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宋武大帝在线阅读 -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十五章 新式武器(下)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十五章 新式武器(下)

    第三卷汴京篇第十五章新式武器

    大出廖胜功他们所料,李隽接下来的话让他们很是惋惜,李隽说的是:“硝化甘油不够用,没有足够的炮弹,这在短时间内也难以解决,我们也不用强求。”

    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是没有办法。连神奇的李隽都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还能有办法?廖胜功他们脸上露出了失望之情,杜大用和廖胜功两人更是摇起头了。

    然而,接隽接下来的话让他们眼睛为之一亮,李隽接着道:“钢炮比起铜炮安全性能高,更加轻便,更加灵活,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要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炮弹而闲置的话,太也《猪〈猪〈岛《小说可惜了。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用起来。这炮弹里面不一定就非要硝化甘油,火药也行。”

    “皇上,这行吗?”黄永善有点不太情愿地道:“皇上,要是钢炮没有硝化甘油制造的炮弹,威力会减少很多。”

    李隽给他解释道:“黄永善,你想想,要是用火药的话,我们就可以生产出很多炮弹,足够使用的炮弹。有了这些炮弹,钢炮就可以投入实战,钢炮的威力就得以发挥,可以在更远的距离射杀敌人,机动灵活地运用,是不是比你放在这里做摆设强吗?”

    廖胜功双手一拍,道:“妙妙妙,皇上,这真是个好主意。先前,臣一心想要硝化甘油炮弹,没有想到这点,臣真是惭愧。”

    “你不用自责,人见了好东西。就想要,这是人之常情嘛。”李隽安慰道:“不是廖将军想不到,是没有去想。”

    杜大用原本明亮的地眼睛更加明亮了,以战略家的眼光分析道:“要是我们拥有成百上千的钢炮,把这些钢炮组成一支特种炮兵的话,朝廷无异于又多了一支突击力量,其意义非常巨大。”

    李庭芝是带惯兵的人。哪会想不到其中好处的道理,很是赞同。补充道:“杜将军所言极是。钢炮更加轻便,运输更加容易,也就是具有更大的机动能力,可以在大纵深穿插迂回中使用。可以想象得到,要是有数百上千钢炮在关键时刻投入关键地点,将会给鞑子以毁灭性地打击。”

    李隽对黄永善道:“你听见了没有?他们把钢炮的优点全都说出来了。”

    黄永善是个技术专家,并不是军事专家。对这种军事战略上地事情不是太在行,但是李庭芝他们说得如此明白,就是再笨的人也该明白了,点头道:“皇上,臣明白了。臣马上加快钢炮的生产。”

    “你估计一下,一个月能生产多少?”李隽盯着黄永善。廖胜功他们也是急切地看着黄永善,很是明显,李隽所问正是他们心中所想。

    黄永善沉思了一下。道:“皇上,要大量生产钢炮,首先就要增加机床的数量,现在只能每月生产两门,一个有后可以生产五六门。”

    “哎!”廖胜功这个冷静的战略家少有地叹了口气,很是失望。李庭芝他们虽然没有如廖胜功一般叹气。脸上的失望之色一点不比他少。

    李隽微一沉思,道:“钢炮只要数量足够多,就会形成一张密集的火力网,因而我们不用太注意准确性。要是降低准确性,只追求射速,一个月能生产多少?”

    黄永善眼珠转了几下,估计一阵后才道:“回皇上,要是不注重准确性地话,一个月可以生产十五到二十门。这是前期数目,要是抽调技术高超的工人的话。可以更多。能够达到三十到四十门。等掌握技术的工人多起来后,可以达到五十门以上。”

    “好。给你半年时间,你能造出三百门吗?”李隽问黄永善。

    黄永善想了一下,道:“能,一定能。”

    三百门钢炮相当于上千门铜炮,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投入实战,相当不错,廖胜功和杜大用两人很是兴奋,特别是杜大用眼睛都放光了,道:“要是有了三百门钢炮,就可以组建特种炮兵了。”

    “这事,就你组织一下,从各个工厂里抽调一批能工巧匠来生产。”李隽对黄永善道:“你要什么朝廷给什么。只要你看中的人,你都可以抽调,要是那些制造商阻拦的话,你给廖将军说一下,廖将军会请他们去喝茶。”朝廷现在把各个军工生产厂都卖给了商人,这有关这些商人的利益,不能不防着点。

    这话地意思再明白不过了,要是有人敢从中作梗的话,廖胜功会给他好看。李隽这人会说话,明明是把廖胜功收拾这些人说成“喝茶”,文天祥他们无不是相顾莞尔。

    得到李隽全力支持的黄永善信心十足地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做好。”

    “黄永善,你不会只给我看钢炮吧?还有什么好东西一并拿出来,让我瞧瞧。”李隽笑言道:“你这个黄老财,老是藏着掖着。”

    杜大用对黄永善道:“黄大人,把你改进后的火铳给皇上看看,那可是个宝贝。”

