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在线阅读 - 第1582章达到目的

第1582章达到目的

    校阅在一场两军攻防战中落幕,赵昺将参演各部分成实力相当的两部,以刘志学和陈凤林各领一部,相距三十里分别扎营,展开对攻,以击破对方城寨者为胜。近十万兵力在方圆百里的校阅场上各施手段展开厮杀,双方大小二十余战,持续了近十日才决出胜负。

    此战既是落幕之战,也是诸兵种合成作战的总结,不仅检验步骑军大兵团作战能力,也同时对辎重运输、战场救护及转运的检验,同样是对指挥官的决策和谋划能力的考察,可以是一场对全军综合能力的考核。

    赵昺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参战的各部从以往的考核来看训练水平和装备相当,但因为领兵将领的性格不同,所以形成各自不同的指挥风格。而这次两个兵团都是临时编组,这就对两位指挥官的调度上形成了苦难,可以说任何一处出现纰漏都可能导致战斗的失败。

    陈凤林和刘志学两人总体来说表现的都不差,但以赵昺看来李志学要更出色一些。他们都是出身帅府军,前营则是一部的先锋,担负着突进破阵的重任,领兵者必是猛将。从前营至第一师,再到第一军,他们每战必为前锋,养成不怯强敌,不畏艰险敢打敢拼的作战风格。

    但此战是诸军临时编成,作战风格各有千秋,陈凤林却未能整合好各部所长,而是以自己的风格指挥作战,以致小战大胜,大战险胜,且即便取得胜利也每每减员甚重,导致缺乏持久作战的锐势。

    反观刘志学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他过去也是员猛将,为了取胜不惜伤亡,不计后果。但在寿州之战中因为造成百姓重大伤亡,从而遭到众臣弹劾。赵昺力保才使得其免遭被解除军职,但其经此挫折后,刘志学变得沉稳许多,能够审时度势巧妙用兵,才令其节制淮北驻军。

    在此次演练中,刘志学麾下既有向来桀骜不驯、敢于冒险的庄思齐,也有心思缜密、擅于谋划的孙恺和整编降军而来的骑兵第四师。但是他能够将他们笼络在一起,齐心协力听从指挥,又能用其所长发挥出他们的战斗力。

    两厢对比,陈凤林就显得刚猛有余,沉稳不足,可为一方大将,少统帅之才。而刘志学则能审时度势,谋而后动,又能量才使用,可为将帅。

    赵昺清楚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动用兵力的增多,需要多方用兵。而自己即便是三头六臂也难以兼顾整个战场,加之战事瞬息万变,以现在的通讯手段他也无法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有大将统兵,但是赵孟锦已经脱离军队系统,江钲基本处于半退休状态,他需要选出能够独当一面的统帅。

    二次北伐赵昺计划投入重兵一举收复中原,将蒙元逐出塞内。那么主战场就必须选择在京东和河南一线,收复两地后进军河北、山西。而同时川蜀地区和襄樊地区驻军也要出汉中牵制陇南和关中地区的敌军,使其不敢径直增援中原战场。

    如今赵昺想要亲临一线已经几无可能,他只能坐镇中军协调指挥几路将帅。而当前的形势是十数个军各居一方。如此安排是因为战线漫长之故,也是防止军队过于干涉地方政务,从而形成地方势力集团。

    加之如今形势是宋强元弱,蒙元不敢轻易破坏和议,向大宋用兵,因此赵昺并没有如刚收复江南时让他们总管军政,设置经略使、安抚使、镇抚使一类总领地方军政的机构。而是直属于枢密司,粮饷也是户部筹集,由枢密院辎重司统一配发,避免与地方在财务方面产生过多的交集。

    此次演练的另一个目的也就不言自明,除了检验部队的战斗力外,也是在考量指挥官的综合能力。如今目的皆已达到,赵昺下令休整三日,犒赏三军,嘉奖有功,在繁忙中他还没有忘记与冯子安之约。

    赴约的队伍有些庞大,不仅有他的老婆,随扈的几位大臣,还有参演诸军中出身帅府后军的二十余位老人,一行人或骑马、或乘车浩浩荡荡直奔马场而去。

    “老冯,今天可要破费了,我们这么多人去,恐怕要将他一年的俸禄吃光了!”与赵昺并骑而行的庄思齐笑着叹口气道。

    他是第一任后营指挥司,冯子安算是他的直属老部下,其是五品衔,军中每月薪饷是二百贯。而马监虽属兵部管理,但是官员属于文官,如此薪饷就只有军籍半数。当然这只是基础薪饷,还会根据不同的部门和地区会有相应的贴补钱,但往往也不会超过基础的薪饷。

