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隋帝国风云在线阅读 - 第两百二十二章 优势尽失

第两百二十二章 优势尽失

    >第两百二十二章优势尽失

    十七日上午,杨玄感解除了对东都皇城和宫城的围,同时也撤出了南北外郭,而令东都人赞不绝口的是,杨玄感的军队自始至终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即便在撤退过程中,也没有发生一起劫掠事件。

    杨玄感的这一异常举措让皇城十分警惕,越王杨侗在樊子盖、杨恭仁和崔赜的劝谏下,暂停了攻击,而崔宝德则派出数队斥候分别到南北外郭和通济渠一线探查敌情。结果正如杨恭仁等所料,杨玄感以退为进,看上去是解除了对东都的围,实际上是把他的军队部署在东都外线,设好陷阱,就等着东都卫戍军自投罗网了。

    正当杨恭仁与樊子盖、崔赜等商量对策的时候,崔氏接到了从叛军阵营里传过来的密件。密件说,昨日卫文升、李丹、独孤武都和柳续撤到了邙山北麓的河谷地带,背水一战,但在深夜时分,从河阳方向赶来一支援军,连夜渡河,连夜参战,不但帮助卫文升守住了战阵,还鼓舞了军队士气。然而,援军数量太少,交战双方的实力悬殊太大,卫文升还是难逃败亡之命运。

    这是一个好消息。依据伽蓝送过来的讯息进行推断,这支及时赶到战场的军队应该是武贲郎将陈棱。武贲郎将费青奴与陈棱相距两日路程,而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和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所率的主力大军距离费青奴也只有两三天的路程,如此推算,假如一切顺利的话,明日费青奴就能赶到战场,而两三天之后宇文述和来护儿便能抵达河阳。也就是说,只要卫文升再坚持三四天,则战局必将颠覆。

    那么,东都如何定策?是作壁上观等待战局变化,还是主动出战竭尽全力拼死一搏?

    以东都目前兵力,不具备倾力一战的实力,但以局势的推衍来看,则前方就是唾手可得的大功劳。一个多月来,东都上上下下齐心协力浴血奋战,却在最后一刻,因为实力不济白白丢弃了战果,并因此丧失功过相抵的机会,甚至错过了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谁能心甘?

    越王杨侗和樊子盖、杨恭仁、崔赜商量后,断然决定向东都所有臣民发布主力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让臣民们认清当前形势,做出正确选择,然后号召臣民们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凝聚起最强大的力量,向叛贼杨玄感发动攻击,以期借助主力援军戡乱之际,赢取功劳,获取利益。

    午时,东都沸腾了,所有的贵族官僚们都认清了形势,做出了正确选择,所有的庶民们都被越王杨侗许诺的利益所打动,于是短短时间内,东都人纷纷响应越王杨侗的号召,出人出力,在空前团结的气氛下,迅速组建了一支上万人的军队。

    下午申时初前后,崔宝德和樊文超带着精锐选锋军直杀回洛仓。

    紧接着,越王杨侗在樊子盖和崔赜的辅佐下,亲自统率这支临时组建的万人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杨恭仁坐镇皇城,领三个团的禁军戍守,上演空城计。

    回洛仓对杨玄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杨侗毋须进攻,只要把军队摆出来,做出攻击态势,虚张声势一下,就足以“唬”住杨玄感,迫使他不得不小心防范。本来杨玄感想吓唬杨侗,哪料杨侗临时组建了一支万人大军,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丝毫不惧杨玄感的“陷阱”,反而把杨玄感“唬”住了。

    此刻战局已经到了最关键时刻,杨玄感要集中主力歼灭卫文升,无心两线作战,所以他无奈之下,不得不抽调一部分军队回镇金墉城和回洛仓,以便在气势上压倒杨侗,迫使杨侗不敢攻击。

    谁知杨侗初生牛犊不怕虎,偏偏就发动了攻击。在他的指挥下,崔宝德和樊文超各率本部人马猛攻回洛仓。另外还有一些想乘机捞取功勋的达官贵族子弟们,也把所率的家将亲卫们组织到一起,附翼于主力之后,攻得也是像模像样。