    >

    “全体都有了!列阵!”杜大用站在前面,对三百名拿着改进火铳的兵卒下令,兵卒三十人一排,每人相隔一米左右,排成十个横队,第一排的蹲着,左腿弯曲,右膝跪在地上,双眼平视前方,第二排以后地站着。手里的火铳放在右手边,拄在地上。

    李隽定睛一瞧,这改进以后的火铳与现在特种部队使用的火铳大不相同了,特种部队使用的火铳是短火,长不过两尺。便于携带,现在的火铳长逾五尺,一根细长地枪管固定在木柄上,不能再叫火铳了,该叫火枪了。

    黄永善真的是了不起,不仅造出了火枪,还有三百支之多。这意味着南宋的军事实力将有一个质的飞跃,其意义非常巨大。任是李隽冷静过人,也是忍不住心头一阵狂跳,脱口赞道:“好好好,真是太好了,黄永善你真是了不起,居然造出火枪了。”

    “皇上过奖了,这都是皇上教诲。”黄永善忙谦道。

    当此高兴之际。李隽也没有心思和黄永善多说,对杜大用道:“威力怎么样?能不能对付蒙古人地骑兵?”要是火枪地威力足够的话,蒙古骑兵再骠悍善战,他们地末日也到了。

    “回皇上,威力很大。”杜大用回答,下令道:“预备!装弹!放!”兵卒依照他的命令装弹,发射,一小团一小团烟雾升起。砰砰之声不绝,他们前方二十米距离地木靶上出现一个个孔洞。

    这木靶足有半寸厚,在如此距离上就能射出如此深的孔洞,要是用来对付骑兵足以射杀,蒙古骑兵就是再厉害也难逃覆灭的命运。蒙古骑兵一直让人头疼,火炮虽然能够对付蒙古骑兵。但是由自火炮沉重,运输困难,机动性不够,使用起来也是有限,要是有了火枪,问题就大不同了,完全可以在运动中与之交手,进而歼灭之。

    李隽很是高兴,道:“好好好,太好了。”一连用了几个好字。来表达他的好心情。的确不多见。

    不要说李隽高兴之情难以言喻,就是李庭芝他们早就见识过火枪威力也是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不住地点头。

    杜大用打个手势,蹲下的第一排兵卒马上从两边离开,跑步到最后一排后面站定。第二排马上跪下,左腿弯曲,右膝跪地,手里的火枪平举,枪托靠在右肩窝上,瞄准木靶。

    “放!”杜大用简短地下达命令。

    他地命令一下,砰砰之声响起,木靶上又出现了不少孔洞。

    杜大用一道命令接一道命令地下达,兵卒们不住地对着木靶射击,射完之后就退到后面,前面的继续射击,十轮射击下来,三百名兵卒全都射击过了。

    李隽大步走到木靶前面,只见这些木靶给打得大洞小孔的,全都变成了筛子。李隽走回来,从一个兵卒手里接过一支火枪,兵卒递给李隽一颗纸媒子弹,李隽仔细看了一下,点头道:“这是铅弹啊,了不起啊,黄永善。”

    “皇上过奖,臣愧不敢当。”黄永善忙谦逊道:“皇上有所不知,臣发现这铅的熔点很低,很容易制作。再者,铅比铁还重,用来制造子弹再合适不过了。”

    “铅弹我打了不知道有多少,哪会不清楚其中的好处,真是乱盖!古人的创造真是惊人,任谁也不敢小视他们!”李隽在心里赞叹不已,道:“你这一创举很了不起。”李隽把子弹装好,枪托抵在肩窝上,把火枪平举,对着木靶,扣动扳机,砰的一声枪响,木靶上又出现一个大洞。

    “好是好,就是后座力大了些,震得肩窝有些发疼,要是十次二十次,几十次打下来,还真让人不好受。”李隽点评起来,把还在冒烟的枪管打量一下,道:“还有火药残渣,嗯,残渣不多,可以发射几十次再清理一次。”

    早期火枪由于火药本身原因,残渣很多,打上几次就够士兵清理一天了。这火枪地残渣不多,主要是因为使用的是改良后的火药。

    黄永善道:“皇上所言极是,除了后座力太大,火药残渣以外,还存在不能防水,不能连续发射,每发射一次就要重新装填一次,这都是臣无能,不能尽善尽美,还请皇上责罚。”

    “和现代枪械比起来,问题岂止这点,这只能算十七世纪中叶的水准。那时候,火枪才刚刚问世,你的火枪与此差相仿佛。”李隽在心里如此点评,把火枪还给士卒,安慰黄永善道:“有问题好啊,有了问题,你就有了奋斗的目标。你不用自责,能有现在这样地成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我相信。不用多久,你就会解决这些问题。”

    确如李隽所言,火枪最早出现时期是十七世纪中叶,现在才十三世纪,相差四百来年,黄永善能够造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已经很了不起了。

