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回到古代做皇帝在线阅读 - 第六百八十九章:蒙学学官

第六百八十九章:蒙学学官

    陆承启觉得十分惊讶,一般来说,官职都是皇帝授予的,哪怕经过了吏部的程序,名义上也是这样。孔霖过来讨官,也说得过去。只是皇帝赐官,除了在科举殿试时,平日里多不会过问官员升迁。皆因吏部有自己的考核,术业有专攻,胡乱介入,只会引起官员的不满。万一有一个人十分讨喜,皇帝一下子给了个大官他做,这让朝臣怎么心服?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乃是亘古名言,古人诚不我欺。

    按理来说,孔霖的官职也不低了,给事中是正四品的官,哪怕平日里无所事事,也是正儿八经的职官,和阶官是不一样的。说不上是位极人臣,可也算是高官厚禄了。这还过来讨官,说不过去吧?

    先是震惊,然后皱着眉,看到孔霖还要说什么,陆承启打断他说道:“进殿再说。”

    孔霖正待一口气把怨愤吐出来,被小皇帝这一打断,只好乖乖地跟着进了垂拱殿。待得高镐搬来椅子,奉上香茗,退出去之后,陆承启才淡淡地说道:“孔卿因何事要向朕讨官啊?朕记得,孔卿已经是正四品给事中,难道还不满这个官职吗?”说到后面,陆承启的声量提高,颇具威严。他是有点生气的,要是人人都像孔霖一样过来讨官,官场秩序还要不要了?

    孔霖不卑不亢地说道:“臣并非想加官进爵,而是想陛下恩准,让臣与孙觉、陈襄一样,出任蒙学学官。”

    陆承启大感意外,他原本以为孔霖是嫌给事中这个官不够大,讨个更大的官做的。不曾想居然是为蒙学学官而来,要知道,这地方学官,可是最低的官职了,不过是下三品之流。哪怕是太学博士,也不过是从八品官。太学属太常管理,太常为九卿之一,为正四品官,这不合孔霖的一样?而蒙学为百姓孩童启蒙,自然不能设置太高,所以暂定为太常少卿一样的官职,为正五品。即便是这样,孔霖也算是自请连降两职,从正四品给事中到正五品蒙学学官,这又何必?

    其实大顺的太学,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学制,太学生从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的优秀子弟中招收,内舍生还由太学供给饮食。如果外舍生想在太学开饭,须纳“斋用钱”,方能在官厨就餐;贫者减半纳;内舍生和各斋长、斋谕免纳。

    学生各习一经,随所属学官讲授。学生分成三等,即上舍、内舍、外舍。考核学生成绩和学生升等的制度,称“三舍法”,规定新生入外舍习读,经公试、私试合格,参考平日行艺,升补内舍。内舍生两年考试一次,考试成绩和当年公、私试分数校定皆达优等,为上等上舍生,即释褐授官;一优一平为中等上舍生,准予免礼部试;两平或一优一否为下等上舍生,准予免解试。上舍生不再参加公试。私试每月一次,由学官出题自考学生;公试每年一次,由朝廷降敕差官主持。学生分斋学习,每斋三十人,屋五间、炉亭一间为全斋阅览和会议处,设斋长、斋谕各一人,负责督促和检查学生的行艺。

    更妙的是,太学里面还有勤工俭学一说,职员称学职或职事人,有前廊学录、学谕、直学等,大多由上舍生或内舍生担任,每月有俸钱。工人称斋仆、贴斋等,亦领“月给钱”。

    只可惜太学是好,但惠及不了全部大顺子民。教育资源是相对有限的,集中在国子监、太学和皇家大学也是无可厚非。但陆承启的目的很简单,只是要全民识字计数而已,并不要求他们都来考科举。当然,蒙学中聪慧的学生,可以举荐到地方官学,继续深造。再由地方官学推荐到太学,然后科举。陆承启要做的,就是形成人才培养的产业链,甚至可以从皇庄出资,资助贫困优秀学生,一直到太学中来,然后直接殿试考核,最后当官。

    按道理来说,这蒙学是最低等的学府,也是最重要的学府。底子打好了,接下来学习就快。按孔霖的资历,怎么也得去太学做个太常卿吧?怎么想着去蒙学了,这让陆承启很不解:“孔卿,你确定没有说胡话?”

    “陛下,臣身为孔圣人后裔,自当将教化奉为己任。教化一道,以蒙学为先。先前私学诸多,良莠不齐,臣有心而无力。现如今陛下设蒙学,臣当毛遂自荐,便是做个教书郎,臣亦无悔无怨!”孔霖斩钉截铁地说道。

    陆承启有点不信任地说道:“可这蒙学,并非只授经典,朕欲让孙觉、陈襄教授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且办学宗旨已定,为‘知行合一,崇文尚武’,孔卿不是一向对武人嗤之以鼻的么?”

    孔霖正色道:“臣鄙夷武人,是不学无术之武人,粗鄙不堪,只懂舞棒弄枪,不懂体恤民生。先祖孔圣人有云,‘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也倡导射艺,臣又如何摒弃武艺?”

    陆承启心下有点明白了:“那孔卿若为蒙学学官,要如何教书育人?”

    孔霖精神一振,知道小皇帝这是在出题考校了:“子曰,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无未尝无悔焉。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

    陆承启有点无奈,叫他说一下自己打算怎么教人,他却把孔子的话,荀子的话都搬了出来。要是更有甚,岂不是把都背下来?当即挥手道:“朕且问,孔卿欲教授何事与人?”

    孔霖恭恭敬敬地说道:“陛下也曾言,有,,。臣认为,可添上,更符蒙学。”

    陆承启又问:“若其人愚钝,孔卿如何教授?”

    孔霖想了想,才缓缓地说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陆承启首先提出来的,孔霖引用过来,证明他确实下了功夫了。看来孔霖是铁了心要追寻他先祖孔圣人的道路,去教书育人。陆承启再问道:“孔卿大才,为何不去国子监,去太学,哪怕是州府官学亦可,为何要去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