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带明末回汉唐在线阅读 - 第六十九章 古人的智慧

第六十九章 古人的智慧

    “王爷爷,您最近可清减了不少,是不是父王给你们匠营的粮草太少。”

    仅仅几个月时间,王应龙就老了好多。

    他的头发更加的稀疏,头顶上的发髻比以前更小了。

    脸上的皱纹也比以前更深更密。

    “你小子,什么时候胆子这么大了,还敢编排你的父王。王爷爷老啦,早就该入土了,身边的小子们都走了那么多,剩我一个糟老头子还活着拖累大家。”

    李嗣兴从老人的眼中看到了落寞的神色。

    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都是他看着长大的。

    其中两个已经死了,剩下的两个成了仇敌。

    如今南明又已经走到了绝路上,这让老人如何不感到悲观失望呢?

    一个老人又如何能够经受住这样的精神折磨。

    “唉!现在爷爷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死了之后都回不到陕北去落叶归根。”

    “王爷爷,您可别这么说,我看您身体还硬朗着呢,这匠营要是没有您管着,那还不乱套了。”李嗣兴在王应龙的面前很乖巧。

    这个老人一生只做工匠,虽然士兵们拿着他做的武器杀了很多人,但是他自己却从未上过战场,也没有杀过人。

    即使是后来身居高位,也从不追求享受,除了偶尔去上朝之外,他都是一身布衣跟工匠们呆在一起。

    王应龙实际上也没有什杰出的管理才能。

    整个工部的核心就是匠营,而匠营中的人十之八九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他不需要管理,只要他人呆在营地中,整个匠营就会有序地运转起来。

    “嗨,爷爷我跑不动了,这次撤退,还得人抬着我走。”

    “当时啊,我就想着死了算了,省得拖累大家,我将绳子都给挂好了,可是爷爷我将脖子挂上去后,那绳子突然间断了。”

    “那可是我用弓弦接的绳子,老子做了这么多年弓弦,可从来没有断过。”

    李嗣兴想起自己前世看过王应龙的介绍。

    上面记载:永历帝自昆明西幸,王应龙与儿子扈从追至永昌。

    应龙老不能驰驱,谓其子曰:我本微贱,因为乱世,得窃禄位。皇上不杀我反而让我当了尚书,恩宠已经到了极致。如今既不能匡扶社稷,现在朝廷播迁,又不能为皇上前驱,只有一死报国了。

    遂自缢死。子泣曰:父殉君,子可不殉父乎?亦缢死。

    这绝对是一个大悲剧。

    但是听王应龙这么说,李嗣兴也感到奇怪。

    难道真的是有什么超自然的力量,在左右着历史一点点的改变吗?

    “王爷爷,您以后可千万不要做这样的傻事儿了,您可是我们的宝贝,您知道吗,您最大的价值不是这双手,而是您脑子里这么多年装着的经验,您虽然教了很多徒弟,但是您看看他们有哪一个比您知道的东西还多啊。”

    王应龙哈哈笑道:“你小子嘴巴什么时候这么甜啊,原来从来没见过你这样。”

    老人家可是从小看着李嗣兴长大。

    原本的李嗣兴虽然也很尊重他,但是只是看在他的辈份老的份儿上。

    但是从刚才李嗣兴说的那些话中,王应龙能够感觉到李嗣兴是发自内心地尊重自己。

    “王爷爷,华儿现在不是长大了嘛,当初年少无知,您老啊,可别见怪。不过您老可千万别再轻生,您可是老陕北中资历最老的,以后我们打回陕西,还要您老带路呢。”李嗣兴的嘴巴是越说越甜。

    “好,老头子已经看开了,老天爷都不想老头子死,老头子要活下去,怎么着也要等你们打到陕北再死。”

    “不不不,到陕北的这个目标也太小了,怎么着也要等我们到了京城,然后给您在皇城边上封个宅子,您老再颐养天年。”

    这个时候一个身高一米八几,圆脸的,胳膊粗装的汉子走了过来。

    “爹,东西已经准备好了,还请世子殿下去现场指导一下。”壮汉说道。

    这个壮汉是王应龙的大儿子王良工,继承了王应龙的衣钵。

    在性格上也跟王应龙一般勤劳、朴实、憨厚。

    李嗣兴过来之后,光顾着陪王应龙聊天了,他请高允臣去帮自己跟王良工接洽一下工作,顺便帮自己训练出来的帮手都带过去了,这些人都知道怎么捆扎炸药包。

    至于那个投石机,以王良工的造诣,只要看了一眼就能做出来。

    李嗣兴只是对古代投石机进行了一些简化改进。

    不过王良工显然对李嗣兴教出来的那几个二把刀不大信任。

    因此,他才非要过来喊李嗣兴去现场监督一下。

    “好的,王叔,我见到王爷爷身体康健,一时高兴,差点就忘记了正事儿。”

    “咦?你小子什么时候还做起工匠活计了?”

    “呵呵,王爷爷,这不是要打仗了嘛。咱们不是得准备点大礼给鞑子”李嗣兴凑在王应龙的耳边小声说道,伏击战现在还在保密之中。

    战争的部署只有一些高层知道。

    虽然王应龙这种级别的是可以知道的,但是李嗣兴也要防着别人。

    这不是不信任周围的人,保密意识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哈哈哈,你小子不用神秘兮兮,宁宇要做什么事情可逃不过老朽的眼睛。”

    “走走走,一起去看你准备的礼物。”

    王应龙原本就跟其他的工匠一样坐在地上干活。

    也许是年纪大了,久坐之后双腿发麻,老人动了一下没有站起来,随即用手撑着试图起来。

    一旁的王良工想要上前去扶,却被李嗣兴抢先一步。

    李嗣兴伸出胳膊架在老人的腋下,将老人扶了起来。

    “华哥儿真的是长大喽,老夫却连自己走路都不行了。”

    “嗨,王爷爷,您就将我当成您的小拐棍就好了,我小的时候不也是自己爬不起来,还要您老抱着呢,咱们这是扯平了。”

    “好好好,王爷爷只是个工匠,可耍不过你这娃子的嘴皮子。”

    李嗣兴扶着王应龙跟着王良工来到了山坳的最深处,这里远离打铁区域。

    看样子,古人也是知道安全生产的道理的。

    这里应该就是火药生产加工区了。

    入口的地方有一个潜水坑和一个装着水的陶盆。

    进入火药工坊的人都要将脚踩湿,还要将手也给湿一下。

    李嗣兴问王良工这是干嘛,一旁的王老爷子却说这是前人传下来的规矩。

    这还是从大明京城的火药匠人那里传出来的规矩。

    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原理,但是李嗣兴却是再清除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