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东亚风云录在线阅读 - 第七节 帝国上将

第七节 帝国上将

    “百夫决拾”射击馆的一楼大厅,盯着瞥着施家母子的男人,可不在少数,眼见梁韶君和她们有说有笑,无不是既羡慕又嫉妒。

    不仅仅是因为这对母女的美貌,更是因为,她们背后的男人,是扬州,整个江淮,乃至是大明军界都响当当的人物——大明淮防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上将施世钧!

    梁韶君本来意在搭讪施亦澹,当聊到“是哪位男士如此幸运,能同时拥有如此美丽贤内和如此美丽女儿”之时,施伦娜那句随口而出的“施世钧”可着实把梁韶君吓了一跳。梁韶君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常常听父亲说起施世钧。不同于其他将门子弟,施世钧出身书香门第,从小饱读诗书,才气逼人,徐淮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作为一个在徐淮战争中脱颖而出的军官,他身先士卒,战功赫赫的基层军官经历,是很多高级将领所无法媲美的。施世钧本人性格严谨务实,气质儒雅,高个子,十分英俊,现在年纪虽然见长,风度倒也翩翩。

    这么多优点和际遇都汇集在一个人身上,难免让人感叹世事不公。梁韶君本来微微偏向施亦澹的头,也偷偷摆正回来,反正在这个位置,也还能闻到她淡淡的香味嘛…

    施亦澹早就看过报纸,因此当梁韶君自报家门后,她倒是颇有好感,邀他坐下,好奇地问着这位亚丁之虎的“传奇事迹”。梁韶君从小就立志成为施世钧这样的军人,现在他偶像的女儿就在他面前,微颔着保持淑女风度,眼睛里却是透露着对他的崇拜。亚丁之虎立刻自惭形秽,成了亚丁纸老虎。

    现在成了两个年轻人一问一答,在一旁的施伦娜倒也乐得清闲,用茶杯盖拨弄着漂浮在杯里的茶叶,竖着耳朵听他们的对话。

    “你真的懂刀法么?报纸上说你提着大砍刀来回冲杀,血染征袍,杀得海盗鬼哭狼嚎…我怎么觉得在看三国演义呢?”施亦澹边问边打量着梁韶君:“再说,你也不像是膀大腰圆的猛汉呀?”

    施亦澹看的这是什么街边摊报纸!这施伦娜也不管管女儿,咱们大明街头小报摊的那些小读物可不适合女孩儿去看的……总之,肯定不是《日知临安》了,那篇文章他看过,倒也还符合实情,这个版本就玄乎得多了。梁韶君苦笑:“那边让人热得发闷,还血染征袍,哪里还有征袍呢,打到后来,热得光着膀子的兄弟也不在少数呢!”施亦澹正在喝茶,闻言呛了一下,掩嘴咳嗽,笑得眉毛弯弯,极是好看。

    “那你用大砍刀也是没有的事咯?”

    “刀倒是用过,那是见兄弟受伤生死未卜,心里突然激起勇气,来不及换子弹,抄起海盗的砍刀就冲了过去,砍翻了四五个。其余的怕我队友的火力支援,都吓跑了。说来也奇怪,要是平时,面对这些穷凶极恶的海盗,我可不会傻到跟他们rou搏,即使一对一,也不一定有胜算。可能是肾上腺素在起作用吧。”梁韶君余光瞄了瞄施伦娜,悻悻地说道。

    施亦澹又问了好些杂七杂八的问题,梁韶君也一一解答,他尽量抑制住夸大其实的欲望——施伦娜在一边“垂帘听政”呢。

    谈话间,两个年轻人就随手拿着盘子里的小酥饼,一口一个,几乎吃光,梁韶君正注意着与施亦澹的谈话,直到施伦娜起身又去拿了一盘小酥饼来,他才醒悟过来,连连抱歉。

    施伦娜倒是很大度:“聊天没有零嘴,犹如汤包没有汤水。”梁韶君赧然一笑,好奇道:“施夫人汉语说得这么好,是怎么学的?”

    施伦娜沏了一杯茶,慢条斯理道:“久而久之,蚌病成珠罢了。”她将茶端给梁韶君:“水泡着什么样的茶叶,就成什么样的茶。用茶吧。”

    雾气缓缓升起,伴随茶的清香,润进梁韶君的嗅觉里。他道了声谢,沾了一口,继续问道:“怎么个蚌病成珠法?”

