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酒剑诗侠在线阅读 - 第23章 半解生平易与诗,无尘岁月子同谁

第23章 半解生平易与诗,无尘岁月子同谁

    生平所好,唯易与诗。学之越深,则越为古人的智慧而惊叹。

    几月以来,小侠不仅一直在务实中体会生活,其对诗学、易学的理解也与日俱增。小侠从不将工作带回家,回家之后便是自己的时间。韵典之灵、易经真解,需要时时揣摩,不容懈怠。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两件神物,就是良师益友。若空有神物,而不从中体悟道理,便是暴殄天物。小侠每有领悟,便将其记录。于是,手稿、画稿成几何倍增长。

    小侠将一些诗论与学法、作法,一一成文发布。只能说是抛砖引玉,这块砖至少是对的,也已经很不错了。便如上回所说五言诗每句的结构,小侠就独立成文发布,言简意赅地讲清其发展的必然。

    诗歌发展的历史,是有其源流的。便是诗词曲赋宫分层的源流,当然这些只是粗分。

    大抵,可以说语言越来越丰富,所以诗歌单句越来越长,句式、句法越来越成熟。格律上越来越严谨,审美的标准越来越高。诗中,格律最为严谨的便是近体诗。近体诗是诗词史上的瑰宝。其艺术成就,是前后任何时代都不可复制的。

    有的人将近体诗格律看得很重,以会写合律为荣,随便什么诗,都用合律不合律来评价,仿佛成为评价好诗的唯一标准;也有的人又将近体诗看得很轻,以为自己写的“古体诗”、“无律诗”才是真正的“自然”的诗句。

    前者将一个公式看得如此重要,是本末倒置;后者最大的可能是根本没有学会、学通格律,否则不会如此轻视。实际,这两种都是错误的认识。有趣的是,八斤八两的他们之间还互相攻讦。

    诗词知识,并不是什么秘密。神龙国要获取知识,何其简单。但不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等于没有掌握知识。表面上是一样的,实际上根本不理解。最怕的是一知半解,还尊其为唯一之理,止增笑耳。

    诗侠下凡,绝不是说我会作诗,你们都不会,他没有如此娇纵;更不是说我能作诗,你们都不许作,他没有如此自私。

    小侠的格律学是诗词曲赋宫天授,与诗词自然发展的规律合一,才慢慢形成的。其中蕴含的仙道力量,需要经常参悟,方可与易道相合。

    诗的平仄格律,首先就是符合易经一阴一阳道理。诗是华夏古国的经典学问,而易乃百经之王,是华夏人的经典哲学之母。所以说诗学必定符合易学的道理。

    须知阴阳之道,并不是好坏人思维、非黑即白思维。这种二元思维,忽略了两种相反情况的中间地带;更加忽略了纷繁复杂的多种情况,并且情况之间还会互相转化的现象。是常见的低级思维。

    真正的阴阳之道,是关注变化,而非静止。所以举出一阴一阳,互相变化交互,就能解释一切。易者就是变易、简易、不易,有变、有不变、简单易用才是真正的易道。因为,若真的一直在变,却是会陷入另一种不变了。

    凡字,阴阳上入去五种。(此中“上”读第三声)平为阴平、阳平两种字,仄为上、入、去三种字。知平便可知仄,或知仄可知平,一分为二,简单之道。

    近体诗选平声作为韵,仄声不能入韵,大抵是易经扶阳抑阴之意味。如孟浩然之《春晓》的晓、鸟、少;又如杜甫《望岳》的了、晓、鸟、小。皆是押上声韵,故此二诗并不是近体诗。

    这十七筱的上声韵,也就只有这么几个常用字,顶多再加上“表”这个字。所以,就算是孟浩然与杜甫,用到这个韵也只能用这么几个字。圈子太小,很难兜转。

    所以,更有可能的,只是因为平声字比较多,所以定平声字为韵。当然,也不是每个平声韵都有这么多常用字。

    七言由五言发展而来,故先言五言近体诗。五言近体诗又以律诗要求齐全。故以五律为例而论。首句尾字可韵可不韵,便是近体诗入韵不入韵的特征。二、四、六、八偶数句尾字押韵,平声韵;三、五、七,其余奇数句尾字避韵,且必为仄声。

    如此,已知全诗格律之两成。除每字末句之外,皆未定。因为首句有起兴的需要。

    因为有阴有阳,所以有平有仄。“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从此基础上,随着实践越来越频繁,就发展出了平平、仄仄交替使用的基本现象,以及以平对仄、以仄对平的基本逻辑。

