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新世界1620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七章 筹建新军

第四十七章 筹建新军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1643年1月31日,周六,大明帝国历崇祯十五年腊月十二。

    广州城巡抚衙门里,某间偏厅书房之中,赵明川正悠闲地欣赏着墙上的字画。

    听说广东巡抚赵有恒年少之时被誉为山东俊才,尤善书法丹青,如今书房之中挂满了赵有恒这些年创作的山林水墨,某些字画还提了诗词。忙碌了多年,早就远离琴棋书画的赵明川,此时闲看之下大为赞叹。

    “赵先生久候了。”一声沉稳的男声从房门处传来,只见身着便服的赵有恒迈着方步缓缓而进。

    “不敢,难得如此闲暇,又得见巡抚大人墨宝,乃是大幸,再候上一个时辰也感舒心。”赵明川难得幽默了一把,赶紧拱手行礼。

    “上次与赵先生面谈,该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吧?光阴如梭,想当年初见之时,赵先生还是一位翩翩读书郎。听闻华美邦国有一礼俗,宾客相见,须握手示诚,我与赵先生相识多年,倒还未握过一次手啊,哈哈!”赵有恒也如老朋友一样用玩笑话招呼着赵明川,等到主客都落座之后,才露出一脸正色,“这次让禹弟请赵先生来,乃是有要事相询。”

    “巡抚大人请讲。”出发前也问过刘耀禹,但对方却神神秘秘不愿多讲,如今见赵有恒态度十分严肃,于是赶紧站了起来。

    “坐,坐下谈。听闻贵邦近期由澳门内输军械数量大减,兵部屡次提问广州海防兵备道,敢问可有什么变故?”赵有恒也不绕圈子,直接就开门见山。

    “近年泰西欧罗巴诸国战事鼎沸,越洋军械采办更十倍于大明,然国中工坊每年军械产数有限,加之路途遥远,运资耗费高企不下,实难长时足量供应大明。”

    最初收到国内总部的批复后,赵明川还有点惊愕,但看到报纸上国内舆论对大明战事的独特分析后,也深感无奈。面对赵有恒这样的大明巡抚的质问,赵明川也只能用官面文章搪塞过去。

    “赵先生可知如今北地战事?”一口清茶之后,赵有恒话锋一转,又聊起了国事。

    “亦有耳闻,然风言甚多,真伪难辨。”赵明川淡淡说到。

    “南国温润,自古鱼米之乡,不像北地苦寒。想两广商事兴盛,我等美酒在杯,丰衣足食,中原北地却饿殍满地、流贼奴寇横行。如今虽国事不靖,危情四起,然圣上励精图治,有忠贤良臣效力佐扶,皇明中兴亦是可期……圣上数月前已下旨地方督抚重整军务,闻孙传庭孙督师已在关中募训秦兵数万,不日即可出关清剿流寇。”

    赵有恒若无其事地说着,一边还在偷偷观察赵明川的表情。不过此时的赵明川,除了微微点头外,表情并没有什么特别变化。

    终归是弃国入夷时久,整日营商盘价,对故国天下事早已熟视无睹了……见对方十分淡定,赵有恒心里微微叹息。

    “巡抚大人忧国忧民,我等寻常小民除了茶余饭后偶有小议,这等朝堂军国重事也不敢多说,倒让巡抚大人失望了。”赵明川大概也猜到此时赵有恒的目光里是什么意思,赶紧换上笑容。

    “天下事,本就是民之事,民不闻不问,朝堂又怎能处之妥当?听闻华美效仿古周,国制共和,诸事乃官绅共决。我大明亦有阁臣廷议之制,士大夫共治天下,乃殊途同归啊。”赵有恒笑笑,但见赵明川面露惊奇,知道自己长时间收集的华美信息是对的,于是得意地捋了把胡须,“说起我大明国事,还正有一件与赵先生有关啊。”

    见总算说到正点上了,赵明川这才凝神闭气。

    “两广自古乃南国门户重镇,自隆庆年起,边海倭祸贼事渐增,灾荒民乱亦时有之。地方卫所营镇虽倾力防治,然力有不逮,加之粮械久缺,军户离散,粤地卫所营镇早不堪一用,想必赵先生也早已知之。圣上屡次朝堂亲理粤事,无论商政民务皆颇为关切。月前得圣上恩准,本抚即仿效关中秦地,裁汰散怠,重整边海备倭诸营,开源节流,择良家子弟,编训新营。”

    说完,赵有恒还拱手虚向北方晃了晃。

    “巡抚大人重任在肩,整备新军,乃是护国利民之事,若有明川可助之处,尽管明言!”赵明川全身一震,但几秒之后还是恢复了平静,只是抬手做礼。

    “募编新军,无非四事为重:将、兵、粮、器。”见对方听入神了,赵有恒赶紧压低了声音,“将、兵倒不是要害,但粮米军械,却是大难。听闻东联集团于南洋一地商路宽广,物美价廉,这新军粮械辎重采办,不知赵先生可有兴趣?”