    虽说当前大宋物价稳定,斗米不过百文,百贯的薪饷足够吃饱喝足了。可其要奉养父母,抚养儿女,还要雇佣仆人,这些钱就捉襟见肘了。而他们这么一帮高官去吃喝,整治的饭菜怎么也要像点样子,他不免为自己的老部下担心日后的生活了。

    “他盛情相邀,朕也不好拒绝其一片真心啊!”赵昺笑笑道。

    “若是陛下能光临属下的府邸,吃上一顿饭,那是多大的荣耀,即便是倾家荡产也是在所不惜。”陈凤林接言道。说心里话,而今皇帝携后妃御驾亲临宅邸,又有当朝中书左相,门下右相、枢密院副使和兵部尚书等高官相陪,就这等格局可以说在新朝没有前例的。

    仅就此而言,别说是皇帝亲临,就是几位中枢重臣在家里坐上一坐,那都是无上荣耀。这不仅表明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也彰显出自家的前途,而这就如同在官场中拥有了一张护身符,没有人敢轻易动他,所以心里不免有些酸溜溜的。

    “呵呵,好啊!”赵昺扭脸冲众人笑道,“待朕闲下来,一家一家的到你们府上做客,把你们都吃的倾家荡产,届时可不要抱怨啊!”

    “陛下放心,属下定会盛情款待,怕的是陛下没有闲暇的时候啊!”刘洙言道。

    “唉,朕现在一堆烂事忙不完,而出趟宫又是比登天还难,一群人在后边劝谏,好像朕一出宫天就塌下来一样!”赵昺长叹一声道。

    “哦,这属下就放心了!”跟在后边的冉安国听了却是长舒口气道。

    “嗯?!”众人见状皆瞅向其。

    “陛下,属下不比他们,薪饷虽不少,可是家中兄弟姐妹也多,且大家也知琼州地界不比江南富庶,要常常接济家人,而今日子过得实在是紧吧!”冉安国嘿嘿讪笑道。

    “你这家伙,怎生如此不识趣!”众人听了其的理由,忍不住指点着他道。

    马场离着校阅场不过二十里,众人说说笑笑间便也到了地界,冯子安领马监大小官吏在外迎候。他知道皇帝出行,肯定是前呼后拥,本也有心理准备,可看到如此多的人前来,尤其是还有诸多上官和过去的同僚,仍有些不知所措,好在愣了下便激动的上前迎驾施礼。

    来的人众多,冯子安先向赵昺和两位娘娘施礼,又向老长官邓光荐、赵孟锦、刘洙等人施礼。庄思齐担心其不识其他几位重臣,连忙上前为其一一介绍,他身后马场的诸官吏却没有其如此淡定了,要知道凭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有见驾的机会,且眼前还有如此多的高官了。

    “好了,大家都不生疏,就不要那么多礼数了!”来的人大多品阶都比冯子安高,他不得不挨个上前见礼,眼见其快成了磕头虫,赵昺都担心他在激动之下犯了脑溢血,赶紧摆手让其引领众人入内。

    众人重新登车上马,冯子安在前引路,边走边介绍马场的情况,进入了腹地。一个马场除了官吏,还有牧卒和护军,约有三百人,加上家属也有上千人,围绕着马监衙门形成了一个村落,很是热闹。

    冯子安的官邸其实根本算不上府,充其量只是一座较大的宅子,分成前后两院,却也十分陈旧,大门上的油漆有的地方已经脱落,门边石鼓上的花纹都斑驳不清了。但是院子收拾的十分干净,地上看不到一片落叶,即便些杂物也归置的很整齐,显然家中有个贤妻。

    “民妇冯李氏携男女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候在家中的冯子安家人在一位老妇的带领下跪迎圣驾。

    “老夫人,免礼!”赵昺赶紧下马,上前搀扶老妇。见其六十多岁的样子,已是满头华发,簪着一根银钗。身上穿的虽然是丝帛缝制的衣服,却已失去了光泽,还有明显的折痕,显然这是压箱底的衣服,可能只有在节日才会拿出来穿。

    “陛下,民妇谢过。”老妇起身,又向赵昺介绍家人。

    “老夫人,真是好福气,家中人口兴旺啊!”人们又一一上前见礼,赵昺点头示意,发现冯子安家中人口不少,媳妇还挺能生,居然有女三人,儿子六个之多,长子和次子又已成家,有了孙辈,他拍拍老妇人的手笑着道。

    “都是托陛下的福,如今天下太平,还能养活的起,不像那些年兵荒马乱,子安的父兄皆饿死了,只有他被陛下收留才得以活命!”老太太感叹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