    “我的父亲是当年的英国驻明大使,我七岁那年,跟随父亲来到明国,英语说不好,中文听不懂。这就如同既聋又哑,十分痛苦。经受了不少嘲笑,不少委屈,不少误解,我才能融入汉语的氛围里来。”她顿了顿,看向梁韶君:“汉语本就复杂,何况当时明人对英国人实在是不怎么友好。”

    双方的话题,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了“当时”。

    这个当时,指的就是1892年的婆罗洲争端。明国在东南亚问题上,和英国、荷兰时有冲突。早在三百年前,荷兰就把触手伸到了台湾,此时正是清军入关,明国风雨飘摇之际,根本觉察不到来自海洋上的威胁。待明国依靠李定国将军站稳脚跟,与清国划江而治后,才发现连厦门岛都已经被荷兰人收入囊中。明廷出兵,三天收复厦门,为永绝后患,一路打到台湾,荷兰军队望风披靡,台湾纳入明国统治。

    三百年后的1892年,同样是明清战争最艰苦之际,荷兰声称公民遭到沙捞越土著绑架,出兵沙捞越王国。由于明国在东印度有着巨大影响力,屡次挫败英国殖民北部婆罗洲的企图,英国遂与荷兰走近,在东印度事务上联合起来对付明国,以“解放东印度志愿军”为名送出了不少印度人参战。荷兰军队一个星期就击溃了沙捞越那支根本称不上军队的军队,对荷兰人来说最大的困难反而是婆罗洲复杂的地形。

    在明国最困难的时候,后院起火,名义上的藩属国遭到真刀真枪的侵略,可以想见,明国民众会是多么愤怒。明国反荷反英游行此起彼伏。明军军力吃紧,无暇南顾,为平民愤,明国政府开放志愿军渠道,凡自愿赶赴婆罗洲打击侵略者的青年,可以到各个征兵处登记进行临时训练,领取枪支弹药,并由政府出钱送到文莱港。这样一来,互相宣战的荷兰、沙捞越,以及未经宣战的英国、明国,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施伦娜当时才刚出生,明国持续近十年的仇英情绪伴随着她的成长。无怪乎“蚌病成珠”了。两人讨论起婆罗洲争端来,施亦澹听得索然无味,自顾自地喝起闷茶。梁韶君发现,尽管施伦娜是英裔,却丝毫不偏袒英国。说起仇英情绪来,她是颇有见解:荷兰是堂而皇之地宣战的,英国却是既不敢宣战也不想牺牲英国青年,却征发不愿背井离乡的印度“志愿者”参战,相比荷兰人来说,岂不是更为可恨?

    远征婆罗洲的数千印度“志愿者”,最后回到印度的不到百人,英国没有给予任何说法,倒激起了一次不小的起义。

    正在梁韶君借题发挥,高谈“堂而皇之地宣战”而引申出的骑士精神的时候,肩膀被一只大手按住,待他回头一看,只看见一只挺拔鼻子下的两个鼻孔正对着他。

    “世钧,我给你引荐一下这位小友。”施伦娜笑意盈盈地说道。那对大鼻孔的主人低下头来,目光炯炯,梁韶君不由心里感叹:大叔真帅!

    这自然就是男主人施世钧了。他不苟言笑,即使在家人面前,也是站得笔挺。施伦娜继续说道:“这是梁韶君,如果我没记错,应该是顾经民的侄子,梁衡的儿子。”

    原来自己的底细,别人早就一清二楚了!梁韶君从小随父亲经历过各种大场面,头头脑脑也见过不少,不过和施世钧这种级别的将领如此近距离接触,还是第一次。明国军衔制度里,上将就已经封顶了,至于元帅军衔,则更像是一种终身荣誉。明国陆军规模仅次于清国,甚至比欧洲陆军第一强国法国的规模还大。这样一支庞大陆军,仅有一名陆军元帅,九名陆军上将。可见,陆军上将是多么稀有的高官。

    施世钧礼貌性地笑了笑,拍拍他肩膀。梁韶君知趣地站起来,行了个军礼:“将军请坐。叨扰您的家人了,我还有些琐事,那就先行告辞了…”正待开溜,施世钧将他按到座位上,说道:“既是琐事,不理也罢,喝些茶再走。”梁韶君当他客气,尚要推辞,施世钧也坐下来,声音却放低了不少:“你和肖家很熟吧。”

    肖家?还有哪个肖家,当然是轻吕重工的那个肖家了!梁韶君有些尴尬:“不瞒将军,肖伯父与我家的确关系不错,他的长女肖子霏是我指腹为婚的未婚妻。不知将军有何指教?”他心里有些捉摸不定,和这样的高官接触,自然要十二分地当心。

    到了男人谈话的时间了。施伦娜牵起女儿的手,说道:“茶点吃完,该去消化消化。走,我们投壶去。”言讫对着两人一笑,拉走了施亦澹。

    梁韶君碍于施世钧在场,只能依依不舍地瞥一眼施亦澹的俏丽背影,转而正襟危坐,看向施世钧。施上将则不紧不慢地沏着茶,身上还散发着刚才打靶留下的火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