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教学实验课堂
第三百零九章教学实验课堂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还有真正塑造的出来的军魂,一定是在战场上磨练捶打而形成的!宋军目前的这支队伍,基础很好但是起步太快,再扩军的时候已经了好的基层架构,急速增加人数没有出现臃肿、军令不严、执行力不够等等毛病,已经是宋军三百年来史上第一牛逼的队伍,已经超过巅峰时的岳家军杨家将。 但是他们打得都是顺风仗,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就等着收成送到嘴边,看谁的胃口好就多吃一点,谁的运气差呢就少收一些。这次襄阳可是一场攻坚战,高大宽厚的城墙,三层连锁的卫城和准备充足的元军士兵,绝不是轻易就能够分出胜负的战斗,正好也是赵天佑给他们设置的一块磨刀石。 不管是火器营的士兵,还是陈龙复陆续招揽的宋军,基层架构中的主力都来自一个学校,讲武堂中的所学到的知识,再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个新近加入的士兵。 但是学到的东西,就好比师傅领进了门,不拿出来自己去遛一遛,印象永远都不会深的,经过血与火的洗练之后,才能是真正学会的本事。 襄阳城外每天都有不同的小队,组织自己学习实践的战术,并且拿到城外和城头的元军较量一下,对于元军射程精确的掌握之后,宋军甚至敢在城下轮番休息和午睡。 各种防备箭矢,降低敌人滚木礌石的杀伤效果的技巧,快速拆装的过河踏板,掩护士兵安全通过的木制护板,林林总总的各式攻城方***番的在城外出现。 这正是赵天佑喜闻乐见的事情,正好这次攻打襄阳,当做是对讲武堂毕业生最大的实习课堂,从中学到的东西不论是否有用,都能打开所有士兵心中的枷锁,学会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虽然不断出现的很多方式,经过实践证明非常的愚蠢或者弱者,但是负责主持的基层军官并不感到气馁,和一起奋战的士兵分享失败的心得,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可是襄阳城上的元军可禁不住这么折腾啊,只要城上防守的元军成建制的露面,必然会遭到子母炮的连续射击轰炸。如果投入的兵力少,城外的宋军又会抓住机会进攻,又给外城防守带来非常大的危机,就这么一天松一天紧的攻城过程中,元军士兵的战损速度惊人。 而城外的宋军精神抖擞,各种防护手段齐备,根本没有当做多么重要的事情,外城被攻破几次,但是因为继续进攻的手段缺乏,宋军都是主动又放弃的外城。 伯颜没有远程攻击手段,只有用更高大的木材制作投石车,想用城内投出的巨石,给城外宋军制造麻烦。可是宋军在襄阳城外架设了高高的瞭望塔,超过襄阳外城的高度,再拿着望远镜的士兵监视下,襄阳城内几乎没有秘密。 那些高大的投石车耗费原木,在城内木材缺乏的时候,把城内所有的带有大梁的建筑几乎都拆光。不过是原来的茶楼戏院,还是哪家大户的私家祠堂,只要有大梁的存在,就会有元军过去不分青红皂白,推倒屋子扒出大梁抬了就走。 一时间城内怨声载道,不过对普通百姓影响极小,因此烦恼的不是做生意的掌柜,就是大户乡绅家的族长。有的私下和某些元将交好,或者有秘密生意上的往来,仗着自己有面子想要疏通关系,来保住自己的房子。 不过这些都落了空,拆大梁的士兵直接是伯颜下令,其他的将领官员哪个敢言,就是收了钱的人也是一抹脸,装作很无辜的样子表示无可奈何。 元军的举动被城外宋军时刻监视,他们想干什么知道的一清二楚,想要借住巨型投石机的射程,来威胁两百步以外那些非常惬意的宋军士兵。 宋军对此表示很是理解,因为他们的普通弓箭只能射出一百五十步,重型弓箭手三人抬巨弩,也就是两百步的射程,就是能远一点就没有杀伤力了。 “杜将军,元军收集的原木,都集中在了北城甬道南侧。已经支起来的木架大概有二十座,和他们搜集的大梁数量来看,如果全部都用上,他们能够建造大约八十架大型投石机。”
经过搜集整理还有最后一道判断预估的程序,让统领全局的将军省了不少心,不必在因为一些基础的琐事费神,这些身边的军官已经很专业的整理和分析完毕。 “他们还需要多久,才能完工开始向城外发射?预估的射程有多远,有没有必要现在让前锋营后退百步,重新设立防线和营房呢?”杜浒对于刚才的答案不是天满意,最关心的是几天之后形成战力,如何去打掉他们的投石机,不能让自己手下的士兵暴露在敌人的射程中。 “他们永远不能完工的,明日午时天气晴朗,太阳高挂的时候比较炎热,东南风会有一些,火器营会在那个时候进行一次燃烧弹的试验,非常大的可能,他们所有的木料都会被烧干净。 就是有一部分木材能够保留下来,他们既然是威胁不到我们城外的士兵,只要他们敢搭起投石机,火器营就会把它打掉烧毁。所以杜将军,他们的战力和射程,在没有可能威胁到城外士兵时,我们就简化掉了那个程度。” 这是多么狂的话语,根本不必考虑,也不需要去考虑元军投石机的射程威力,因为我有强大的自信心,根本你就造不起来,很快我就会把你们都给毁掉的。 杜浒很是期许的点了点头,不过他特意派人把出去打猎游玩的赵天佑找了回来,请他在明天中午一定要出席,看看火器营燃烧弹的效果如何,也想看看元军绝望中的表情。 “嗖……嘭!” 一枚射的高高的响箭,在襄阳被城外的天空中爆裂,灼热的太阳擦掉了爆炸的火光,只把这清脆声音传向四周。外城墙上的元军心情沉重,急匆匆的低着头疾走,宋军的炮弹又要来了,赶紧在没有爆炸到头顶的时候,找一处能够活命的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