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武状元在线阅读 - 031 联虏平寇

031 联虏平寇

    南京城,又名金陵,金陵之名出处众说纷芸,传说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乾坤独断,出巡途经当时的秣陵关(今南京),见此地山势俊秀,似有帝王之气环绕,秦始皇疑心此地日后会有王者盛出,遂命人凿开方山(今南京方山),以金银之水灌入,意为镇压王气。

    自后,金陵之名传开,此为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有一点是自古有目共睹的,金陵城,六朝故都,这不能说是一个巧合。

    纵观历史上下五千年,每每有异族占领中原,汉民百姓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历代汉人王者都会选金陵作为汉民族的临时避难所,在此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北上中原,连没有丝毫进取之心的南宋都将金陵定‘行都’,金陵城成了汉人复兴故土的代名词。

    大明王朝丢了半壁江山,却见留都金陵城里皇旗一摇,闲置了两百多年破烂不堪的奉天殿,修修补补,又一次成为大明的权力中心。

    今日的奉天殿早已不见当年明太祖时的威严和气派,如同一位迟暮的老者在作着最后的挣扎,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明王朝的六部九卿,满朝文武,是应有尽有,将个奉天殿挤得满满当当。

    几日前还是内阁次辅的马士英已经位列众臣之首,取史可法之位而代之,只见他满脸骄横之色,站于龙案之前,背对着弘光帝,面向众文武,手舞足蹈,口若悬河,喋喋不休。

    而他身后那坐在龙椅上的弘光帝却是眉头紧锁,欲言又止,无从插口。

    身着一品大红朝服的马士英,满面红光,沾沾自喜,望着站在朝堂上的百官,道,“众位,我的建议已经说了,今日御前廷议,大家不防畅所欲言,也说说自己的看法,为免夜长梦多,正好司礼监牚印太监韩公公也在,议出个章程来,再请皇上圣裁”说罢他转身朝弘光帝鞠了一躬,弘光帝一扭脸,去看角落里那新进宫的小宫女。

    分班而立的文官武将里鸦雀无声,谁也没有开口,马首辅都表了达,定了调调,谁敢言语。

    这要放在崇祯朝,武将站于朝堂与文官并列那是不可思议之事,不过现在的皇帝都是武将们拥立出来的,自然这朝堂上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过了许久,沉寂的朝堂上终于有人打破了僵局,兵部尚书史可法还是没有忍住,出班奏道,“臣史可法启奏皇上,闯贼乃我朝之首恶,此次潼关顺贼大败,我朝应当立即挥军北上,决不能让闯贼死于清军之手,逼死先帝、毁我两百年明宫之仇不能假手于人,至于清军,可速速派人前往吴清联军大营,令吴三桂起兵顺运河南下,朝见新君,同时勒令清军立即退回山海关外,汉人之事自有我朝皇上圣裁,方才马首辅所说,借虏平寇之策,臣不敢苟同,此乃引狼入室之计,日后顺贼未平,又添清祸,大明危已”

    这话一出,很多朝臣心里暗暗窃笑,清军是你说让他退走他就乖乖听话呀,简直是在痴人说梦,还有那李自成,虽说潼关一败,但人家的实力还远胜于大明,灭贼,站着说话不腰疼,哪个将军吃饱了撑得慌,放着莺歌燕舞,富贵温柔乡的金陵不呆,要跑到北方那打得就剩坟堆的地方去打仗。

    史可法刚说完,又有人出班,此人名叫刘孔昭,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刘伯温第十四代孙,承袭诚意伯之爵,他道,“皇上,史大人此言真乃亡国之论,不错,顺贼大逆,不除不足以慰天下臣民,此次清军入关替大明收复北京,又添军于宁远总兵吴三桂,助其于潼关城下大破顺贼,此为我大明光复故土之绝好机会,臣认为,马首辅所说借虏平寇还不足彰显大明之胸襟,应当联虏平寇,立即派出使者北上,主动和清军联系,出重金请清军代为剿贼,另加封吴三桂为定西伯,重赏其军,命其就地与清军联合灭贼,此计若成,大明国仇得报,而我大明未伤一兵一卒,岂不美哉”

    刘孔昭果然遗传了其祖上的聪明才智,借刀杀人这招想得太好了,可清军若是灭了顺军之后,谁能保证他不继续南下侵明。

    马士英闻言点头赞道,“诚意伯言之有理,此乃驱狼搏虎之计,甚妙”

    史可法一脸不悦,刚想再次开口,却被礼部侍郎钱谦溢给抢了先。

    这钱谦溢可是位大人物,南京东林党之首,日前在立何人为君时曾对福王承位大为不满,但无奈,空有一张嘴的东林党哪里争得过和马士英站一条线上的几个大将,自从福王称帝,东林党失去了在朝廷里的话语权,众人生怕被武将排挤出局,全都不约而同地有意无意向马士英等人示好,以求保得平安。

    钱谦溢道,“皇上,首辅大人,我朝仓促新立,人心不稳,若真能借满人之手除去顺贼,实为大快人心之事,臣赞成联虏平寇之策”