    五言句以二、四为节奏点。故“二四分明”,二四必定要分明。全诗第二字便可定下全诗之平仄,故曰平起或仄起。

    一句之中,二四必定不同,一联之中,二四必定相对。如平起,是二、四、七、九字必是平、仄、仄、平;仄起反之,果然知一必知二。两联之间,二四必定相粘(即相同),如平起,七、九、十二、十四字必是仄、平、仄、平,以此类推。

    从此便可推算全诗格律之六成。尚有每句一、三字未定。一、三字再用一些避忌,去排出格律即可。“一三未必不论”,一、三字有时一定要论

    每句皆不可三平尾,三仄尾。简单可以定出平平尾句与仄仄尾句的第三字的平仄,必是中平平仄仄或中仄仄平平。但这与平仄尾或者仄平尾的句子无关。讨论什么,就讨论什么,不应该牵扯其他问题。

    每句皆不可孤平,两仄夹一平,即为孤平。这种就限制了平仄尾的句子,必定为中仄平平仄。而仄平尾的句子,就有些有趣,若第三字为平,则中平平仄平皆可;若第三字为仄,则首字必定为平,平平仄仄平,这样第二字不会陷入孤平的境地。简单说,仄平尾句,因为第二字为平,故一、三字至少有一平。

    至于拗救,当作特例解。如著名拗句“平平仄平仄”,名句有“凉风起天末”、“回看射雕处”等句,暂不论其是否孤平,其早已违反“二四分明”的基本原则。将其视作一次对格律的再创新即可。久不变,自然会有些变,有些尝试。若将其作为正格,时时应用,可谓舍本逐末。

    章法之上,首联可用对仗,尾联必不能对仗,其余联必须对仗。偶有特例,甚少。有颔联不对仗的,更有尾联也对仗的。

    暂且不论作诗,就是对诗词知识本身,大众也是有所欠缺的。

    任何一门学问的培养最先、最好的培养都是先培养兴趣。大多数人郁不是惊才绝艳,一点万通的。这时人们所需要的并非是大量的知识,而恰恰这个社会最容易得到的就是大量的知识。在一个人没有自己成熟的思考或者说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研究手段之前,大量的知识和结论只能是毒药。

    有对学问的兴趣还不够,你看了一眼,觉得这门学问很有趣,这只是假快乐,绝不是真正的快乐。用对方法技巧,通过一定努力,解决问题,得到进步,这时得到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新学一样东西,蒙昧无知,便如小孩一般,正是易经中的蒙卦。蒙以养正,必要建立正洁之心。不仅如此,小侠觉得还要培养人们对学问的需求,正是易经中的需卦。有需方能有得,通过追求而满足需求。易经六十四卦,蒙卦第四之后便是需卦第五。

    现在好多孩子,都是蒙未养正,需必有应,这样怎么养得好孩子?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根本不用付出就可以得到,谁还会珍惜自己所有的东西。

    小侠若想扭转这样的局面,当前能做的也是有限。就是尽量提一些高质量的诗词本体知识问题。用问题,来引起人们的思考,引起人们原来“我还真是一知半解”的想法,才会最有效果。

    自然会拉动一批真正爱诗之人,围绕在这些问题之旁。能够回答出来最好,不能回答出来,也能得到进步。有些问题,根本就是没有答案的,甚至有些值得商榷之处,这也无妨。

    小侠是个分霸,他将这些天来所有的积分一股脑儿地拿了出来。积分流动起来了,人们还会提出新的,有趣的问题,皆会得到进步。

    这日,小侠遇到一个趣题:“《将进酒》里的五花马、千金裘,是李白的还是主人的?”

    小侠知道,当年恩师被贬,只有这一马一裘与豪龙剑相伴。剑是君子的气节,不能换;葫芦是用来装酒的,也离不了身。所以,李白是愿将自己所有东西都拿来换酒了。“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正与“千金散尽还复来”相对。

    然而,小侠直接若是指出多处考证依据,如实回答,反而会让这道题的效果大打折扣。人们记录这个答案,就会成为标答,便限制了人们的思维,就算再正确,也没什么用。

    于是,只能冒着被逐出师门的风险,答曰:“我想,至少有一样是李白的吧,不然也太没脸没皮了。”

    七玄:“兄弟,你还是太年轻了,两样都不是李白的啊!李白那时候被贬官,就是个坑子啊。喝酒都是别人请的,你说这宝物是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