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郦食其是崇尚儒家的儒生,这位老人被人半是尊敬半是轻蔑地称为"郦生",也就是郦先生。郦生好像 很喜欢韩信。郦生曾对不注重仪表的韩信说:“老弟你这样下去就根本成不了懦生了哟!不用看别的, 就只看你那双眼睛就成不了气候!用儒家修身,首先必须始终细心留意自己的容颜外表,在别人面前要 心存尊敬,做到外貌温文尔雅,态度谦恭和蔼,而这一切都是做儒生立身的根本。”“郦老,”韩信道 ,“我也没有央求您教我当儒生呀!”“这就是你的一大错误。”郦生说,“你还是稍微学点儒家学说 为好。现在的你连一个立身的行为准则都没有!做人的准则,是如何分析考虑问题,或者说行动方式的 准则。”“还是没有准则最好吧!”韩信不屑一顾地说。郦生解释道:“准则是一门学问。没有准则的 人,不会得到人们的信任,也不高尚。不高尚就不会受到人们的崇敬。”“郦老所谓的崇敬,就是得到 称王称霸的人,或上司、长者及同僚们的信任和好感吧!那么你所说的受人崇敬,简要地说,岂不就 等于作为一个无害的人任人摆布了吗?您的理想和我的志向不是一码事。”“你的志向是什么?”郦生 有些疑惑的问。“如果我能知道这一点,那一切就好办了,我也不会常常因此而苦恼了,我真正想要的 是什么,连我自己都不明白,或许只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着吧!”说完韩信笑了起来,这时的韩信像 一个孩子突然想起了一件很可笑的事,然后自顾自的笑了起来。“这剑太脏了!而且太长。”郦生转移 了话题。韩信的剑比普通的剑长很多。剑柄上小小的青铜怪兽磨损得很厉害,剑鞘上伤痕累累。“对我 来说,这把剑是个宝贝。当年还在淮阴城到处闲逛的时候,这把剑就一跟随着我,当时吃饭都曾靠一位 漂布的老太婆供给。即使我现在当上汉的上将军,仍然想将这把剑时刻带在腰上。”“别人会将这把 剑当做是你自尊自爱的一个标志,认为你虽然做了上将军,还是个不会忘本的人。”“我可没有什么自 尊自爱的想法呀!”“那么,这把剑标志着什么?”“可能是不想忘了在淮阴时自己的心情吧!要说有 什么志向,也可以从这上说起吧。”“你的话就像个孩子说的!不过,老弟的这个志向呀……,”“ 郦老的志向是什么呢?”“如果,就当前的形势来讲,从战乱中救出天下众苍生,让他们有饭吃,尔后 再将儒家学说传授给天下人,这就是我的志向。我现在只有帮助汉王夺取天下,然后才有可能实现我的 理想,不然我的理想也只是空想了。” 当项羽率领的楚军围困荥阳的时候,魏的旧贵族魏王豹,对不善于打仗的刘邦失去信心,于是想了一 个以忠孝为行为准则的计策,欺骗了刘邦,离开了前途不明,陷入重围而充满了危险的荥阳。魏王豹一 回到黄河以北之后,立即切断黄河的一个渡口的交通,对汉军采取了敌对的态度。当时刘邦因为正面临 楚军的巨大压力,根本就没有余力应对,便派郦生前去拼命劝说,仍无法改变豹的心意,郦生累得身上 掉了好几斤rou,回来了。"先生出马也不成吗"刘邦有些失望,“看来只有使用武力这一条路了。虽然 面对强大的楚军,现在兵员严重不足,但也绝不能对叛徒坐视不管,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我会分出一部 分人,组成一支单独活动的队伍,去讨伐叛乱者魏王豹。韩信,现在有能力指挥这支独立部队的人只有 你了,你可愿担起这个重任?”“必不负汉王重托!”韩信毫不犹豫的答道。“拜韩信为左丞相,统领 军政,独立率领一军讨伐叛逆魏豹!”刘邦在众将士面前宣布了他的决定。 魏王豹将全部兵力都集中在了一个叫蒲坂的城。在蒲坂城的南边有一条河流过,魏王豹的军队对这条 河严加警戒,在那里布下水军,重兵层层设防。面对这种阵势,韩信故意在对岸的临晋把大批的船只 摆在河里,做出一副马上就要渡河进攻蒲坂城的架势,实际上却把兵力悄悄地从别处渡过河去。豹被摆 在河里的船给迷惑住了。魏王豹和他的军队不知道韩信根本就没有用船,他用的是一种叫木罂的木瓮( 在当时随便哪个农村家庭里都有。他购买了一大批这种瓮,用绳子拴在一起,在上面铺上木板,将兵马 载于其上渡了河。这支秘密渡河的队伍根本不理睬什么蒲坂城,而是长驱直入进攻魏的都城安邑。魏王 豹认为失去了都城就失去了根基,于是连忙率军离开蒲坂城去追击韩信,而韩信率领的部队就在路上等 待着魏军,于是魏军就不得不在原野与汉军上作战了。相对于魏军而言,韩信所所率领的军队是最擅长 在原野上作战的。韩信的军队一战大破魏军,俘虏了魏王豹。胜利的韩信没有杀掉魏王豹,而是派人将 他送到荥阳,让汉王刘邦亲自处置。听到韩信讨伐魏王豹取得了完胜,郦生高兴得就像自已打了胜仗一 样。"魏王豹,陛下可杀不得呀!"郦生对刘邦说,“这就像画工绘画、铸工制铜器一样,韩信的武略就 像一种艺术,其作品就是活在世上的魏王豹。他活着比死了更有价值。”郦生解释道。刘邦让郦生一个 人留了下来,对郦生说道:“先生,魏这块地方本是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舜和禹所居住过的土地,从魏 往北是赵国的广阔领土,其东北方向是燕国。更远的东边有齐国横在那里。这场大战的结果,将使韩信 军队更加强大,如果韩信也平定了这些国家,将来的形势会如何呢?