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原始崛起在线阅读 - 第十八章 马杀鸡

第十八章 马杀鸡

    石器才是这个时期的主流工具,直到青铜器的出现,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但现在的石器并没有达到巅峰,因为缺少金属工具,比如凿子、锤子等。除此之外,如陶器、竹器、木器……都还在起步阶段。

    苏阳提着石矛,带着四个战士四处溜达,好几天跑下来,到是对岩石部落的区域很熟悉了,也当真是贫瘠之地,不过从风水来说,藏风聚气,到也不错。他自然不懂什么风水,都是满口胡说罢了。

    他把寻找的范围扩大到了乱部落的区域,也就是过了那一颗标志性的参天大树,这是想去采摘一些猕猴醉果子,现在正是秋季,错过了这个季节,可就只能等明年了。再说,没准乱部落范围有粘土呢。

    “有动静!”春突然出声,手中长矛一横,挡在了苏阳的身前。

    其余三个战士也迅速做出了反应,警惕的打量四周,现在这时期暂时还没发现弓箭,不用担心忽然就被放冷箭了。有了四个高壮的战士保护,苏阳的安全绝对没问题。

    很快,就如上次赶墟那般,又遇到了乱部落的人,出现在眼前的是三个女人带着俩孩子,散发着让人不舒服的气息。

    “退吧!”苏阳没在往前走,倒不是怕了,而是没那个必要发生冲突。最主要的是他囊中羞涩,没有买路的食物。

    既然此路不通,干脆就去另外一个方向,即便跨线也是进入天狼部落的范围,无伤大雅。

    或许是时来运转,又过了一日后,他竟然找到了一大片黏土区,虽然距离岩石部落远了一点,但总算不用在为原材料而担忧了。

    回到部落后,抓兔子的事情还在进行着,并且玛祖非常关心这事,而苏阳只需把好关就行了,比如区分兔子的雌雄后,分开喂养;吃食由他过目后,在固定的时间投放草料。

    反正现在兔子的数量还少,无需太过于小心了。

    一大早,苏阳召集帮手们一起捏黏土,也就是把土尽量弄细一些,然后用米筛簸箕过滤,只有能漏下去的黏土,才可以用来制陶。

    这一步的筛选其实已经很简陋了,不过放在现在来说,绝对是精选黏土。

    族人们的双手够粗糙,捏起泥土来毫不费力,当然只能捏晒干后的泥土,湿润的也捏不碎。而筛出的泥粉,他选择存放在一个打扫干净的山洞中,以免因为天气或是人为的原因被污染了。

    “现在可以来一个马杀鸡了。”

    苏阳的脑海中闪过很多年前看过的电影泰囧,片中宝宝那一手和面马杀鸡让他印象深刻,而想要制出好的陶器,还真有必要给黏土来个马杀鸡。

    当即,苏阳叫来两个人跟着学,外加大丫与春也叫来了,他用的工具是一个没有缝隙的竹制簸箕,然后往其中倒入泥粉,这里也可以模仿电影功夫里的太极和面法;还可以想象成兰州拉面……

    其实就跟和面一样,往泥粉里加入清水,大概一比二的比例,略微搅拌后就反复的搓揉,一直到完全均匀,里面没有气泡为止。

    “都学会吗?就这样不停的揉!”苏阳搓揉了一会就让开了位置,他虽然力气不算小,可跟其余人比还是不够看,所以就让能者多劳了。

    随后,他去看了下需要的底座,已经快打磨好,等他拿到后,泥团也揉好了,当即他就抓出一大坨,揉成圆形后拍在了平整光滑的底座上,跟着用一根圆木棍擀面,想象成正在煎饼就行了。

    这是在制作陶器的底部,因为底座没办法匀速转动,所以只能用这种土办法。他在做这些的时候,叫帮手们全都先停下手上的活过来观看,在他这里根本不算什么不传之秘,因为实在是太过原始。

    而且他也是第一次实践,所以这个圆形的陶底直径只有二十厘米左右,难度在与薄厚要一致,且不能太薄了,不然就不耐烧了,这些陶器加工出来的主要用途就是煮东西吃。

    “都给我仔细看好了,谁要是能学会,以后我就让他专门制陶!”

    苏阳勉励了一番,继续进行下一步,这个步骤还真的得借鉴兰州拉面了,他取了一大团之前搓揉好的泥团,然后揉成大概三四厘米直径的长条。按照底部直径二十厘米算周长,一圈得需六十多厘米,算上陶器上面比底部更大,就得用到七十多厘米,至少得三圈,那么他需要的泥条,至少得要两米以上,中间还不能断了,而且尽量要做到均匀。

    搓揉长泥条这活计,一个人还不好弄,最好是能配合,速度也会更快一些。

    他让大丫一起协作,单独用了一个簸箕,试了七八次,这才找到窍门成功了,到了这一步已经完全能确定这就是黏土,而且品质很不错。

    搞定后,他便用泥条在陶器底部边缘重叠围了三圈,很顺利,毕竟材料是泥土,若是面粉就容易变形后没那么均匀了。

    放好泥条后,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毛胚,随后他取来一根光滑的竹筒压在泥条外面,而他的手放在里面,就这样里外一起挤压,人也跟着转圈,慢慢的把三圈泥条粘合在一起,变薄变高,最后变成他想象中的陶罐模样。

    这一步骤,花了一个多时辰,连饭都没来得及吃,继续开工。

    现在这个陶器依旧很粗糙,大约有十六厘米高,最大直径三十厘米左右,这还差最后一步,他又撮了一根泥条,在最上面缠绕了一圈,用来作为上面的边口,就跟编制背篓、簸箕一个道理,完工前需要包边。

    到这时,粗胚基本搞定了,若要更精美,那就需要慢慢地把里里外外刮得光滑了,他现在可没这工夫,只要烧制出来能用就行,以后在去熟练工艺。

    但这会,要想把这个陶器从底座上取下来,也有难度,为了避免底部与上面的陶身分离,他又搓了一根比较细的泥条,把下面的连接处加厚了一下,沾的时候抹点水就容易黏合了。

    最后一步,取了一根很细的竹丝,双手拉着,从底部最下面过了一遍,这下就让陶罐底部与下面的石器底座分离了,他小心捧起这个陶罐,轻轻的放在准备好的架子上,之后需要晒上一周左右,等完全晒干后,才能放进火里烧制。

    而这一周的时间,自然是要大量制作陶器粗胚了,以数量取胜,主要是他担心到时候烧制出来成功率不高,但同时也坚信多烧几次,肯定能得到良品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