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荣为太子
耶律正天离开武当山后,马不停蹄地直奔山海关。而当耶律正天赶到山海关时,发现大楚国的守军数量大増。且都忙着修缮工事,调集粮草,守城的木桩,滚?,火油,强弓箭簇等物!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弥漫山海关! 耶律正天亦不做他想,于守城的一名千总面前亮其司徒空给自己的黄色玉佩,称自已奉命出关打探军情。 而那千总见耶律正天手执军机信物,不疑有他,开其城门送耶律正天出关。耶律正天于马上抱拳道了声“谢!”后,遂挥鞭出关,披星戴月,马不停蹄地朝其北燕国国都盛京飞驰而去! 如此这般六、七日后,耶律正天终于赶到盛京城外。只见北燕国八大部族的军队已集结驻扎于盛京城外。处处银枪铁甲,战马嘶呜。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盛京,气氛紧张而压抑! 耶律正天于盛京城门外向其驻守城防的军士大声喝道:"吾乃北燕国七皇子耶律正天!尔等还不速速打开城门,放我进城。"只见城门打开了一条缝隙,从中走于二三十名守城兵士,个个手执兵刃。只见一百夫长上前小心询问道:"你所说之言可有凭据?" 耶律正天闻言从怀中掏出那晶莹剔透的狼头玉佩,抛于发话的百夫长怀中。而那百夫长捧着玉佩小心地查看了一番后,慌忙跪伏于地道:"不知是殿下来此,小的们有失远迎!望殿下切莫怪罪!" 耶律正天一挥衣袖道:"无妨!尔等速开城门,我要入宫给父皇请安!"那百夫长闻言慌忙将手中的狼头玉佩交还给耶律正天后,忙吩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耶律正天遂挥鞭策马向北燕皇宫急驰而去。 此刻,北燕皇宫内,灯火辉煌。奉天殿内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内待宫娥穿梭其间忙碌不停。殿中一群绝色舞姫正在翩翩起舞,其间欢笑叫好声此起彼伏。 大殿正中的狼主龙椅宝座上坐着一年约五旬,身着龙袍,右耳戴着一盘身小金龙耳环,头梳金丝挽辫的中年男人。此人正是北燕国狼主耶律真,今日于这奉天殿内大摆酒宴,携众皇子宴请北燕国八大部族首领,与自己手下的诸位将领谋士。只待酒足尽兴后,就会与八大部族首领歃血盟誓:一统天下后,八部首领可裂土封王,世袭罔替!礼成后,再到宗庙焚香祭祀告于先祖。由钦天监择一吉日后,遂挥师四十万北燕铁骑,南下剑指山海关! 此刻,一内待宦臣匆匆行至耶律真跟前,跪伏于地道:"启禀陛下,七殿下已于大楚国归来,于殿外求见!"耶律真闻言大喜道:"吾皇儿来得恰是时候,快宣他进来!" 而同时向众人高声道:"朕今日与与八大部族的头领歃血为盟,遂鹿中原。却还有一大喜事要当众宣布!联今年也五十有二了,膝下有七子三女,但太子之位一直悬空!不是朕眷恋权位,只因储君之位关系我北燕国的江山社稷与一统天下的宏图霸业!朕亦经多年观察,再三思虑,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借此机会,昭告于我北燕国各部与万民,以示庆贺!" 此刻耶律正天已入得奉天殿,己瞧见八大部族的首领与父皇麾下的将领谋士及自己的六位皇兄皆座于左右食榻前。心中顿时明白今晚酒宴的目的。一抬头见自己的父皇髙坐于龙椅宝座上正笑望着自己。赶紧上前跪拜道:"儿臣此去大楚国完成先师遗愿,幸不辱命!来回当搁近一个月,儿臣不孝,且劳父皇挂心了!" 只见耶律真哈哈大笑道:"吾儿懂礼知孝,联心甚慰!"遂右手一招,只见内待总管双手高举一锦盒,行至耶律真的龙椅前。耶律真遂从锦盒中取出一道七色绢丝所制的圣旨来,展开手中高声道:"吾儿耶律正天跪下听旨!” 耶律正天闻言忙跪于地。耶律真逐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还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僵之休,朕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庆,端在元良。七皇子正天,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可托社稷,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朕于天崇三十一年七月廿三日,授七皇子耶律正天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钦此!” 跪于地上的耶律正天闻圣旨之意后,头脑就一阵发昏。还是那内侍总管小声提醒,才猛然醒悟,慌忙高呼万岁,磕头谢恩。
随后,殿中八大部族的首领与众皇子、军中将领遂纷纷向其道贺!耶律正天自小就于先师学艺于黄龙寺后山的破道观中。一年也难得回宫几次,除了自己的父皇与几位兄长,在场的众人皆不熟悉,大多数人连姓名都叫不上来。但碍于礼数,亦小心应酬了一番,且还被灌了好几杯酒,更感觉头大如斗! 好在此时,内侍总管已领着几位宫娥捧着托盘而来,只见几个托盘内恭正摆放着三套明黄色绣有九条五爪金龙的太子储君礼服,立储金册,及太子御宝印章等物。 只见北燕狼主耶律真行至耶律正天面前,双手取下戴于右耳那小金龙盘身耳环。亲手穿戴于耶律正天的右耳耳垂,轻拭去其耳垂上的血迹道:"吾儿长大了,以后得为父皇多多分担。此番你就随我一同南下横扫中原,一统天下!朕虽雄心不老,但也深知知马上可得天下,却不能治理天下!幸得吾儿文武双全,通晓两国历史文化,习孔孟之学、懂治国之道!这也是父皇择你为储的原因。为父这番苦心你可明白?" 耶律正天闻言心中感动不已,再望父皇眼中的期待之色,与那两鬓渐生的白发,喉头哽咽。先前准备的那一肚子劝慰直谏之言此刻却再也道??出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