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回 金刚拳
这就是金刚手菩萨,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显化的愤怒化身。 金刚手菩萨在汉地很少有人知道,但是在密宗,却是地位极高,密教圣典,就是金刚手菩萨所集结的,且号称释迦摩尼第二,大乘佛教的复兴者龙树菩萨,他所得之一切密法,亦是金刚手所授与。 金刚手菩萨因手持金刚杵而得名,属金刚部,是大势至菩萨的忿怒化现,与观音、文殊等合为“三族姓尊”,故称大力金刚手。密教之人在修习任何密法之前,常须先修金刚手,因其能降伏魔扰,护持修行之故。 他对那些暗算之人的相貌,姓名,生辰八字等等都一无所知,但是不要紧。刚才那些人的邪术,被他所破,也就被他摄取了相应的气息,如今,他遍可以通过这些气息,反过来对他们下诛法。 随着元一伸手一指,前方立马出现了三道若有若无的气息,这便是那些人所留下来的气息。 当下随着元一一声大喝,头顶虚影落下,与他合二为一,元一顿时摇身一边,化作愤怒的四臂金刚手菩萨模样。 观想本尊,这在密宗修行之中最为重要的,如果有人碰到了难缠的恶鬼,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自己观想成地藏王菩萨,那些个恶鬼一看到是地藏王菩萨来了,吓都吓死了,哪里还敢害人。 当下,元一所化菩萨其中一只手,握成金刚拳,对着那三团气息,挨个地打了过去,每一次都将气息打爆,而每一次气息爆裂开来,立马远处就有一个白玉仙宗的仙人陨落。 所谓的金刚拳,就是大拇指按住无名指的指根,然后握拳,就叫做金刚拳,这种拳法,是非常切合天地大道的,不单单是佛门用这种手印,道门的掌心雷,也是要用这种手印打出的。 刚出生的小孩,如果不是一出生就握着这样的金刚拳,那绝对是养不活的,婴儿天眼还没有关闭,容易见到鬼,但若是他们握着金刚拳,鬼就得躲得远远的。 三道气息都爆裂开来了之后,元一顿时闷哼一声,嘴角一丝鲜血流出,他能够感觉得到,那些个暗害他的人,修为都远在他之上,低阶修士咒杀高阶修士,那是会受到很大反噬的。 而且,虽然是情有可原,但他还是动用了诛法,这有违佛门慈悲之根本,因此便承担起了大量的罪孽。 也幸好,元一修习善恶大道,这罪孽之道也是要参悟的,因此身上落一点罪孽也算不得什么。 当下,他便口诵药师咒,开始闭目调息。 此时,在三个不同的地方,都发生了同样的一幕,他们三个团体的老大,同时也是修为最高的人,竟然在此刻,整个人忽然地顿住,然后就仰面倒在了地上,旁边小弟赶紧去查探他们的情况,却发现他们已经没了生息了。 一下子陨落了三位玄仙,这可是天大的事情,这些个小弟自然是不敢隐瞒,赶忙将这件事情上报给了宗门,不过他们没敢说是自己一群人暗害客人,仅仅只是说三位玄仙无辜遭到诅咒而死。 然而宗门的人也不是什么白痴,联想到之前拍卖会的无垠真水,很快就查清楚了前因后果,三人身为宗门弟子,竟然主动对在客栈当中入住的客人下毒手,这可是从未有过的,若是这事情传了出去,白玉仙宗的名誉可就要完了。 当下,宗门就对这些人进行了处置,三玄仙用邪术暗害客人,按照宗门规定,本是要打入极寒深渊,一直到老死的,但是念在他们三人已经陨落了,宗门也就不计较他们的事情了,对于他们的家属,宗门会给与一定的补偿。 至于其他的那些人,统统都被惩了面壁百年,他们的罪行本来是足以致命的,但是,毕竟他们是仙人,宗门培养一个仙人可不容易,自然不可能就这么杀掉,因此这才只罚了面壁百年,百年时间对仙人来说并不漫长,而且他们在面壁的时候还可以继续修炼,因此也不算太难熬。
元一这边,将伤势处理好的元一睁开了眼睛,此刻他的状态已经到了最佳,当下,他就打开了瓶子,将里面的一滴液体一口吞入了体内。 液体没有什么味道,元一唯一的感觉,那就是凉,就如同吞了万年玄冰一般凉,这一股凉气顺着喉咙进入了肠胃之中,然后迅速扩散到了全身,哪怕元一rou身强悍,都不禁在此刻不停打颤,身上迅速冒出来冰花,整个人以rou眼可见的速度冻结了起来。 这就是元一见识的问题了,无垠真水,是无垠之海海底当中海眼孕育出来的,本身极为冰寒,其他仙人若是要吞服,肯定是要事先准备足够多的至阳至刚的宝物用来调节体内寒气,哪有像元一这般直接吞服的。 也幸好,元一rou身修为足够的高深,不然换作一般的仙人,敢胆这么直接吞服,那肯定是要直接被冻死的。 不过就算是这样,元一的情况也不太好,此刻寒气在他体内四处作乱,想要冻结他的生机,元一全力催动佛元去抵挡,但是却没什么作用,他的大白伞盖虽然强大,但是不好在自己体内催动,免得将自己的rou身都给打坏。 元一无法,赶忙默念不动明王火界咒。 “囊嚒,萨缚,怛托,孽地毗药,萨缚暮契毗药,萨缚托。怛罗吒。赞拏,摩诃路萨那,欠,佉呬佉呬,萨缚卫津南,吽,怛罗吒,撼” “不动”,乃指慈悲心坚固,无可撼动,“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驾驭一切现象者,不动明王为一切诸佛教令轮身,故又称为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 不动明王为佛教密宗八大明王首座,具有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均能扫除障难,并不为动摇之意。不动明王显现愤怒像,使侵扰众生之邪魔畏惧而远离,使众生于修行路上不致动摇善念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