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三千精骑、回返山海关
“臣王永吉、吴三桂、高第,遵旨......” 等锦衣卫宣读完毕旨意后,三人及一众幕僚、部下,对着京城的方向三跪九叩,然后才纷纷起身。 而一起身,这群人便一拥而上,将几名宣旨的锦衣卫和勇卫营的将校团团围住,扯着他们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 “陛下如何了?” “陛下无恙吧?” “陛下到何处了?” “怎的你们身上有血迹创伤?可是遇到了闯贼......” 乱作一团。 “呃...呃...” 而这几名原本还因圣旨在手及天使身份加持,从而挺胸腆肚、一脸自信的锦衣卫和勇卫营将校,也在宣读完了圣旨后回归了原样,面对王永吉、吴三桂、高第这些品级远胜他们的大员,露出了胆怯的一面。 如此一来,这几人就更是难以回答这么多人的同时提问了,支支吾吾了半天都没有说出一句清晰完整的话。 “够了!喧哗惊乱、成何体统!” 最后还是实在看不下去、且自己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回答的王永吉忍不下去了,出言喝止。 “本官问,你们回答,陛下如何了?可有受伤?” 看到场面安静了下来,王永吉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便发问道。 “回、回总督大人的话:陛下一切安好!且陛下神勇无比,突围时亲自发铳、毙伤贼军几数十人,众军皆叹服不已。” 卢粤诚抱拳回答。 虽然已经镇定了许多,但面对这个自己往日里连话都不够资格说上一句的蓟辽总督,卢粤诚依旧很是紧张,双腿都有些哆嗦。 但陛下奋勇发铳杀敌的场景,又时不时的闪过卢粤诚的脑海,时时刻刻的提醒着他、激励着他: 不要畏惧、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是天使、是锦衣卫,不能堕了陛下的威仪! 如此,卢粤诚话越说越顺、语气也越来越自信。 “哦?陛下竟如此神勇?那陛下如今到何处了?” 王永吉惊奇的应了一声,然后抬眼看了下这名表现不俗、竟然没被自己的官威压倒的锦衣卫总旗。 若是换作平时,王永吉少不得要继续施压,让他知道谁尊谁卑、谁大谁小。 但如今形势紧急,王永吉也没这闲功夫了,一门心思的继续问起了关于皇帝的情况。 “卑职奉旨出发时,陛下在镇南伯的护卫下刚过三河县,算算脚程,如今可能已经到蓟州了,但李贼亲率数千骑在陛下身后紧追不舍,且后方还有更多的闯贼陆续赶来,所以还请总督大人早派援军。” “嗯...看你们身上多有血迹,可是一路行来遇到了闯军?” “正是!卑职在玉田近丰润地界遇上了闯贼,打的是‘唐’字旗,想来应是降了闯贼的逆贼唐通,卑职拼死冲杀才冲过了这些闯贼的阻截,出发时有锦衣卫五人、勇卫营十五人,如今就剩这八人了。” 卢粤诚回头看了看站在自己身后的两名锦衣卫、五名勇卫营校尉,原本一直铿锵的声音,在这一刻有了丝变化。 一路相随的袍泽纷纷战死落马的场景闪现在卢粤诚的眼前,两行热泪从他的眼睑中滑落而出、在他血渍斑斑的脸上冲出了两道沟壑...... “真壮士也!本官知道了,诸位壮士先下去歇息疗伤吧,之后自有赏赐发下。” 这一幕,让王永吉也有些动容,点了点头,对卢粤诚几人的语气都要和善了许多。 “卑职不走!卑职要随吴将军再次杀回去、一同护卫陛下!” “卑职要随吴将军再次杀回去、一同护卫陛下!” 卢粤诚和其余七名锦衣卫、勇卫营,没有如王永吉吩咐的那般下去歇息养伤,而是纷纷钉在原处、抱拳向王永吉吴三桂等人请战。 