    早期地火枪装填很麻烦。发射一次要弄半天,因而大大限制了其使用。每发射一次后。要经过二十一个步骤才能重新发射。黄永善造出纸媒弹,方便了许多,省却了不少步骤,不象特种部队使用的火铳发射一次要鼓捣半天才能再次发射,比起最初的火枪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当然,由于使用的是纸媒弹,其威力就会受到限制。可以改进的地方多了去了。无论怎样,能够造出来,这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谢皇上,臣一定尽早解决这些问题。”黄永善信心十足地道。

    “枪好,这兵练得也好。”李隽问杜大用道:“杜将军,如此使用火枪,是谁地主意?很不错嘛,很有创造性。”

    把火枪兵分成不同的横排。前排发射完了,马上从两边离开到后边去装填是火枪出现时期使用过地方式,这可是经过长期摸索才实行地方法,没想到杜大用他们居然使用了这一方式,杜大用他们的创造性真地是没法说,很有战略眼光。很了不起,李隽言来很是高兴。

    “回皇上,这是廖将军,李大人的主意。”杜大用谦逊地道。

    一种新武器的出现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用好。在历史上出现了新武器,没有用好地例子可多了去了,离我们最近,影响最大的当然要数坦克的出现。英国人一直自诩为“坦克的故乡”,然而他们也仅仅是发明了一种新式武器而已,却没有把这一具有**性的武器用好。坦克在德国发扬光大。德国名将古德里安泡制出了“装甲战理论”,才使得坦克成为现代战争的利剑。

    其实。英国人应该扪心自问这是为什么?他们应该记住一句话“伟大的武器需要伟大的军事理论!”

    火枪造出来当然是好事,但是要是没有好地战术理论来指导其使用,有与没有的区别不会太大,杜大用,廖胜功他们自然是深晓其中的利害,自然会想方设法去研究运用之道,才会有刚才的使用之法。

    当然,能文能武的李庭芝自是不会袖手旁观,也会出主意。

    “还有你杜将军吧?”李隽笑言,道:“你真是太谦了。你们能够如此使用火枪,可以说得其神也,好听的我就不说了,今天说得太多了,再说你们也高兴不起来了。”李隽地话引来一片笑声。

    正如李隽所方,廖胜功,杜大用和李庭芝他们能有如此的眼光,确属难得,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

    “皇上,臣只不过发表了一点浅见,哪里有功劳。”杜大用很是谦虚。

    “当仁则不让!你不用老是谦逊了。”李隽很是高兴地拍拍杜大用的肩头,问道:“现在有多少火枪?”

    廖胜功道:“回皇上,就这三百支。”

    “太少了。”李隽几乎是脱口而出,道:“火枪要越多越好,最好是把全军都装备到,那样的话,我大宋朝的军队将无敌于天下。”要是百万宋军都成为火枪兵的话,其意义有多大,不用想都知道,任他蒙古骑兵再善战十倍也不是对手。

    不过,在目前情况下,这只能是个美好的梦想而已。

    李隽问道:“黄永善,你一个月能生产多少火枪?”

    黄永善估算了一下,答道:“回皇上,差不多三百来支。”

    “不行,太少了。给你半年时间,生产出三千支,行不行?”李隽看着黄永善,很是期待,道:“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黄永善想了一下才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做到。”

    他不是一个轻易承诺的人,如此说话必然是有把握,李隽很是高兴地道:“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三百支虽然少了点,但是当作教练用也够了。廖将军,杜将军,你们马上从全军中抽调三千精兵来接受训练。训练时,就用这三百支枪吧。先训练好了,等火枪生产出来再补充进来就是了。”

    “臣遵旨。”廖用功和大杜大用领旨。

    李隽接着道:“这支部队就叫火枪兵吧。有了为数三千人的火枪兵,数量虽然少了点,也够忽必烈受的了。火枪兵必将成为朝廷地又一把利剑,要给他们配备最好地战马,提高他们的机动能力,再给他们配备火铳、宝刀、盔甲。”

    古德里安地装甲战理论要求把坦克集中使用,也就是说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实现“规模效应”,进行攻坚突击。李隽此举其用意非常明白,也就是说要把火枪兵集中使用,虽然只有三千人,但是只要运用得好,在关键时间投入到关键地点,给敌人关键部队以决定性的打击,其意义就非同小可了。

    “皇上圣明!”廖胜功自然是明白李隽的用意,钦佩之极。

    李隽问道:“哦,对了,自行车生产得怎么样了?十万两有没有够?”

    “回皇上,现在只有将近一万五千辆可以使用。”廖胜功代黄永善回答。

    李隽沉思着道:“一万五千辆,少了点。半年以后应该有两万辆了。我们就组建一支为数两万人的特种步兵。”

    “有了特种步兵,朝廷在玄甲骑兵、解晋的骑兵、特种部队、特种炮兵、火枪兵以外又多了一把利刃,鞑子有得消受了。”李庭芝信心十足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