先生我们又该如何应对?”郦生说 道:“让张耳大人帮助韩信将军如何?张耳早先是个大首领,在赵国和魏国都名震一时。在秦帝国正 兴盛的时候,他就开始豁出命从事反暴秦的活动,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活跃在当今乱世上的英雄豪杰 们都对他敬重三分,有了张耳大人的帮助,韩信将军打起仗来会更顺利些。”刘邦点头道:“张耳大 人是最合适的人了。张耳大人是魏人,所以韩信将军在魏也肯定能进展顺利。张耳在赵也游历过好长 时间,因此有很多赵人仰慕他的德,在赵也会一切顺利的。对张耳大人本人来说,也等于是衣锦还乡。 最重要的是,张耳大人的人品对他人影响很大,是配合韩信将军完成任务的最好人选。”当韩信已基 本上要把魏平定的时候,刘邦下了一道"废除魏国"的命令。早有传闻说韩信想当魏王,刘邦的这道命令 也许就是为了事先堵死韩信称魏王的路。刘邦将魏国全部领域改称为"河东郡"。这不单单是个改变名称 的问题,同时也是个证明,表明刘邦大本营想从封建诸侯制转向郡县制。 郡县制原是秦帝国的始皇帝创立的制度,尽管汉的起兵是要灭暴秦,但还是在魏承袭了灭亡了的秦帝国的遗制, 某个方面说,汉也是秦帝国的继承者。韩信一直在河东郡的安邑驻军的时候,老迈的张耳率领一支新 组建的队伍赶到了安邑。张耳心情有些不安,他认为自己在韩信所率领的军队不断获胜的这个时候去安 邑,韩信会不会以为自己是为了监视他而心里不痛快呢?当张耳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达安邑和韩信军 队汇合的时候,韩信为张耳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欢迎宴会,诚心诚意地款待了张耳。“张耳大人来了我就
放心了。"韩信先开口说道。张耳没有回答,静静的看着韩信。"张耳大人来了,我就能够放开手脚一心 地干想做的事情了。"见张耳不说话,韩信继续说道,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孩子般的笑容。"因为我的仁 德不够。正因为如此,在镇抚魏的问题上有很多棘手的问题,不过有大人您来到这里,魏的上下人等就 会心甘情愿地归顺于汉了。”韩信向张耳解释道。韩信给张耳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张耳认为韩信看上去 是一个生来就以工作为重的人。汉王刘邦给韩信下了一道命令:"先讨伐代,接下去是赵。可能的话, 把燕和齐也要并入版图!"韩信对张耳说:“代国虽然是一块极小的地盘。但代地距匈奴领地很近,征 伐代国也将是一次相当规模的远征。”随即在出征前制作了大量保证供水的水桶,准备足了军粮。伐代 的战争韩信干得很漂亮!农历闰九月征北灭代,活捉代国宰相夏说,也就是代国事实上的统治者。而代 王是辅佐赵王的陈余。韩信没有把夏说杀掉。"不杀掉敌方统帅!"这也是刘邦的方针。不杀敌军统帅有 利于争取敌军士卒的心,可以把他们立即编人自己的部队。在代国的胜利又让韩信的军队壮大了许多。 然而,在主战场的刘邦却总是为兵员不足而大伤脑筋,听到韩信胜利的消息,立即发出命令:"把兵送 到这边来!"韩信立刻照办,仿佛韩信的胜利就是为了给刘邦解决兵员。 征伐代国的战争胜利后,韩信立刻率军侵入了赵国。赵国的赵王只是徒有虚名的王。赵国事实上的主 主政者是陈余。陈余是张耳从前的盟友,后来当两人为了争当赵国的头号人物,关系开始恶化,张耳便 投奔到刘邦旗下,从前所发的甘苦与共的誓言抵挡不住权力的诱惑,被抛在脑后,从亲密无间情同父子 ,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陈余有旧志士出身的形象,有受人欢迎的魅力,但在决策大局时却魄力不足, 优柔寡断。在赵国,有人批评他说:"陈余是个聪明人,可惜他把大部分智慧都用到维持体面和追逐私 利上去了。这样做跟蠢人有什么区别。"还有人说:"陈余的人品,恐怕就和在乡下教书的村夫子差不多 吧!不过,即使他当了村夫子,孩子们也不会来的,因为他太利欲熏心了。"这种评价也许有些过分。 当韩信军队侵入赵国的消息传到陈余处时,陈余开始是十分谨慎小心的,首先命令调查韩信是个什么样 的人,很多调查报告里都说:“一句话,韩信只不过是淮阴的一个无名小卒。"这样的情报让陈余开始 对韩信轻视了起来。陈余觉得自己从秦朝时起就四处奔走,在秦末之乱中转战八方,比较起来,韩信只 不过是个稚气未除的小毛孩子,对于自己来说韩信根本就不算一个真正的对手。有关韩信军队的人数情 报,也众说纷纭。起初,有人报告说十万,但随着搜集来的情报不断增多,最后减到了两万。“这才 对嘛!一个淮阴的无名小卒,怎么可能率领得了十万大军!"知道了韩信的军队并不多后,陈余便不再担 心了。实际上,当时韩信率领的军队还不到两万,陈余的军队数量情报,跟真实情况比较接近,因为韩 信的兵力被刘邦调走很多。相对于要讨伐的赵国,韩信所率领的士兵太少了,或许除了信任韩信的将领 ,其它人根本就不会认为韩信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