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近距离忧伤在线阅读 - 第三十六章 爱国学

第三十六章 爱国学

    刘一莎不读古书,对读古书的沈毅很崇拜,人总是对自己没有的东西有羡慕。

    沈毅自高中起,喜爱上了古文。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诸子百家,从中体会仁义、智慧和自强不息等中华文化精髓。沈毅喜欢读古籍原文,不喜欢别人消化过的古文,从史书中得出自己的人生观和历史观。

    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后,沈毅看到《荀子。乐论》这样评价音乐的作用,就是“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论语》里也认同,就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想再学一门乐器。等沈毅搬来长春后,他专门去吉林艺术学院找了一个老师学二胡。沈毅以前就会吹笛子和弹吉他,所以学二胡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很快会拉了。

    围棋也是沈毅的爱好之一,所以古籍、民乐、围棋让沈毅整个身心沉浸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

    读古文原文,不是件轻松的事,多数时候很苦。沈毅在高中时,读完《史记》《汉书》后,又读了《后汉书》、《三国志》。后来发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突然改变阅读路径去看《资治通鉴》,才发现之前是走了弯路的。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按年月叙事,阅读者可以真正了解发生了什么,如果对某个人感兴趣,再去纪传体当中寻找他的传记。纪传体史书如《史记》、《汉书》其实并不适合初学者,因为初学者对某段历史并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读纪传体的史书根本无法把与同一件事有关的几个人联系起来。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逐年记载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这1362年间发生的大事。《资治通鉴》不仅史料充实,而且文笔生动,笔力雄厚,自诞生以来就魅力经久不衰。

    读《资治通鉴》需要毅力和古文功底,一般人读一遍甚至要一年的时间。沈毅第一遍读了4个月。朱熹谈读书,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沈毅就是抱着纯静专一的心境读包括《通鉴》在内的古文原文的。

    读了《资治通鉴》,沈毅才把之前读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中的人和事贯穿起来,才算读通了,读懂了。

    他在阅读中,力图体己体察,做到朱熹强调的“圣贤言语,体之于身”。在长期的古文熏陶中,沈毅的气质在发生着一点点的变化。沈毅虽然在班级里年龄最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强人意,但是他给人的感觉却是少年老成的,气质也温和儒雅。别人只当他家教好,不知道他自我爱好古文研读,对气质培养产生了影响。

    进入大学后,沈毅开始研究明史,特别是晚明史。沈毅知道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异彩纷呈的时代。中国现代哲学家、美学大师宗白华评价“汉末魏晋六朝”和“先秦诸子时期”都是“思想解放的时代”,是“富于智慧、浓于热情的时代”,其实晚明时期也是一个奇特的时代。

    晚明历史之所以吸引人沈毅专心投入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近现代中国国人的思维习惯,行为模式基本就是在那个时代定形的,研读晚明史的细节,会发现四百年前的古人与今人在思考方式上并无任何不同;

    其二是晚明的山河破碎,与我国近一百年来遭受的耻辱非常近似,作为一个受近代历史教育多年的现代人,很容易对那段历史产生共鸣;

    其三是晚明的政治架构极其类似西方的三权分立,他的文官集团中有一群特殊官员——御史台,他们会经常性地自由发表言论。

    其四,明代是一个市井文化崛起的时代,是一场社会低等阶层与魏晋以来形成的贵族阶层争夺文化制高点的接触战。明末的皇帝喜欢让太监到琉璃厂搜集小说读本,因为这些小说读本经常大胆揭露当权者的腐败与不法,连皇帝也要依靠小说读本来获得官方渠道以外的信息,可以想见当时市井文化的势力之强大。

    以大明万历期间为例,虽然党争纷纭、朝政昏浊,但在此时期,明朝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却没有停滞,不仅没有停滞,文化还空前繁荣,而且中西文化交流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有众多后人耳熟能详的文化艺术作品成书于那个时期,比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署名为兰陵笑笑生但实际作者究竟为何人却不可知的《金瓶梅词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沈毅对历史的爱好已经进入专一的兴趣领域了。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历史著作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而且史书中充满着我希望了解的各种性情和人格的时代风云人物。在历史的建构中,他们的生命历程、他们的野心和平常心、他们的辉煌和陨落、他们不为人知的情感经验都令我思绪万千。”

    沈毅深深地沉浸入了传统国学和历史中,他身上的气质是独特的,他既自由奔放,又内敛含蓄。

    诸子百家是时人向君王阐述自己的政见的“作品”,充满了雄辩的思维。沈毅深受诸子百家著作的影响,凡事爱和人辩论。他平时为人比较低调,但若辩论起来,则情绪高昂,像变了个人。每次辩论都上升到极高的哲学层面,以把别人辩倒为目标。因此,在宿舍舍友心目中,沈毅的口才好是出了名的。

    至沈毅和刘一莎交往时,不过18岁的沈毅,其实已经从诸子百家、先秦文学灿烂文化中,体会到中华文化在那个时期的自由、开放和丰富。18岁的沈毅在别人眼里可能还是个大男孩,但在刘一莎眼里,沈毅除了有这个年龄人该有的活泼之外,他少年老成、看事情透彻、有远见,是个很有深度的人。

    在古代圣贤中,沈毅最仰慕的人是孔子。沈毅小小年纪,因为史书读多了,其实多少有点相信“命中注定”的说法的。但是,他反复研究孔子的著述,发现孔子很少谈天命。孔子对于没有足够把握的东西,绝不会胡乱评说,更极少采用“天命”的说辞为解释不清的事物找藉口。沈毅认为孔子很少谈天命,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在几千年前出现,是非常难得的。

    综观沈毅的阅读轨迹,以国学典籍、历史为主,注重道德修养和cao守、克制、思辨、全局观,唯独缺少对个人情感的体验式阅读,国学注重解决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不为人生小苦痛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