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孙权之疑
“主公是想说以孙绍的年龄和见识,是绝对想不到在今天突然发难,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的,因此怀疑孙绍背后有高人指点?”鲁肃虽然是询问孙权,但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孙权点了点头。 鲁肃说道:“此事有三个可能。其一,这计策确实是孙绍自己想的。他可以韬光养晦五年,让我们看轻于他,本就不是普通孩子能做到的,因此能够自己想出这个计策也不是不可能!” 孙权微微点头,鲁肃继续说道:“其二,却是是公瑾在那日去看孙绍的时候指点了他。不够公瑾的为人我们都是了解的,这计策即便是他出的,他也不过是看在伯符将军的面子上帮孙绍逃出吴郡,绝对不会有损于主公!” 孙权又点了点头,但神情却有些不以为然,鲁肃岂能看不出孙权的想法。 在孙权看来,只要是周瑜帮孙绍出了主意,就是背叛了他,就是损害了他的利益,他才不会管周瑜是为了什么! 不过孙权知道鲁肃与周瑜交好,因此虽然心中不认同,但还是不住的点头,表示赞同。鲁肃心中叹了一口气,暗道:“公瑾啊公瑾,自古忠义难两全,你一世英名,可不要想不通这点啊!” 孙权见鲁肃沉默,问道:“这两点我也想到了,不过第三点我却是想不出来,还请子敬教我!” 鲁肃回过神来,继续说道:“主公之所以怀疑是公瑾指点了孙绍,是因为公瑾与子义最近去看过孙绍。不够据我所知,孙绍最近见到的外人除了公瑾和子义,还有一人!” “谁?”孙权皱眉道。 “幕府参军陆逊。”鲁肃缓缓吐出一个名字。 “陆逊,那个书生?代替陆绩执掌陆氏的陆逊?”孙权想起了此人,不过在他的印象里,这个陆逊除了年级轻轻支撑起陆氏的门面,加上性格谦逊有礼,其他并没有什么让人称道的地方,因此对鲁肃的怀疑并不相信。 “主公,古有楚庄王一鸣惊人,勾践卧薪尝胆在前,今有孙绍效法在后,这天下懂得韬光养晦的人,又何止这些人啊!” 孙权惊讶的看着鲁肃,鲁肃微微点头,继续说道:“主公,陆康已经去世十年了,陆伯言现在也不过二十二岁,十年前他就代掌陆氏门面,那时候不过十二岁。他如果真的只是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陆氏又怎么能在他的带领下不仅慢慢恢复了元气,还比陆康在世的时候更加兴盛啊!” 孙权浑身一震,随即一股怒火升腾而起,他咬牙道:“好个陆逊,他既然有才,为何故意藏拙,不展现出来!” 鲁肃沉吟片刻,不过想了想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说道:“这事我也想不通,关于陆伯言的事情,都是我的猜测,主公还需自己观察,才好做定论。如果陆逊果然有才,还请主公早日收得其心,以作大用!” 孙权沉思片刻,然后对鲁肃说道:“多谢子敬,我心中的疑惑已经全部解开了。今日辛苦子敬了,还请回府好生歇息,明日还要与公瑾、子布等一同商议起兵的细节。” 鲁肃拱手告退,孙权再次坐在桌案前,闭上眼睛开始沉思,他的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发出轻微的“嘚嘚”声。 “周瑜、陆逊!”沉思中的孙权蓦然挣开双眼,他眼神凌厉的看着空旷的大殿,仿佛大殿中便站着周瑜与陆逊一样。 “我不管你们是为什么,但是背叛我却是万万不能的,明天就让我好好看看到底是谁给孙绍出的主意!”
孙权喃喃自语道,语气冷的让大殿的空气似乎都低了几度。 孙权虽然口中说着心中疑惑尽去,但心思深沉的他怎么会完全相信鲁肃的话呢。 鲁肃对孙绍、江东老将包括周瑜和太史慈的看法,都与孙权自己想的大体相似,因此这些话再从鲁肃口中确认,他也是深信不疑的。 但是鲁肃说孙绍背后高人有三个可能,但孙权却更愿意相信这就是周瑜的计策。一来孙绍是他侄子,虽然今天表现确实不错,但长久以来的轻视让孙权绝不相信孙绍能够想出这计策来。 至于陆逊,鲁肃说的有的话是有道理的,比如陆逊有才但是却隐而不发,所以这话他信。但鲁肃怀疑是陆逊给孙绍出谋划策,孙权却是一百个不信,陆逊对自己尚且藏拙,又怎么会为完全不熟悉还是家族仇人的孙绍出谋划策呢? 以鲁肃的智慧他绝对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但鲁肃还是这么说了,为什么呢? 当然是为了他与周瑜的私交,让自己将目光从周瑜身上挪开! 孙权已经打定主意明天议事的时候,测试周瑜到底有没有给孙绍出主意。这事他没有跟鲁肃商量,并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因为孙权虽然怀疑的是周瑜,但毕竟是君疑臣下,说到底鲁肃也是臣。自己刚才已经明确表示会相信周瑜和太史慈了,当然不能再在臣下面前表露出自己的怀疑。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合理的怀疑是明君所为,一再猜疑可就是昏君所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