    史可法一抖衣摆,跪了下去,“皇上,吴三桂手握七万关宁铁骑,清兵是如何入关?他吴三桂到底是降清还是借清兵,目前倘难预料,再有,清军入关到底是助明剿贼还是图谋我汉家天下,谁敢断言?若是此次联虏灭寇,那日后清军坐大成尾大不掉之势,再来侵害我朝,那我大明又如何向天下百姓交待,今日之举岂不是助纣为虐,养虎为患吗,臣再次恳请皇上,下旨挥军北上震摄顺贼,将清军阻于河北一带,决不能让他们染指中原,满人久居关外,乡野村夫,一旦让他们看到中原的的物产丰富,他们是不会走的,皇上”

    弘光帝侧头绕过马士英的背影看了史可法一眼,哼哼一笑,暗道:当初朕称帝时你不是说朕有七大罪吗,现在跑这装忠臣,掐吧,看谁掐死谁。

    弘光帝懒得理他,坐在龙椅之上,眯起眼悠哉地看着两帮人打擂台。

    马士英脸一沉,狠狠瞪了史可法一眼,走下台阶,转身跪了下去,“皇上,我泱泱大明百姓何止千万,区区蛮夷,不足十万之数,何谈敢对我汉家天下有企图,纵使他们有这胆子,大明又何惧之有,史大人口口声声说挥军北上,而眼下我朝根基未稳,户部钱粮短缺,数十万兵马一动,所费钱粮何止百万,今有此天赐良机,何不加以利用,皇上,臣还是主张联清平贼,对收复北京的吴三桂总兵官加官进爵,犒赏其军”

    史可法站起身来,沉声道,“首辅大人,兵马钱粮不足可以从长计议,但联清是万万不可,大明的土地不容异族驰骋,这是底限,你我都是汉家子孙,将来一旦满人赖在中原不走,这个责任你负得起吗?”

    马士英更是趾高气扬,怒道,“这是权宜之计,待清军与顺贼两败俱伤之时,我大明正好可以痛而击之,将他们一网打尽,收复北疆”

    史可法也不示弱,反驳道,“你这是一厢情愿,我是兵部尚书,对中原的地形也略之一二,千里之内,无关无险,一马平川,你是要等到清军占了中原再去争吗?拿什么争?江北四镇号称拥军二十万,你问问他们有谁敢说能在中原挡住清军,现在唯有先行出兵,抢在清军之前占据中原,逼清军退回山海关”

    马士英脸都气红了,他没想到一向没有主见的史可法竟然敢在朝堂上和他大唱对手戏,这叫他如何能忍,一指史可法的鼻子,历声痛喝,“史可法,你这是长他人志气,灭我朝威风,何况清军什么时候说过对我大明不敬,这只不过是你的猜测”

    史可法将身一转,对弘光帝一抱拳,“朝廷大政,不是匹夫之勇,长他人志气又如何,不能未雨绸缪何谈复兴大明”

    谁能想到,堂堂大明议政大殿竟然成了泼妇骂街,马士英自以为有着众总兵和新加入的东林党群儒的拥护,咄咄逼人,而史可法也仗着曾为百官之首,现任兵部尚书,且心底无私而拒理力争。

    之所以有这出,那是因为昨天从北边传来一个消息,说是宁远总兵吴三桂联合清军在潼关城下大破顺军,李自成再次弃关西逃。

    一切发生的太快,谁能想到几个月前李自成气势汹汹,带着百万大军攻破北京,还没等南京反应过来,他就把北京丢了,南京又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一转眼李自成又把潼关给丢了,前前后后不过两个月的时间,要知道潼关可是从北京进攻西安之路上的最坚固的城关,眼看着大顺已经到了强弩之没,南京现在再不反应过来就迟了。

    满人能征善战现在是有目共睹,当年顺贼起义军将明军打得唏哩哗啦,今天清军又将起义军打着一败再败,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所以才有了今日这次百官朝议,但一番争执之下,得出两个结论,以马士英为首的东林党坚决要联清灭顺,满人势大,不可多竖强敌;以史可法等一干各地留在南京的封疆大吏主张立刻出兵,占领被李自成放弃掉的山东河北等地,控制黄河天险,制止清军可能会南下的想法。

    两帮人从上朝一至吵到午后,把个弘光帝给恨得牙痒痒,这帮子大臣,太会折腾了,这饭点都过了,整个朝会,他竟然未置一词,这主要是因为他太明白自己的份量了,支持史可法吧,马士英那两贼眼恨不得当场把自己给瞅死,支持马士英吧,那这小子将来越来越没边了,可能一不做二不怀将自己从皇位上赶下去也说不定,所以干脆,装哑巴,最好在这朝堂上吵死几个才好。

    就在百官争执不休时,有太监进得大殿,伏地而道,“启奏皇上,镇江总兵郑鸿逵已经将安庆副总兵王岚平王状元顺利接回,现正在大殿外等侯陛见”

    金口难开的弘光帝闻言大喜,也不知从哪来的气力,臃肿的身体呼的一下站了起来,一挥龙袖,“宣,快宣,先帝曾亲口称赞此人为我大明第一武状元,自朕承继大统,顺贼一路南下,如入无人之境,王岚平可称为我朝力挫顺贼之首,列位爱卿,随朕出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