浑然不顾身上的伤势和一路奔波而来的疲惫! “好!若是我大明将士人人都有几位之忠勇,何愁反贼不灭、边患不靖?既然如此,那几位就在此暂歇吧,等大军启程再跟着一同出发便是,来人,让军医过来,为几位壮士医治。” “至于咱们这边...既然陛下有旨意,那咱们必当遵守,吴总兵,将陛下接至山海关的重任就交给你了,本官和高总兵将在山海关温酒烹rou、等候吴总兵凯旋!” “下官领命!必不负陛下、大人重托!” 一身戎装、高大威猛、勇武不凡的吴三桂扶刀迈步走出,领了王永吉的军令。 “好!高总兵,点齐兵马、即刻回返山海关,迎候陛下圣驾!” “下官领命!” 同样也是一身威武的戎装、较吴三桂要高瘦些许的高第也扶刀走出,对王永吉行礼应道。 很快,联军分为了两部分。 一部全是精骑,约莫有五千之数,人人武备齐全、配备双马; 这一部分在吴三桂的亲领下脱离联军大部,风驰电掣般继续向西面滚滚而去。 另一部则是步骑混杂,总数过三万,在王永吉、高第的统领下调转方向,徐徐的向来路回退。 倒也不是因为闯军在前、因怯战而退走; 而是朱由检的旨意上,明确命令王永吉和高第领大部兵马回返山海关固防,只让吴三桂带一队机动性强的骑兵前来接驾。
这道圣旨,可谓是正合几人的口味。 几人都是混迹在官场中多年的老油子,一听这圣旨的内容,就知道陛下这是要放弃京城乃至于山海关以西的大片地界,要避敌锋芒、保存实力了。 虽然面对这千里地界的丢失,几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些难受,但这几人却也不得不为陛下这个决策、以及壮士断腕的魄力击掌而叹。 作为在前线直面闯贼和建奴兵锋的重臣,几人切身的痛苦感受,是在后方酒池rou林、歌舞升平人根本体会不到的。 关内的战事几人不敢妄言,但关外的战事,几人早就觉得已不可为,或者说硬耗下去除了让军队遭受更大的损失、耗费更多国力之外,没有任何意义了。 只是因为怕担罪责、也怕天下百姓的唾骂,之前都不敢提出放弃疆土、收缩防线、保存实力的提议而已。 其实也尝试提过。 十七年正月,王永吉与辽东巡抚黎玉田、吴三桂等联名上疏,请求放弃孤悬山海关外两百余里的宁远城,收缩兵力至山海关,减轻养兵的压力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拱卫京师。 崇祯遂问询内阁辅臣陈演、魏藻德等人的意见,但这些人怕如果自己支持弃地回防,之后会被皇帝怪罪,故反对这一申请。 有此前车之鉴,王永吉等人自然是再也不敢提此事。 而今日,竟然是陛下自己主动提出放弃国土、退守山海关! 本就有保存实力之心的几人,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退的麻溜的。 比进军时速度快多了。 ****** 十七年正月,蓟督王永吉与辽抚黎玉田、总兵吴三桂等上疏:「辽东前后屯卫复失,宁远孤悬二百里外,四面阻敌,势孤难守,且寇氛日迫,三辅震惊。宜撤宁远兵民,入守关门。即京师猝有寇警,关门之援,旦夕可至。」 崇祯帝问内阁辅臣陈演、魏藻德等,二人怕如果支持弃地回防,之后反而会被皇帝怪罪,因此十分反对,言:「无故弃三百里,臣等不敢任其咎。」并引汉朝弃凉州的事情为证。 之后又集科道九卿会议德政殿,支持王永吉提议者,惟大学士范景文、兵部尚书张缙彦、兵部侍郎金之俊、左都御史李邦华、翰林学士倪元璐、吏科给事中吴麟征等人,尤其吴麟征十分支持。 但是内阁坚执如初。于是此事便搁置了。《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