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齐似降晋
必须要说的是,这次晋国组织十二国联军伐齐,战绩喜人,至少取得了伐齐之役的大捷。 但撤军却显得有些匆促,除了前面分析过的原因外,其直接原因是晋中军元帅荀偃不行了。 荀偃可是联军统帅,在这次伐齐之役中,可谓是劳苦功高。自出征以来,荀偃殚精竭虑,为晋国霸业耗尽了最后的心血。 这位晋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虽然有过贪贿索贿的污点,但在中军元帅这个职位上,确实为晋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他有一个永远抹不去的污点,那便是弑君。 荀偃与栾书合谋弑了晋厉公,这桩旧事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尤其是步入老年以来,荀偃经常做恶梦,用科学来解释,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最后梦多了,直接影响了身体健康。 荀偃的病,是一种头疼病,可能是脑瘤吧,而且是恶性的。 按理,荀偃应该辞职养病为是,但他必须要为晋国做出最后的贡献。矣明知自己命不久,荀偃仍旧为这次伐齐之役而前后奔忙着。 伐齐战争如火如荼进行着,荀偃的身体却是一天不如一天。但他始终强扛着,他必须看到胜利。 此时的荀偃,也许在想着,就用自己的残躯,为国家做最后的一件事吧,希望晋国人民因此能够原谅自己曾经犯下的罪! 公元前554年2月,荀偃终于病逝了。临死前,他本是拒绝任何人探望自己。 可想而知,此时他的头疾已经恶化到了何等状况,史料记载,整个头都是脓水流下,面目全非啊。 但最后一刻,荀偃还是交待了范匄,请范匄支持,由自己的儿子荀吴继承家业,成为荀氏家族中行氏宗主,说完后便与世长辞了。 入殓是在联军撤退途中完成的,晋三军将士看到他们的元帅死前的模样,都流下了泪。 史料记载,荀偃两眼暴突,死未瞑目。 死不瞑目,在当时被视为是有极大的心愿未了。按照当时的丧礼,一般的人死了,口里会放米粒。晋国中军元帅荀偃这样的大人物死了,须口含玉珠,意思就是到了天上,也会不挨饿,也有财富。 但现在荀偃这个模样,显然不能完成入殓。范匄一边为荀偃整理遗容,一边流着泪道:“元帅,难道是您还有什么身后的事要匄帮您做吗?” 荀偃仍旧是嘴巴紧闭、两眼圆睁。此时,刚入卿的晋国下军佐栾盈走上前,诚恳对荀偃的尸体道: “元帅,请放心,黄河为证,我们一定接过您的旗子,将讨伐齐国的大业继续下去,势必让齐国心服口服,永远忠心追随我们大晋。” 荀偃这才张开嘴巴,让仆人把玉珠放进口中,同时,原本圆睁的双眼也能合上了。 原来,这才是荀偃的心病啊。是啊,大家看,伐齐战役顺利伐?势如破竹,把齐国打得如落花流水般,联军不但在齐国临淄烧杀抢掠,还全线推进到了齐境腹地,如入无人之境。 但齐国认输了吗?齐国国君齐灵公宁可舍弃都城临淄逃命,也没有认过输! 这便是齐国,一个同样有着血性的山东大国。荀偃知道,这次班师,除了一开始便没有定下是否要灭了齐国外,还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听说楚军北上了,不得不防。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则是自己的身体已扛不住了。 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没能让齐国屈服,那自己怎么能够死而瞑目呢? 史料记载了这段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栾盈之才。 栾盈是接下来的晋国政坛又一名响当当的大人物,虽然他的最后是一个悲剧,但无论是光荣还是悲惨,正是这些史料留名的人物,向后世的我们展示了那段璀璨的春秋风云! 