细雨落下,将他的手心打湿。一阵秋风吹过,野花晃动着离径而出,被吹得漫天飞舞。 那附着在野花上的水滴,也被晨曦照射的如同珍珠一般,从半空中洒落。正所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但是即便这场景美的醉人,留给他的也只有孤独。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王还真把手收回,在衣服上擦了擦,转身便准备离去。 “既然心中踌躇,为何不曾停下歇息片刻?” 突然一个声音,自他身后响起。王还真顺着那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满头华发的道人,正坐在一个摊位前对着他笑。 王还真确定左右无人之后,伸手指了指自己,开口问道:“道长说的可是小子?” 那道人点点头,轻轻说道:“正是,贫道观你举足不前,想来是遇见什么难断之事了。不若说与贫道听听?” 王还真这才注意到,那道人双目失明,竟然是个瞎子。他身后放着一面麻布做的旗子,上面写道: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他心生好奇,便来到了道人面前,开口问道:“敢问道长,可是算卦看相?” 那道人听到他的话,自嘲一笑:“这位善人,你看贫道这个样子,还能看相吗?算卦倒是略知一二,敢问善人,想算何事?” 王还真听到道人的话,面带歉意的笑了笑。想到这道人是个瞎子,于是又开口道:“小子随口一说,还请道长别放在心上。 既然道长问了,那就请道长帮小子算算,我到底要去哪里吧。” 那道人听到王还真的话,摆了摆手表示并不在意。然后从袖中掏出来三枚铜钱,递给了王还真,对他说道:“还请善人摇卦吧。” 王还真将铜钱拿在手里打量了一番,确定只是普通的铜钱,心中疑惑,自己难道遇见骗子了?于是开口问道:“敢问道长,如何摇卦?” “将铜钱放于掌中,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心中默想所求之事,然后把铜钱掷出,将正反告知贫道。一连六次即可。”道人对着他解释道。 王还真听到他的话,半信半疑的将铜钱收好。然后举过头顶,闭上眼睛,回想自己和林清研这一路走来,心中突然冒出个疑问,到底何处是我入道的机缘? 想到这,他便将铜钱抛出。看着铜钱落地之后,将结果告知了老道。如此,一连六次之后。那老道用手不停地掐指算计着。 过了大概一刻钟,正当王还真以为遇见骗子了之后,那老道开口说话。他对着王还真问道:“善人可是从北面来的?” 王还真点头道是,他如今风尘仆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经历了长途跋涉。这老道虽然看不见,但是从他的口音也能推测出来,这不算什么。
听到王还真的回答之后,那老道点了点头,继续道:“路上可曾走失,或者与同伴分开了?莫急,依卦象来看,日后必然会有重逢之日,而且时间不长。” 这话说完,王还真心中剧震,但是脸上却不动声色的继续问道:“敢问道长,可知在下的同伴是男还是女?” 那道人听到他的话,抬头解释道:“兑为少女,妻妾。按照卦象来解,善人的同伴,应当是个女子,而且和善人的关系不一般。” 王还真听他说完,五体投地。心中已然深信不疑,他急忙上前一步,对着那老道再次问道:“敢问道长,小子一心想入道修行,接下来该去何处,才有机会入道?” 那老道想了一会儿,突然皱起了眉头,歪头面朝着王还真。看他的动作,好像是在打量着自己一般。但是老道眼睛的位置,确实已经变成了两个空洞。 看来这老道瞎的时间不长,王还真心想。不然不会总是下意识的,做出观察的举动。那老道似乎有些不太确定的对王还真说道。 “卦象显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此言何解?”王还真心中疑惑,难道这卦象的意思,是在说上清法会的木牌?那木牌确实是在他身上。 “天下之事有吉凶,托占以名其理。而天下之理又无形迹,假象以显其义。占卜之道,玄机尽在‘心易’二字。 心者,灵性也,悟性也。易者,变化也,通达也。卦可定心,却难逆命。所以善人只要明确自己心中所想,那便是卦象之意。” 老道士的话,与罗溥子道长临别之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王还真听了之后,有如醍醐灌顶一般。他起身,对着老道拱手行礼道。 “谢道长指点迷津,小子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