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三个半女人一个夫之旷世缘在线阅读 - 第三十九章 第三次恋情

第三十九章 第三次恋情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复栖惊!

    柔肠百转,辗转反侧,斯人已去矣伊人独憔!

    天涯思君不可忘.世间没有有忘忧草。”

    杨德荣不是圣人,生活的磨难使他的愁思与古人一脉相通。

    杨德荣和两任前妻子,米华及张小兰,两度秘密到台湾,两度在身份暴露的情况下,杨德荣都抛下妻子自己逃生。而他的两任妻子,无一例外滞留台湾,生死不明。

    在组织对杨德荣的严格审查中,在对两任妻子的歉疚思念中,杨德荣压抑已久的精神支柱终于坍塌,抑郁症终于将杨德荣击跨——

    他“疯”了吗?

    社会舆论,众说纷纭,像一把利剑,直刺杨德荣的心脏。

    "有人说,杨德荣的两任妻子暴尸荒郊,客死异乡;

    有人说,她们双双成了台湾情报部门的特工;

    有人说,在灯红酒绿的霓红灯下,曾看到她们变成了“风月”之人;

    有人说,她们成了台湾地区高级领导人的姨太太;

    有人说,她们成了商界精英,资产数千亿;

    有人说,她们通过整容,经常到大陆,以做生意为名,窃取大陆的政治、科技、经济、军事情报。”

    ……

    总之,关于杨德荣两任前妻子的下落,有多个版本,究竟哪个是真的呢?

    人们对米华的议论,杨德荣半信半疑,因为在杨德荣跳海逃生之前,米华真真切切还活着,一个人只要在上社会生活,就不可避免的要参与社会活动,所以杨德荣不知人们的议论是真是假。至于人们对张小兰的议论,杨德荣是一百个相信,因为他确信张小兰在台湾“安心”旅社已经牺牲。

    从杨德荣的内心来说,他当然希望人们的议论是真的,如此就能证明米华和张小兰还活着。不论她们从事什么工作,只要她们还活着,对杨德荣来说,就减轻了一份负罪感。

    每当杨德荣听到别人私下议论两位前妻的各种传说,他的内心犹如乱箭穿心一样的难受。

    牵挂、思念、歉疚、担心,使杨德荣不堪重负。

    杨德荣内心不堪重负的另一个原因是社会,毕竟台海关系还是剑拔弩张的关系。

    一个高级别的国家情报人员,得不到国家的信任,甚至怀疑,报国无门,可想杨德荣的内心有多么痛苦和难过!

    对于两任妻子滞留台湾,不管别人如何议论,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杨德荣时常谴责自己,抛妻逃生的行为是多么可耻的行为。

    杨德荣时常想,要是自己当初和妻子一起面对危险,既是一起死亡,自己的内心就不会如此受煎熬而遭谴责。虽然今天活着,但他感觉到自己是在苟且偷生,生不如死。

    由此,沉重的心理负担进一步加重了杨德荣抑郁症的病情。

    如果杨德荣不得抑郁症,反而不正常。

    在那是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情报工作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组织上不得不加强情报人员队伍纯洁性的管理。

    半年时间过去了,杨德荣的病情仍然没有好转,但组织对杨德荣的审查和考察却结束了。

    因为通过香港地下党组织和新加坡军阶的亲华友好人士了解到,虽然米华和张小兰生死不明。但在台弯国防部门工作的荆树庆和杨德朋,他们不但没有暴露身份,而且官职及军衔不断提升,分别已经由中校、上校晋升为,上校和大校。

    由此,“G安部”情报处,组织人事部门经过多次的考察,确信,杨德荣对组织陈述的所有情况的真实性。

    杨德荣既不是叛徒,也不是jian细。

    “德荣同志,委屈你了,这是我们的工作,请你理解!”

    “G安部”内保部门一句话,四个字,“请你理解。”结束了对杨德荣的审查,组织上可否知道杨德荣内心有多痛苦!没人能够设身处地的理解杨德荣当时的心情。

    杨德荣的身份终于得到了组织的认可!

    当24小时“照顾”杨德荣起居的同事,回到自己的本质岗位工作那一刻起,虽然杨德荣的精神意识还没有完全清晰,但他还是有所感悟,他对着自己和米华及张小兰的两张合影,整整看了一天,一天之中,他时而号啕大哭,时而对樽自饮。

    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有什么比得到他人和组织的理解及尊重,更使人精神愉悦呢?

    “组织上要帮助杨德荣战胜疾病,我们决不能让同志们的心再滴血。要想尽一切办法,不仅在生理上帮助他,更要从心理上帮助杨德荣走出阴影,这是我们的责任。”

    为了使杨德荣尽快恢复健康,“G安部”经过多方努力,以组织的名义,从当时的北平女子大学挑选十名学业优秀,政治可靠的女大学生,到公安部内设机构,“G安部”行政处实习,与杨德荣一起工作,其实就是陪护杨德荣的饮食起居。

    十名大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杨德荣忘掉过去,重新振作,开始新的生活。

    情报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国家培养一名合格的情报工作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其实,一个合格的情报工作者还必须有自身的天赋,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情报工作者的。

    虽然杨德荣两次到台湾,两次都无功而返,他的特工才能并没有机会施展,但并不能说明他无能,而是由于特定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G安部”情报处,在争得部领导同意的情况下,通过大使馆,和德国一家亲华友好心理医生取得联系。经过多次会诊,组织上接受了德国医生的建议,杨德荣是因情所困,才导致他患上久治不愈的抑郁病。一个人因情所困而生病,只能用情才能打开心结。所以,经过有关部门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才邀请北平女子大学的女学生来协助心理医生的工作。当然“G安部”还是有所保留的,没有将杨德荣得病的整个过程告诉德国医生。

    二个月过去了,在京都的白搭下、在残垣断壁的圆明园遗址上、在北海荡漾的湖中小船上、在古长城的烽火台上……

    每一处,都留下了杨德荣,及到“G安部”实习的女同学们游览的踪迹!

