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曹溪一句亡
十年? 这本至少要十年才能写成么?王剑平有一种感觉,司马光拍秦仙傲马屁已经拍到不要脸了。 “老夫认为要十年,他秦公子给了才多久?看到这本真的出世,老夫当时是很生气,甚至有些失落的。” “俗语慢工出细活。” “秦公子即便再有才华,几个月之内便拿出要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可能么?恐怕大家也不会相信。” “因而我很失望,觉得这书可能看头不多了。” “可是他再一次给了老夫惊喜。” “先不说先前我所期望的全部没有落空,我重点想要说的是这本书在伦理学整体上的开创性。” “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盘古开天,鸿蒙初判,有阴阳二气化生万物,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有阴阳才有万物生机,所以我们做学问的经常说孤阴不长,孤阳不生即这个道理,而在学问上,我们也一直在寻求各种阴阳。” “伊川先生说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太极者,必有两仪、四象,最重阴阳。佛家修佛有两个很有名的方式,一为悟,或者说是顿悟,一为修持,讲究念佛号,读经文,修戒律,此即佛家之阴阳。道家追寻阴阳更不用说,我司马光做为一个儒者,也一直在追寻着其中的阴阳。” “也曾一次次以为找到了,当然那些找到的未必是错的,只是阴阳也有大小,高低,内外之别。” “而这一次看到了这本书。” “九九成真。这本书共分八十一章,每一章少则万字,多则十数万,这很恐怖,你要知道他这本书只是单讲一个伦理道德,并无其他。而孔夫子的书包罗万象,可加起来才多少字?博大精深,可不是是一万五千九百字,不如他整本书的一章。” “光从字数来讲,太不合常理了。” “因此我很怀疑,怀疑其中的水份,可一读才发现,错了,我想错了。” “这本不仅没有掺水。反而含金量出奇的高。这本书虽然是用通俗语言写就,可是字字珠玑,极富内涵,而且越往后越深奥,一次次将问题的研究推向更深区域,让人读来每每有新惊喜,新惊艳,新感动。这太疯狂!” 王剑平微微点头。“想不到司马光也有这感觉。”他王剑平读也是一次次感到惊艳和惊喜。 “可能大家会说,照你这么说来。这本书不是比孔夫子都要高明?” “这里老夫也强调一下,佛家禅宗非常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见佛’,为何不立文字?这里面道道很多。但是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不能尽言’,无论有多么巧妙的文笔,即便如秦仙傲般妙笔,将思想置于纸上,也是会走样的。而且这种走样不是一点点,而是越深奥的道理走样就越多。” “所以‘三藏十二部,曹溪一句亡’。” “三千部经书,六祖惠能一句话就能说清,但是他说的是他的,不是你的。” “就像秦仙傲这本,宏篇巨著,我也可以以一词而代之,即‘为己利他’,可是大家听了这话,真懂了么?” 王剑平眉微微一蹙。 “为己利他?” “真是这样么?难道整本书就这一个意思?”王剑平摇了摇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理解司马光的话。只见报上司马光说道: “经诵三千部,尚且说不明白。” “然而圣贤是大慈悲者,他传道,是要让苍生早脱苦难,总恨不得一句话说完,弟子立马便能明了,转身就能用上,挽救苍生于水火。” “因此圣贤传道,讲究‘以心传心’,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方式一下打到弟子心里去,一下子激发他,这是无奈的法子。” “因着这种传道方式,才会有我儒家的各种经典。” 王剑平微微一颤,眼里闪过明悟:“原来如此,原来我儒家的学说是这么回事,难怪读来每一句意蕴无穷,回味无穷,每每思索都似有触动。” “果然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王剑平感慨连往下看。 “儒家的经典,是用来给人悟道用的,读他的书,弟子悟性很重要,悟性高者,往往一句话便能悟,而后一通百通。‘莫道登科易,有人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故而我们看到读书人有些读了一辈子书,依然难得精义,有人不过稚子幼龄,却能高中状元,其中道理便在如此。” “秦仙傲悟了,所以他年不过二十,却胜却无数苦读诗文百年者。” “我儒家经典是用来给人顿悟的,我一直以为此方式是最好的,也是最恰当的,因而并没有想过其他,比如说,一些因运道不在,而无法领略书中微言大义,无法顿悟者该如何力求上进?