这里,我们必须要说明的是,荀偃真的死后有灵?一开始死不瞑目,到后来又自然合上并张开嘴?这样的记录会不会有点灵异的味道? 我们还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事吧。 由于荀偃得的是一种头痛病,这种病最后居然能够使他最后头上全是脓,可以想象那个痛苦是无以复加的。 但荀偃是一名硬汉,作为中军元帅,又在军中,他一直忍着,绝对不发出任何的呻吟。 忍住非常巨大的疼痛,他当然得睁大眼紧闭嘴,最后便是保持着这个状态去世。 去世的一开始是这个状态的,这个状态也就是尸僵的过程。但过了一会儿尸僵现象会去过,肌rou便放松了下了,自然而然眼睛也能够被人俺上,嘴巴也可以被人掰开了。 晋平公很快调整了六卿班子,范匄如愿提升为中军元帅,三军帅佐名单如下:中军帅佐范匄、赵武,上军帅佐韩起、中行吴,下军帅佐魏绛、栾盈。 现在的六卿变成了六大家族各占一席,即士氏、赵氏、韩氏、中行氏、魏氏、栾氏。 范匄当然不敢忘记前任元帅荀偃的遗愿,于公元前554年夏天先派栾鲂率军与卫军联合再次讨伐了一把齐国,然后范匄再次组织联军大规模教训齐国。 但齐国自己出事了。原来,齐国国君齐灵公经历了被晋国组织的联军这一顿打后,又悔又气又悲。 听说晋国前中军元帅荀偃还在病逝前留下遗愿要继续讨伐齐国,晋国看来是不打算放过齐国了。 一年之内已经连续组织两次讨伐了,齐灵公整天担惊害怕,居然一病不起,然后薨了。 人家都办着国丧,还怎么打?范匄叹了口气,率着联军刚到齐国的谷地,便无奈折返。
不管如何,晋国是中原诸侯联盟盟主,得讲点规矩。当时的规矩是如果讨伐对象正好遇到了国丧或者重灾,那是不能征讨的。 这就是那个时候的贵族战争,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对方,而是打得对方服输,挣足面子。 但齐国人貌似还不服,只要齐国一天不服,那本帅便以讨伐你齐国为工作重点了。范匄想着。 但范匄的想法很快便又告吹了,因为齐国人服了。 齐国新任国君齐庄公办完父亲齐灵公的丧事后,立即派人朝见晋平公,把齐国叫板晋国的责任一古脑全部推给老爸齐灵公,然后拍着胸脯保证,从今以后齐国将一切听从晋国的。 晋平公大喜,收服齐国可谓是称霸中原的必要条件。 对晋国来说,秦国是不可能和好的,楚国是必然要来相争的。晋国再强大,如果失去齐国,那将陷于三面夹攻的危险境地。 于是,公元前552年,晋国与齐国重新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 条约是在著名的澶渊(今河南濮阳西北)签订的,前几年随同晋国伐齐的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国都来了。 议题只有一个,承认晋国的盟主地位。齐庄公当然是亲自参加的。他以前当世子时便经常代表齐国参加这样的国际会议,大家都认识他。 晋国人很高兴,但有不少诸侯心里都很担心,尤其是鲁国。 鲁国要最怕齐国,本来齐国被晋国揪着打鲁国很高兴,但现在齐国摇身一变,又变成了晋国集团的二号人物,鲁国人唯一能做的便是赶紧把晋国这个马屁给拍好了。 所以当时中原诸侯的态势总体是这样的:晋国为不可撼动的老大,齐国坐着第二把交椅,而鲁国则是被全天下人都认定的晋国最铁杆的小弟之一。 齐庄公很爽快地签了约,但回国后将这个正式文件随便一扔,心里冷冷道:“总有一天,要让你晋国跪倒在咱大齐脚下!” 熟悉不?很熟悉啊,这正是当年齐顷公、齐灵公对待晋国的那一套:表面上服从你晋国,但骨子里就想方设法与你晋国死磕! 这叫什么?典型的阳奉阴违啊。 齐庄公的骨子里流着齐顷公、齐灵公的血,而这个血,都来自于当年那位牛气冲天的春秋第一霸齐桓公! 已经过了多少代了,历任齐国国君都梦想着重拾当年齐国的荣耀啊。 但现在必须得阳奉,因为阴违的机会还未出现。既然阳奉了,那便一切都听从晋国的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