    经过德国主治医生的观察分析,以及杨德荣所展现出的精神面貌,德国心理医生判断,杨德荣的病情和神情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而且不久就会恢复到常人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

    “郭小燕,我们去看电影吧!电影票我已经买好了!是《赵一蔓》”

    在十名女大学生之间,其中有一个身穿背带库,头上扎着两个羊角发辫,叫郭小燕的女大学生,特别讨杨德荣的心欢。杨德荣特愿意和她相处,而且杨德荣看见她就笑,还主动和她下棋聊天,只要郭小燕让杨德荣吃饭,做健身恢复性锻炼,杨德荣没有任何反抗的情绪,还总是笑哈哈的。有时,他还把组织上专一给他赠配的营养餐,苹果、橘子,悄悄的送给郭小燕吃,并多次邀约郭小燕看电影。

    “能够得到杨老师的赏识,郭小燕,你真幸运!羡慕死了!”

    杨德荣对郭小燕的特别关注,由此让前来实习的同学们既羡慕又妒忌!当然这样的妒忌是善意的。

    “死的是尽到责任,活着的要更好地战斗下去。”

    电影《赵一蔓》,郭小燕已经不知道看过多少遍,反正电影中的台词,郭小燕几乎都能背上来!

    每次看到激动之处,杨德荣就会把郭小燕的手攥的紧紧的,使其欲动不能。

    每次看到,“赵一蔓”为掩护王团长而被俘的情节,都会使杨德荣的思绪回到台湾,回到天水一色的台湾海峡,他不敢回想自己横渡台湾海峡的一幕幕,仿佛那一切的一切都像恶梦般一样。

    两任妻子为掩护杨德荣而“牺牲”的画面在杨德荣的眼前挥之不去。

    每每看见有人牺牲这样的画面,杨德荣都会热泪盈眶,情不自禁的猛地抓住郭小燕的手,好像他一松手,郭小燕就可能从他身边消失一样,让杨德荣紧张至极。

    “抱紧我!抱紧我!”

    多少次杨德荣看到电影中牺牲的同志,他都会中情绪失控,将脸颊深深地埋到郭晓燕的胸前,使郭晓燕既羞涩又激动,她像母亲一样轻轻的一只手抚摸杨德荣的头发,一只手拍着杨德荣的后背,每每此时杨德荣才安静的像个孩子,只是他的头一直顶着郭晓燕的前胸。

    “我好疼呀!”

    “对不起!”

    直到郭小燕羞涩地发出疼痛的声音,杨德荣才不好意思的、歉意的抬起头看着郭晓燕。

    和郭小燕一起在公安部实习的十个小姐妹,特羡慕又妒忌郭小燕了,因为她们还不谙世事,因为她们崇拜英雄。

    为什么杨德荣特别喜欢郭小燕呢?是英雄的通病吗?难过美人关。

    是杨德荣见异思迁,已经把前两任妻子全部忘却了,而另觅新欢,他是男人,爱美人应该没有错。

    其实,杨德荣喜欢郭小燕是另有原因的。

    从郭小燕身上,杨德荣处处能看到米华的身影。

    因为,当年米华在京都上大学时,就喜欢这样的装束,穿着方格背带库,两个发辫在行走过程中,在米华的胸前来回摆动。特别是郭小燕笑起来,两个深陷的酒窝,两颗裸露的虎牙,郭小燕整个是米华的化身再现。

    杨德荣对郭小燕的好感,更多的是把郭小燕当作米华的影子而已。

    二个月过去了,杨德荣的病情暂时得到了稳定。

    十名女大学生的“实习”,随着杨德荣病情的好转,而结束返校。

    半年之中,杨德荣始终和郭小燕保持通信联系。有时候杨德荣还约郭小燕到京都大学的威名湖畔,向郭小燕讲述他与米华在大学的点点滴滴。郭小燕不但不妒忌,而且从杨德荣对米华的回忆中,郭小燕更加敬佩杨德荣。对于生死不明的前妻,杨德荣还能念念不忘,足以证明杨德荣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

    郭小燕怎么会明白,杨德荣之所以喜欢她的真正原因呢?

    虽然郭小燕同样也喜欢、甚至是爱杨德荣,这种爱更多是由崇拜和敬佩而产生。

    毕竟,杨德荣已经有过两次婚姻,郭小燕无法让自己的内心走进杨德荣的生活。

    毕竟,杨德荣两位前妻已经过世,从迷信的角度出发,杨德荣就是克夫命。

    如此要让郭小燕接受杨德荣,不说郭小燕自己无法接受,她的家人更不可能接受杨德荣。

    所以郭小燕把对杨德荣敬佩的、纯洁的爱,深深埋藏在自己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