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论道
也接受了流传民间的黄老道的黄老宗教观点,更接受了民间流传的神仙丹术思想。 因此,他不愿做官,酷爱道术,到处寻师访友,求术问道。 据说,他曾云游到长白山,遇到了一位道行高深的真人,传授给他合炼神丹的秘诀。 他得到了丹书《龙虎经》后,立刻心无旁骛的潜行钻研,深得其妙。 之后他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炼丹水平,往来京都洛阳和故乡密县之间,先后得到了《三十六水法》、《太清金液神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等“火记六百篇”。 这些丹经是古人炼丹经验的结集,虽然里面掺杂着大量的封建迷信的东西,也炼不出什么神丹妙药,却依然是古人在人类人体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智慧结晶,是东汉时代自然科学尤其是化学、冶炼学发展的里程碑。 而魏伯阳自己也凭借在炼丹术上的巨大名声,号称丹王,成为了正统神仙丹道这一道家两大主流之一的开山鼻祖。 他对于道家出世的思想也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他认为:抛离红尘,就能避免灾难祸害,寄迹名山大川,随心所欲地在天地间悠游,跟仙人结为邻居,那么自己也飘然欲仙了。 抛却名利,就能专心致志地养炼,达到结丹,长生久视,甚至百世之后,还能在人间遨游。 身如展翅,翱翔宇宙,超出越时间和空间,可俯瞰大地倾钭的东南方,又能远视到商成汤王遭受到的旱灾和唐尧时遭受到的水灾。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一样,青翠的树叶会变成萎黄,凋落,而养炼内丹的高人,却可超脱这个规律,长生久视。 最后传说他在永康元年服用丹药白日飞升了,成为了真正的陆地神仙。 这件事让他的名声到达了顶点,也成就了他在道家历史上不朽的地位。 但是封衡并不相信这个传言,出于对医道的深刻了解,他一直就对金丹之说十分怀疑。 而李归的横空出世让他有了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所谓的长生不老是否就是转世? 李归可能就是魏伯阳的转世。 这两年他为了仔细研究李归的所有行为和发明,不惜多次亲自前往汉中。 在长时间观察后,他几乎可以肯定李归正是天生的大能,而绝对不可能是但凭后天学习得来的。 而在那一阶段去世的道家大能就只有魏伯阳,而魏伯阳的多才多艺恰恰和李归的多才多艺十分相似。 听了他的解释后李归立刻就以绝对坚定的语气否认了自己和魏伯阳存在任何关系。 开什么玩笑,自己前生最恨的就是那些用假药骗人的人,只因为自己前世的母亲也曾深受其害。 而所谓金丹这玩意在历史上带来了多少大祸,李归可是印象极其深刻。 而且就算是有神仙,难道普通人只要吃几颗金丹就可以成为神仙了? 不问人品,不论功德,甚至残害世人,只为了自己的长生不老,那不是神仙,那是妖魔。 对于这种极度消极的观点,李归早已下决心严格禁止,有怎么会愿意和它扯上关系? 哪怕这样的传言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威望也不行,自己本就不是希望凭借这些东西来安定天下的。 现在自己身上说不清的东西已经太多了,何必再去招惹不必要的是非? 但是对于道家本身,李归十分的感兴趣,因为这是唯一一个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思想源泉,而且一度非常活跃。 封衡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医术高手,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道家大德。 在和他的交流里,李归对汉末道家思想的崛起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据封衡所言,促使汉末、三国、魏、晋之间道家发展的,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首先由于东汉末期士大夫世家门阀观念的形成和日渐强大。 凡是士大夫的世家子弟,都可以占据要津,把持上层社会,垄断知识思想,使得下层民众原本就已经十分狭窄的上升通道接近堵塞。 这样残酷的现实致使那些身处社会中下层的高明才智之士,相率逃避现实,走向贤者避世或者避地的隐士生涯,以慕道求仙相掩护。
而这就造成了白日飞升与尸解等故事的大量出现,于是道成仙去之说,益见流行。 其次,汉末朝政腐败,外戚、宦官、巨室,互相cao持政权,豪门、巨族奴役隶卒,私相敛财。 不仅是普通民众,就连小的地主豪强和地位不高的士族的日子也日渐艰难。 于是武勇之士,便游侠江湖,聚众据险以自固,并且利用图谶之说与道术相号召,形成了据地称雄的力量,渐渐开启了以道术组织宗教的形势。 第三,佛教的输入和逐渐流行,促使民族文化抗拒思想的发生。 儒家的训诂释义、章句注疏之学,大多晦涩难懂,又和普通百姓的生活非常疏离,所以虽然得到社会上下的重视,却并能不凝聚人心、构成信仰。 而佛教哲学,又如天际神龙,见首而不见其尾,又对普通人也许下了无比美好的愿景,实行起来又简单易行,所以虽然受到压制,但却仍然如同雷霆万钧之势,源源输入。 这样的情况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极大警觉。 于是醉心玄真,寄情高远之士,极力寻求《周易》、《老》、《庄》的幽微,及神仙方士的修炼方法,拟与佛法一争高下。 在这样的研究过程里产生了道家哲学的理论根据。 第五,东汉朝廷力量的日益衰减导致了东汉中后期的乱象,使得无数的野心家都蠢蠢欲动。 一些出身儒学却失意仕途的知识分子,转用符篆、咒语等道术起家,啸聚徒众,以役使鬼神、替天行道的宗教观念相号召,如张道陵等人。 这些人最初的动机,虽没有独立创教的企图,但已开展了组织宗教的趋势。 最后就不得不再次提到墨家了。 其实,要说在汉朝墨家完全被禁绝了也不对,墨家的各种变种仍然能够以各种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