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片时代(三)
“小刚,恭喜大火了!”即使是王启年,也对冯小刚竖起大拇指,进行恭贺。 “王老板开玩笑,您的电影票房,比我高多了!”冯小刚话虽如此,但却是流露出一丝野心。 是的,王启年的电影票房虽然超过冯小刚,但一部居然烧钱1亿美元,投资预算是的五倍。 如果不是王启年是小伙伴公司是老板,小伙伴是国内院线龙头,并且,在互联网售票,以及宣传方面拥有别的导演不可能拥有的优势,国内票房也根本不可能达到10亿元。 即使是商业片的导演,也觉得王启年更多是做生意成功,而不是电影水平真的独步天下,无人可比。 换做是其他一线导演,拥有跟王启年差不多的资源,也应该可以复制他的成功!某种意义上讲,金字塔最顶尖的导演,已经不纯粹是个人的能力比较,而是资本和资源的对垒。 当然了,的光环,也给冯小刚今后的电影增加了不少的优势。达到了一个台阶之后,即使今后出现暂时性的起伏和倒退,票房号召力也比地震之前,要强的多。 若是说地震之前,冯小刚一部电影保底可以做到1亿元以上。地震出炉之后,冯小刚的保底票房至少是两三亿元。即使电影让观众失望,票房也很难低于两三亿元。 当然了,这段时间华谊兄弟公司也是乘热打铁。 之后,已经杀青。系列商业上比较成功,光靠同名电视节目植入广告,就很难亏本。 而在杀青,计划在年底上映时。冯小刚已经开始制作。显然,的成功,让他误判了观众的喜好。以为写实,模仿纪录片风格的题材,在国内会有很大的市场。 但实际上,即使是冯小刚的票房号召力。最多只能做到不亏本。想要赚钱是很难的,毕竟,这类题材并不是观众喜欢的主流题材。 随着独领,独霸大半个暑期档之后。电影市场的亢奋状态并未停歇。 因为,大量的电影因为畏惧所以延迟了上映的时间,大家一起“避震”,震后扎堆上映,竞争之惨烈,跟同一档期的电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震后大多数的电影,都没有取得预期中的高票房。 一直到9月份,上映,才再度点燃了电影票房的热潮。 这部电影无论电影的构思创意,还是拍摄手法,王启年都得竖起大拇指——完美! 这是站在商业电影的角度来看! 商业电影每一轮的热潮,都是由创新开始。 创新既有技术上的创新。比如大规模采用了imax3d技术,对电影市场起到了良性的刺激。 也有题材上的创新。比如,当年香港新浪潮武侠片出炉,一个新题材的问世,不仅仅给华语电影市场带来了一条新路线,甚至,现如今很多好莱坞的大片。也有不少借鉴香港新浪潮武侠片的地方。 而典型就是一个电影题材的创新。 作为重生者,王启年也确实想过自己提前拍一部。最终放弃,主要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制片成本太过于昂贵。为了表达好这个故事,需要1.6亿美元的制作成本。 也许,王启年可以做到更省钱一点。但预计成本是不会低于1亿美元。而好莱坞的电影巨头,因为北美市场的肥沃,所以敢玩这种大手笔。再加上好莱坞的全球发行能力,超过了中国影视同行太多。 因此,同样预算的电影,美国的电影巨头是可以投资的,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地区的电影公司,则是不敢玩这种大手笔。 作为国内的电影寡头,王启年可以肯定的说,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体格而言,投资超过2亿人民币的电影,都属于玩火。 绝大多数的电影投资,投资这么大的规模,都是很难保证能够收回成本的。目前的环境下,华语电影投资1亿元人民币冒的风险,跟好莱坞巨头投资1亿美元的大片,冒的风险是差不多的。 正是因此出于成本的考量,王启年还是放弃了自己拍。但这部电影,王启年知道它不可能亏,所以,小伙伴公司也参与了电影的投资,总共投资了2000万美元,换取了的中国地区的版权和发行权,另外,在中国地区的改编权,也被王启年拿下。 在全球市场上,引发了一阵狂澜。虽然,票房数据上跟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口碑方面,却是出奇的好。 在电影上映期间,全球互联网上的影迷,大多数多余这部创新的电影赞不绝口。 票房数据上,全球累计票房已经接近7亿多美元。随着中国电影电影市场上映,再加上其他一些票房汇总,这部电影破8亿美元应该是没有悬念的。 当然了,海外的票房跟小伙伴公司没有关系,小伙伴仅拿到了中国地区的发行权和出品分成。 不过,中国地区的票房,也没有让小伙伴公司失望。首映日票房破3000万,首周票房1.8亿元。 直到9月尾,中国地区的票房已经破了5亿元人民币。小伙伴公司自然是赚了一大笔,发行、院线、投资分成等等各大环境的利益都充分赚取,最后拿到手的收入高达3亿元。扣除1.3亿元的投资,以及2000万元的宣传预算之外,净赚1.5亿元。 当然了,净赚还不止这点点利润。实际上,ip改编权也是利润的一部分。小伙伴公司已经计划投资5000万元开发的精品手机游戏。另外,投资1亿元拍摄电视剧。 这里面,电视剧版权还未拍摄,连剧本都没有的情况下。已经有超过10家电视斥资1.8亿元采购。可以说,电视剧还未开机。已经赚了8000万元。 