    说到这儿,赵有恒不再深入话题,而是故意装着喝茶,心里却有点七上八下。自己是封疆大吏,能够如此坦诚和一个外邦海商推心置腹说到这个份上,如果对方聪明,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

    东联集团从香港口岸批发南洋稻米,每石不足一两银子,两广、闽浙海商可是争得相当厉害。当然这些都不算啥,最关键的是东联集团垄断的军械生意,就连澳门的弗朗机人官面上卖给大明朝廷的华美军械,都是从东联集团手里分流的。现在澳门内输大明的华美军械数量急减,东联集团说了那么多借口,恐怕还是和价钱太低脱不了太多关系吧。

    “粮米倒是小事,若巡抚大人为养新军,量价均可优供。只是军械一事,依华美国法,一应枪炮军械外输,均须国防部批核方能放行。明川可做不了主啊,还须问询一番。”

    赵明川就知道这种主动送上门的生意不会那么简单,再联系到刘耀禹起初的神秘表情,赵明川知道对方碍于官面,还有更多话没有明讲,肯定之后还会借刘耀禹传过来。

    “听闻东联集团经香港多贩南洋精盐,年输何止万石,然每石精盐只贴下船银八分,入广州市舶司抵充贡银。以我大明国律,盐务均须朝廷专营,即便是香港租界商口,亦无权私定盐税……不过赵先生乃妻弟挚友,此等小事就算了。”都是聪明人,赵有恒也不再废话,反而话锋一转,“天色已晚,辛苦先生奔波了,就在陋舍安顿一夜吧。十日之后犬子婚事,还希望先生赏光啊!”

    “巡抚大人公子婚嫁之喜,明川定当上门道贺。”

    一个堂堂巡抚大人,居然还拿着早就路人皆知的香港精盐批发生意说事。赵明川哪能不明白对方的意思,顿时也笑了。

    ……

    就在赵有恒和赵明川彼此试探的同时,琼州知府兼兵备道沈廷扬,也在南海商号大掌柜刘耀禹的陪同下,赶到了定安县,和琼州势力最大的王家碰面。

    南海商号名义上的大掌柜是刘耀禹,但背后则是多年来不断牵线拉拢各地土豪乡绅入资的定安王家。王家商号如今遍布整个两广,在福建也小有收获,依靠着雄厚的人脉和商业资本,王家人在南京、两广、福建一带也谋取了不少好官职,还和复社的一帮子文人形成了良好关系,算是成为南海商号在大明官场上的最大保护伞。

    可以说,王家就是琼州乃至两广地界上最有政治影响力的乡绅之一,除了两广总督沈犹龙能平辈交往外,就连广东巡抚赵有恒,在王家当家人面前,都只能以后辈自居,沈廷扬就更是小芝麻了。

    广东巡抚衙门和琼州兵备道正在筹办新军,需要在琼州募编新军,若离开琼州乡绅的支持,别说今后钱粮的问题无法解决,能不能顺利招到兵还都两说。

    王家当家老人是不动声色,只是表明琼州士绅定当全力配合,甚至还当场承诺捐助米粮一万石用于前期募集兵员的花销。见琼州大财主二话不说就掏了一万石粮食,沈廷扬是千恩万谢。

    沈廷扬前脚才走,王家老人就把刘耀禹叫到了书房,翁媳闭上门谈起了大事。

    “禹儿啊,巡抚赵大人乃是你族亲,听说赵家公子十日后成亲,你就替老夫去一趟吧。另外,老夫答应沈大人募兵的粮食花销,你让人早做准备,切记要用好米。”

    王家老人摸着花白的胡须,笑盈盈地看着自己的女婿。这些年女婿借助东联集团的支持,在两广地界的扩张十分顺利,王家在这个过程中也轻松占了不少利益大头,一门上下都十分满意。想当年自己差点晕了头想吃掉女婿的产业,现在看来,南海商号幸亏有女婿在,才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老泰山请放心,赵家外甥娶亲一事,小婿会亲去道贺。至于米粮,定会选去年上好秋粮送去。”刘耀禹赶紧低头。

    “送米粮?还真是个糊涂女婿,老夫可是稀奇那一万石粮食?”王家老人两眼大瞪,有点气呼呼地指着刘耀禹,“若只是一万石米粮,还由不得老夫让你亲自去说。”

    “还请老泰山指点……”刘耀禹尴尬万分,赶紧赔笑。

    “如今国事不宁,四处兵荒马乱,我琼州大兴之地,需要看顾的地方也多了……听那沈大人所言,巡抚大人此次奉旨募编整备新军,除抚标营外,另有两支。其中一支就在我琼州,由沈大人cao办。说起来,今后这琼州新营可都是我琼州子弟,若是军将官属被那些外人占去,那还了得!你此次前去广州,须多多留意啊。届时再由我王家出面,地方士绅捐纳几番,兵宪大人那里也必定好说。这钱粮不能省的时候,可千万别省。”

    说到这儿,王家老人还冷冷一哼,几根胡须就被手指捋断,飘飘荡荡落地。

    原来如此,老泰山是打算让我出面在姐夫前走动,提举琼州本地乡绅子弟担任未来琼州新营的官将啊……刘耀禹恍然大悟。

    “琼州内陆生黎这些年虽然安生了些,然大患仍在,若再有生黎作乱,届时客兵入境,又是生灵涂炭。有了这琼州新营,不说本地父老如何,你那南海商号也能安心不是?此事关系重大,没有眉目之前,不可外传,免得节外生枝。”

    说完,王家老人从袖中取出一个精瓷小瓶,从里面到处一颗紫黑色的药丸,就着清茶服用下去。这是东联集团从北美本土采购的名贵蜂胶,在国内都完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琼州定安王家老人也成了特供人员之一,可见东联集团对远东利益的重视程度。

    “小婿懂了,老泰山好好修养便是。”刘耀禹深深一鞠,心领神会。RS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