是不是永远这么读下去,以求有顿悟的一天。” “我是这么想的。” “秦公子也看到了这一点,可他的方式与我不同,他认为可以另谋他路,所以他写了一本书。” “这部对做学问的各种方式做了硬性规定,其主旨在于让人做学问脚踏实地,一个一个脚印,夯实基础,然后方能继续。” “此书一出,天下皆惊,我司马光亦然。” “此方法无疑对于力求上进,偏生顿悟无门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可于天生便有灵气,悟颖非凡之辈来说却是灾难,因为他将人的思维给束缚了,局限了,让人用死方法去思索,治学。” “死办法,真说起来并非秦公子原创,上古时期百姓治学求生,即是用此方法,可因为他的效率低下,阻碍天生聪疑之辈上进,故而被淘汰了,然而秦公子却拿出来,我司马光岂能不反对?韩绛、孙固岂能不反对?” “正因如此,才有了后面的事情。” “而这一次秦公子抛出,这是一部以方式治出来的伦理学著作,我司马光读了后惊讶的发现,他居然还能不断给我惊喜,和一次次的灵感触发,我居然在伦理学上还能够有更多的上进空间。” “这很让我惊讶,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一点,用笨方法,死方法治学未必不可取,更明白为何佛家讲顿悟,能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却还要戒律、法度、修行方式,禅宗说‘不立文字’,他的文字偏偏是佛家流派中最多的。”
“顿悟,与渐悟。” “活方法学习,与下死功夫学习,一阴一阳,孤阴不长,孤阳不生,就如人的两条腿,缺了哪一条都有问题。” “我们先前的治学,太过偏重于顿悟,偏重于聪明人,却少于关怀那些因运道,或者各种外面因素而一生也无法顿悟的人。” “我们先前治学,功利心过重,总想走捷径,想一语而让弟子明白。” “秦公子却让我醒悟过来,无论多么悟性非凡的人,顿悟毕竟是可遇而不可求,毕竟人一生能有几次顿顿便是极为好运了,大多数时期聪明人也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学习,去研究,去思索。” “无疑。” “秦公子以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一条脚踏实地的治学道路,他虽然是用来帮助那些较‘笨’的人的治学工具,然而于聪明人是否真的有阻碍,百害而无一利?大家应该明白了,而这本洋洋巨著为何如此多文字,为何读来如此复杂玄奥?其原因我想不用多说。” 王剑平再次点头:“原来如此,一是用来给人‘悟’道的,一是用来教人的。” 他继续看: “这么说司马先生是很推崇和?”这是阿朱的询问,而后—— “这两部书是开宗立派的经典,这是可以肯定的,但要在儒家传统经典和他的书之间做一个选择的话,我恰恰反对这两部书,依然格外看重儒家经典学说。” “大家一定很疑惑,你不是说秦公子的书与儒家经典为一阴一阳,是平等的,怎么现在又?我要说的是,虽然两者看似平等,实质上差别大着呢,甚至秦公子所倡导方式远远不能与先贤的方式相提并论。” “你看了就会明白一点,他讲了这么多,最后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让你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 “这就像你跳进沼泽,越是挣扎,看似有效,其实陷得反而越深。”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是很容易的,因为只要你勤奋就够了,真正做学问却是很难的,必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秦公子的方式,是取巧,逆水行舟既然前进不了,不如潇洒一笑,干脆转过身,往后划棠,这样确实每划一棠都能看到船在飞行,都有成就,似乎只要我们这样一棠棠划下去,终究有划到彼岸的那一天。” “可是这种飞行是南辕北辄似的行走,你越用功,真实是离成功越远,永远也到达不了真正的彼岸。” “我之所以认可秦公子,是因为这种方式可以与儒家经典学说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让顿悟者更明白自己的处境,而不是提倡他们往后去划船。” 王剑平眼睛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