    入暮之后,杨侗鸣金收军,退守上春门。

    正是得益于杨侗在回洛仓的攻击,卫文升顶住了杨玄感最为猛烈的攻击,守住了战阵,苦苦支撑到了第二批援军武贲郎将费青奴的到来。

    十八日,杨侗继续攻击回洛仓。

    樊子盖回镇皇城,杨恭仁则赶赴前线指挥作战。这是两人事前约定好的,因为彼此缺乏信任,只有轮换来,以防止对方在各自背后下黑手。

    邙山北麓的激战也在继续。卫文升虽然获得了近万援军,实力回升,士气也有所恢复,但双方实力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而宇文述和来护儿的主力都还在路上,尤其严重的是,据卫文升得到的消息,宇文述和来护儿的支援速度与陈棱、费青奴的支援速度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理由其实很简单,近十万人的军队,粮草武器等军需供应是个大问题,在通济渠已经被河南叛贼切断,东都被叛贼团团围的不利情况下,援军的军需供应只能指望黎阳仓,但黎阳仓之前遭到了河北义军的洗劫,虽然“洗劫”的罪名已经推给了杨玄感,但黎阳仓遭到重创是事实,而运输的漕船不是被杨玄感一把火烧了就是被河北义军挟持而走,所以军需供应十分困难。

    这些都还是小问题,大问题是,两路主力援军会合黎阳后,永济渠算是安全了,远征军的粮草运输可以继续了,而远征军对粮草辎重的需求更迫切,因为自杨玄感举旗叛乱后,永济渠粮道中断了一个多月,虽然高阳、涿郡乃至辽西诸镇竭尽所能调配军需储备,保证了远征军的需要,但因为没有补充,北方诸镇的储备几近告罄,再加上蓟燕大军南下平叛,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北疆的安全,一旦北方诸虏乘机入侵,如何应对?所以,戡乱安内固然重要,考虑到皇帝和远征军都还在辽东,此刻北疆安全更为重要,黎阳仓的粮草辎重必须优先供应北疆所需。

    卫文升其实心里清楚,这一切都是故意拖延的借口,而宇文述和来护儿都是皇帝非常信任的军中统帅,这两位找借口拖延,不急于摧毁杨玄感,想必是皇帝的授意。皇帝为何如此?很简单,让这场风暴来得更大一些,让风暴肆虐的时间更久一些,如此一来,留守两京的大部分保守派贵族不是被这场风暴直接绞为齑粉,就是被这场风暴席卷而去,最终在风暴结束后的清算中灰飞烟灭。这是皇帝的借刀杀人计,借杨玄感这把刀诛杀阻挠改革进程的保守派贵族。

    既然如此,那就“配合”皇帝吧,反正那些被保守派贵族所控制的东都卫戍军、西京卫戍军,现在都在战场上厮杀,而且是自相残杀,这些军队伤亡过大,保守派势力必被削弱,保守派实力不济了,还不任由皇帝宰割?

    卫文升通告全军将士,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和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正率主力援军赶来,两三天之内必抵战场,所以,当务之急不仅是要守住河谷,确保主力援军能在第一时间渡河而来,还要想方设法拖住杨玄感,把叛军主力拖在北邙山,以便主力援军能以最快速度击败杨玄感,全歼叛军。

    士气大振。已经来了两支援军了,一支来自蓟燕,一支来自东莱水师,那么主力援军还会远吗?显然这一次统帅部并没有蓄意欺骗前线将士,所以士气得以鼓舞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边士气起来了,那边士气却在衰落,在绝对优势情况下,却久攻不下,久攻无果,不但东都未能拿下,就连四万西京大军都未能全歼,反而己方损失惨重,再加上各种谣言满天飞,盛传皇帝带着几十万远征军即将返回东都,于是此消彼长之下,十八日的攻击毫无进展,杨玄感的军队除了死伤更多,士气更低,白白耽误一天时间外,一无所获。

    杨玄感终于意识到形势严峻了,虽然还有时间,还有一战而定的机会,但面对拒不妥协、誓死搏杀的关中本土贵族,面对杨侗和卫文升的前后夹击,他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尤其与关中本土贵族结下的仇怨更是影响到了未来。未来他即便顺利拿下了关西,但若想赢得关中本土贵族的支持,却是千难万难。

    这时候杨玄感想到了李密,想到了李密之前对形势较为悲观的分析和判断,以及在当时看来极为保守的策略。战局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都给李密料中了,如今是调头打关西,还是奋起余力,全歼西京大军?两者相比,当然是后者更有把握,毕竟西京大军处于绝对劣势,不过在咬牙苦撑罢了,而前者因为错过了最佳时机,实际上充满了风险,一旦受阻于潼关,被敌军主力追上,必深陷绝境,全军覆没。

    十八日夜,杨玄感在净域寺召开军议,详细解说了当前形势。

    “明日若能全歼敌军,或者把敌军赶过大河,则局势竟在掌控之中,反之,则形势颠覆,优势尽失,危机重重,生死悬于一线。”

    帐内鸦雀无声,气氛极其凝重。

    杨玄感大手一挥,豪情万丈,“明日,诸君齐心,一战而定。”

    诸将轰然应诺。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