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宋改造计划在线阅读 - 第十七章 进入考场(求票)

第十七章 进入考场(求票)

    薛明往里走的时候,模糊看到有个人影好像是刁文德,难道他也是自己这一组的?看他没理自己,薛明也不以为意。

    手下败将而已,得瑟个啥。

    此时天光已经大亮,那手持“天”字牌的礼部官员,引导着他们这一组的人进入开封府考场的大门。里面有官员对照手册,严格盘查考生年龄,姓名,籍贯,相貌等,以防有人替考。直到检查完毕,薛明他们才得以继续往里,拐到左侧临时搭建的一个棚子里。

    之后是沐浴更衣,参拜孔子,孟子等至圣先师,这都是常例,以防备夹带。

    嗯,这个法子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不再需要解开头发,掏耳摸鼻。薛明给这个法子点三十二个赞。

    虽然大庭广众的脱衣服有些不雅,总比被男人摸好吧。也不知道戏文里那些女扮男装的英雌,究竟是怎么过的这一关。

    薛明只想对着她们说一声:

    “你们都是好样的!”

    简单冲洗了下,擦干身子,薛明觉得领取的儒袍穿在身上十分别扭,总不如平时自己穿的舒服。

    因为宋代没有府县试,取解试就是第一级考试,任何人只要符合条件、审查合格就能报考,所以考生人数十分恐怖。单是开封府的考场中,就涌入了八千多名考生,据说李纬他们所在的国子监的考场中,也会有至少五六千的考生。只是那边的是“锁厅试”,与薛明他们这边不同。

    所谓的“锁厅试”,是宋代科举中,针对‘有官人’的特殊考试。所谓‘有官人’,是宋代官员中的特殊群体……比如靠父辈恩荫、以军功、或者通过非进士科考试取得官职的,总之一句话,就是那些没考中进士,就当上官的。

    按说,考进士也是为了当官,当了官何必再考进士?然而在宋代官场,进士才是正途,提升快、面子大、名声好,朝廷地方的高官,全都要进士出身才能担任。

    而所谓的‘有官人’,则被称为杂途出身,多半被闲散置之,或者困顿于底层不得提升,且一旦出现问题,背黑锅的总是他们。

    没办法,谁让他们不是正途出身呢?

    所以这些‘有官人’纷纷参加进士考试,以求提高政治地位,获得更好的发展。而朝廷对‘有官人’参加进士考试的态度,也是经过一个从禁止到限制、到允许直至放任的过程。

    宋初,开国君臣总结唐末五代以来,武将专权所造成的政权更迭、民不聊生,开始有意识的用文人治国。作为广纳天下才俊的主要手段,开科取士便成为重中之重。

    为了以避免权势之家,侵害平民士子的利益,树立科举考试的公平形象,禁止‘有官人’参加科举。

    然而这与官员们的利益相悖……宋朝对官员的恩荫之滥,前无古人,当官的只要别犯错误,再不济,到末了总能荫上一子。至于那些位高权重的升朝官,更是能荫上好几个子弟。

    所以历代官员前赴后继,一点点撬动了这项祖制,直至将其变为权贵们的盛宴。

    先是到了太宗朝,有官人可以锁厅应举,即在单独的考场考试。考完后由礼部单独批阅,并呈皇帝过目,以避免徇私舞弊。

    但当时合格后只能迁转官阶,并不能获赐科名,以表示朝廷对科名的珍惜,不轻授与的态度。而且不第者还将被取消本身的官职,推荐保送他们的长官,也要受到惩罚。显然朝廷对有官人参加科举,还是持消极态度的。

    在这样苛刻的规定下,许多官员都不敢要求应举,即便愿意冒险一试,地方的解试官及举荐官也不敢轻易同意。这样的规定显然对官员应举不利,自然遭到反对。

    后来到了真宗朝,才对及第者一视同仁,但有官人不授状元,以示朝廷对寒门士子的‘爱护’。

    到了前朝,趁着孤儿寡母好欺负,在官员们不懈的呼吁下,对锁厅应举的限制开始放松。先是不再处罚落第者及其保送人,又将有官人应举的次数,从一次增加到两次,直至无限次。

    到如今,有官人除了要单独考试、且不能中状元之外,已经与普通士子没有任何区别了。

    而且当初为了保护平民士子,命有官人锁厅应举,单独阅卷、单独录取的措施,也随着参加考试的平民子弟激增,变成了一项特权……

    要知道,在文教发达的江南地区,取解试的录取率,达到一百中一,一百个人里,才能中一个。哪怕在文化最不发达、应试人数最少的西北,也要十个里才能中一个。

    而锁厅试的录取率是十中取三……是在江南考试的三十倍,在西北的三倍。并且我们知道,对有真才实学者,录取比例越高,取中的概率便成倍增加。而且官宦子弟两极化严重,固然存在那种优越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尖子,却也存在大量不学无术,想碰运气的二世祖,这就更增加了真才实学者的录取几率。

    对于李纬他们和自己不在一个考场,要说薛明心里没有想法那是假的。只是薛明并不是担心科考的事情,录取率高又怎么样,自己有系统在手,要是连这点自信都没有的话,那他真的可以考虑去看心理医生了。只是这树立在自己和李纬他们之间的无形的墙,还真是处处都在啊。

    等到诸多考生洗漱好,检查完毕,再排好队,时间已经过午了。

    要说这个法子除了费力费时外,还需要大量的物力支持,也只有不差钱且宠爱读书人的宋朝,才会一直这样做。

    待本次开封府的主考官王震穿着官袍出现,先给至圣先师上过了香,又祭拜了神明后,便是对诸多学子的训话,之后当众开封试题,把那用黄绫裹着,贴满封条的卷筒打开。然后边上的考官们就忙着誊抄卷子。

    是的,试卷不是印好的,而是让人现抄的。还好没有英语,数学之类的考试,不然要是抄错了几个字母,符号什么的,拿到这张卷子的考生就醉了......

    顺着两边布告上注明的考生考场和座次,薛明被分到了东边厢的考场,在门口领了卷子后,方才得以进入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