更别说游戏版权的开发,按照小伙伴公司的游戏运营和发行能力,应该可以取得不亚于电视剧的利润。 当然了,真正赚大头的还是华纳兄弟集团,作为这部电影的主要投资方。华纳拥有这部电影的全球主要的权益。不仅仅投资回本,赚了不菲的利润。另外,小伙伴公司都知道开发ip,华纳自然也不蠢。 实际上,这几年来。华纳在游戏市场的利润,早就超过了影视业务。很多人以为华纳是一家影视公司,但实际上,华纳早就是综合的娱乐传媒巨头,业务自然是包括新兴的游戏产业。 华纳在游戏改编业务上,虽然发力比较晚。但却是异军突起,靠着热门的影视剧改编游戏,其悄然之间。成为了不亚于任天堂、索尼的游戏巨头。 …… 随着即将下画,徐克也携其新作进行首映宣传。 狄仁杰虽然是唐朝的一个名人。但在过去其知名度是很一般的。前几年大热的电视剧系列,狄仁杰和李元芳等人的大名,才开始逐渐升温。 当然,徐克是跟“元芳,你怎么看?”一点关系也没有。 徐克拍虽然也带有一点悬疑和破案元素,但本质上。更是一部徐克式武侠片。早几年徐克拍了几部非武侠题材的电影,扑的一塌糊涂之后,是其重新回归武侠的号角。 当然了,目前的武侠片确实不如以前那么火,这也是前几年徐克不断探索新的题材的原因。 而回归武侠。也必要需要创新。 的创新之处,在于虽然有武侠的动作和打斗,但却是没有出现武侠片里面的江湖或武林。 虽然,距离神作还是有一段差距。但是,徐克创新和诚意,是看得见的。 同一时期上映的两部电影和票房的差距,很明显说明了这个性质。 虽然拍的很认真,充满了古龙味的武侠片。但毕竟还是传统武侠电影,所以,这部电影的票房仅有6000多万元。 靠着历史朝代元素,吸引了一些非武侠题材的爱好者。于是,的票房上,远远比优异。 国庆档期首映票房虽仅仅1500万元。三天内票房破4000万。但之后却呈现了非常平稳的态势,电影最终票房达2.9亿元人民币。另外,香港地区的票房达1000多万元出头,预计可以排在年度票房前十名以内。
对此,徐老怪却有点不好受。这主要是跟冯小刚的对比。两部电影投资预算差不多。 但是内地的票房超过7.3亿元,香港票房也达到1500万元。 两地票房来看,都是完爆! 当然了,这部电影的投资,小伙伴公司也没有亏。整部电影投资达1.3亿元。 内地和香港的票房,大致上已经让小伙伴公司回本。这主要是小伙伴公司的全产业链布局,上下游通吃。的发行、院线和电影投资分成,小伙伴公司都可以吃掉。比纯粹的电影出品投资获得的利润,自然是高的多。 此外,就是电影出售给电视台和网络上的版权收益,至少也可以增加500万元的收益。 海外票房刚面大致上还可以贡献2000多万元的分成。 总的来说,这个投资是可以赚钱的,只不过利润率不是很高而已。 在徐克情绪有点低落的时候,王启年安慰道:“只赚到了电影本身的收益。其ip改编赚不到钱,试想,能做成游戏吗?即使做出来,也仅仅是教育意义的,没有什么利润。改编游戏,却是可以额外增加一些收入!嗯,也同样如此!” “的投资,是徐克电影工作室全额投资。游戏版权,应该归徐克电影工作室所有吧?”徐克说道。 即使徐克电影工作室是嘉禾的子公司,但是,独立经营,财务上也是相对独立的。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也是要分清楚权益的。不能母公司一句话,就把子公司的改编权拿走。 王启年表示理解笑道:“的游戏开发,徐克电影工作室可以在电影在拍的时候同步开发。届时,电影上映之后,也可以给同名游戏导流量。游戏开发方面,你可以外包,小伙伴旗下有不少优秀的游戏开发团队,足以让热门版权的游戏改编价值最大化!” 一部投资巨大的电影,纯粹的赚电影票房的钱,那肯定是浪费了ip价值。像这部电影,也是有上千万人次的观众在电影院看正版。再把更多的盗版观众算进去,估计,看过这部电影的即使没有一亿,保守估计也不会低于四五千万人。听过电影,或者是对于感兴趣的互联网用户,怎么算也不会低于1亿! 这1亿用户都会是游戏的潜在用户,不说全部能转化,假设能转化1000万用户到游戏里面,1000万用户里面可以留下10万活跃用户,也是能够大赚一笔的。如果有百万活跃用户,那已经是一线热门游戏,每月流水几个亿的那种! 目前的电影市场预计今年破百亿元,而游戏市场很多年前已经是百亿元规模,2010年的中国游戏产业的规模大约是三四百亿元左右。而游戏产业的毛利润非常高,这三四百亿元的收入里面,至少有一半是利润。 正是因此,游戏公司可以财大气粗的投广告。互联网上各大网站,砸钱打广告最多的就是游戏公司的广告,由此可见,游戏的利润是多么的庞大。 但王启年看来,胡乱砸钱投广告,这是很低效的办法。投资一部电影给游戏ip造势和预热,这种做法,显然钱多了烧得慌,给游戏砸钱打广告,起到的效果更显著。 未来的游戏公司,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很多游戏公司开始买ip!购买热门的ip,其效率比打硬砸钱打广告的效率更佳。 比买ip更高的水准,就是自己造ip! 小伙伴公司显然就是能自己造ip的公司! 影视、动画、音乐、等等不同的领域,热门ip互相转化改编。这种协同作战的优势,明显比很多公司在某个领域孤军作战的优势要大的多了。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