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热血残汉在线阅读 - 第六十九章 万事俱备

第六十九章 万事俱备

    白文这样的小人什么事做不出来?为了自保,自己已经别无选择。

    至于另投明主,杜畿已经不做此想法了,自己已经在这里得到了这样的高位,就不可能去别的地方从头打拼。

    再说了,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有争斗就有恩怨,这个道理他杜畿懂。

    贾诩到家后,将自己的三个儿子贾穆、贾访、贾玑都叫了过来,吩咐道:“从明日起,你们都到主公跟前担任行走,一切要好自为之。”

    贾穆诧异道:“父亲,您不是一直想让我们在继续学习,待到水平提升上去了再出仕的吗?孩儿觉得现在就出仕是不是太急了?”

    贾诩苦笑道:“不得不急,位置就那么多,再晚就没机会了。对了,你等会去拜访一下杜畿,什么都不要说,他自然会明白的。”

    贾穆虽然心中疑惑,但还是恭敬的答了一声是,随即就去准备了。

    贾诩想了一想,连夜给远在武威的兄长贾彩写了一封信,再次极力劝其南下。

    与在李归面前表现出来的谨慎不同,贾诩内心里对于出兵关中那是有着必胜的信念的。

    首先,与最近工作重心一直放在科技创新、完善制度、改善民生这些方面的李归不同,贾诩一直只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了军事和谋略上面。

    在他看来,李归已经为军队打下了一个无比坚实的基础,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虽然不是刻意的追求,但是李归实际上建立起了经典的士官制度,这对于古代军队来说是一个难以想象的事情。

    大多数古代部队的下级军官都是勇武过人之辈,但是大多不怎么识字,也很少受过专业化的训练。

    如何指挥部队要不就是听前辈讲述,要不就是依靠自己瞎琢磨,所以部队的风格各人各样,有的人可以说完全不懂阵型啊、配合啊什么的。

    所以在古代大兵团展开以后,两军的主将基本上就失去了对下面部队的控制,胜负基本上在开战的那一刻就决定好了。

    而李归从早期的三百多人到后来的千余人都是系统的训练,不仅要求他们照着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不仅要求他们有纪律性还要求他们识字,学会阵型的变化和空隙时的补位,这些知识实际上就是那些所谓将门密不外传的机密。

    这些老兵现在就构成了李归部队的骨干,他们又模仿着李归把知识传授给了自己的亲近之人,进一步加强了部队的战术执行能力。

    一支具备了近代化意识的军队在战场上的优势有多大李归不太清楚,但是贾诩、毕舒这些人看的清清楚楚。

    第二,李归对装备的疯狂追求,使得李归部队从这个时代来看已经算是武装到了牙齿。

    而汉中对水力应用革命性的变革和冶炼技术水平的巨大提高保障了李归野心的实现。

    高达四成的披甲率,每个士兵都有至少一把铁制的精良的武器,就够让人瞠目结舌的了。

    而在这些武器里还有鱼鳞甲六千幅、不下八百把百炼刀,这就简直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了。

    而这些还不是最令人震撼的,一些之前从没有见过的装备也出现在了李归军中。

    最具魔幻色彩的当然就是千里镜,但贾诩觉得将来在战场上最夺人眼球的绝对是摩天云梯。

    贾诩可以肯定这种云梯绝对是这个时空没有的,是墨家的能工巧匠根据李归的描述设计出来的。

    摩天云梯关键的部件都是标准化生产,可以由汉中千里迢迢的带到任何进攻需要的地方。

    攻城时只需要就地砍伐必要的木材即可迅速搭建,快的话一部云梯不需要一天就能完成。

    这种云梯设计新颖,底部装有车轮,可以移动,梯底部还设有保护士兵的防护设施。

    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装置于底盘上,主梯分为两段,采用折叠式结构,中间以转轴连接。

    主梯之外设有一具可以活动的“副梯”,顶端装有一对辘轳。

    登城时,云梯可以沿城墙壁自由地上下移动,倚架于城墙壁上。

    梯顶端装有钩状物,用以钩援城缘,并可保护梯首免遭守军的推拒和破坏。

    贾诩可以想象到这样的庞然大物突然出现在战场上时所带来的那种强烈的视觉震撼。

    最后就是汉中业已成型的动员体制,这一点才是贾诩最崇拜李归的地方。

    贾诩敢断定,自古以来绝对没有那个政权能像李归政权这样彻底的掌握治下百姓的各个方面。

    李归甚至能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管辖下到底有多少人,其中男丁的比例是多少。

    越来越严格的百户制度在为百姓提供了各种便利的同时更是将百姓牢牢地控制在了手里。

    在汉中,你离开了官府,就没有了节日的福利,居住的房屋,耕种的土地。

    你就算成功的躲起来了,但你买不到粮食、食盐,随时随地都有被人发现抓到牢里的可能。

    没有户籍在汉中就没有任何权利,包括活着的权利。

    而农闲时的军事培训使得汉中的民风越来越尚武,一旦扩军得到的兵员也都是有一定军事素养的士兵,与其他军阀临时抓来的壮丁有极大地差距。

    有这三条作为保障再加上自己的从旁协助,李归又怎么会败?

    什么?你说那怎么和张修那一仗打得像一坨屎?

    贾诩不这么认为,相反他认为那一仗正说明了明军的实力。

    张修军真的很弱吗?那也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是以剽悍勇武著称的巴人。

    以这样勇武的军队,四倍的兵力优势,在狭窄难以展开使用计谋的战场上,却被明军硬生生一战击溃,这还不能说明汉中精锐的强横?

    说实话贾诩不能理解李归对于精锐的理解,难道只有各个都能以一当十、杀敌八千自己却可以毫发无伤的军队才叫精锐?

    那不叫军队,那叫天兵天将,在现实里它就不可能存在。

    既然贾诩对未来的战争这么有信心,当然就要为将来分蛋糕做好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