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新州风情(下)
四、天露仙源 天露东山仙迹传,白云深锁断尘烟。 桃花沿水千年落,药蔓粘云万古悬。 窈窃巧通三岛路,幽深别有一壶天。 其中想是无人到,若有相逢客羽仙。 这首诗是作者登天露山所作。天露山又称水源山,位于县城东南部太平镇,海拔1137米,山势巍峨雄伟,终年翠绿,云雾缭绕。山上怪石遍布,奇景众多,有宇文新州登临天露、开卷诵读的石书房;有似太白腰上玉带,一泻惊天的白水带瀑布;有天降异书于民间的含书石;有唐贞观年间建之岱山寺遗址等。山中杜鹃花、吊钟花、龙须草、野木沙椤、原生荼以及各种珍稀花木组成了一座绿色的宝库,一泉出自半山的岩石上,若承天上甘露而生,人称仙源。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到此无不被这里的景色所迷,流连忘返,留下佳句名篇,盛赞天露仙源美景。每年元旦前后,天露山一带,处处人家,处处青梅,十里梅花开放,洁白如雪,香气四溢,蔚为壮观。 这首诗通过对天露山自然风光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富于想象、气势豪放的精神境界,抒发了他向往自由、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炽热感情。 这首诗的特点是运用夸张手法和通俗的语言,着力描写了天露山之高:好似“白云深锁断尘烟”一样高耸云端;飘荡在泉水中的桃花,沿着泉水,好像经过千年那么久才能流落山下,天露山源之奇,如一泉出自半山的岩石,“幽深别有一壶天”,若承天上甘露,又似太白腰上玉带,一泻惊天,夸张地突出了天露山之高;高到“想是无人到”,天露山泉之奇,真令人觉得气势磅礴,动人心魄! 五、崖楼耸翠 名山秀拔翠华峰,北镇关河郡势雄。 垒叠层崖侵汉外,崚嶒一观柱中天。 春来花竹青还淡,冬到松柏翠更浓。 万古崔嵬常秀丽,四时不改色葱葱。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作者被贬新州,泛舟于新兴江,被崖楼山独特的风景所吸引。崖楼山,海拔755米,位于XX县城北20公里的车岗镇境内。泛舟远望,叠嶂排云,点苍染黛,青翠欲滴,浑然天成。车岗,这片古老的土地具有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的香火几千年如缕不息绵延。自南向北纵贯全镇的新兴江,波光潋滟,秀丽明媚,给江岸两边的车岗大地平添几分灵气。同时,也浇灌出两岸的秀丽风情。江岸之西有座气势峻嶒的高山,名叫崖楼山,山上绿树郁葱,清溪潺潺,百鸟啁啾,四季皆春。与崖楼山隔江相对,在座石山,名叫船山,其状如舟,据传是当年六祖惠能点化而成。岿然而立的船山,以其静止的凝重遏止追逐多欲的放浪,以其********的禅机,象征人类灵魂的再生和洗礼……滔滔江水,冲破崇山峻岭的阻挡,去际会世纪的波涛。诗人有感于此,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这首诗开篇四句,以气势磅礴之势,描绘出崖楼山雄伟秀拔,如一柱擎天矗立在北镇关河郡上;接着,紧扣“耸翠”这一主题,嶂叠耸翠,描写出在这座垒叠成一层层悬崖的又高又大的崖楼山上,叠嶂耸翠,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在这里,诗人用“万古崔嵬常秀丽”来比喻崖楼山,十分贴切。 六、锦水拖蓝 锦川青碧一蓝溪,混混源头出自西。 拖绿湾环如玉带,浮光潋滟似玻璃。 色连碧落浑无别,影与明沂一样齐。 活水安能留得住,转归大海入天池。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新州,寄情于山水之间所作的《新昌八景》之第六景。锦水(今新兴江上游西河),发源于与阳春交界的锦山,流经河头、簕竹,至洞口会合卢水(今大南河)。河的两岸,万山裹锦,中间溪流,像一匹蓝布一样斜拖,故称“锦水拖蓝”。新中国建立后,锦水沿河建成梯级发电站发电,入夜,两岸山间繁星点点,倒影河中,更显潋滟。 《锦水拖蓝》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游锦水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虽被贬新州,但终有日要回归长安的乐观情怀。 这首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词藻华丽。诗人驾一叶轻舟,玩水于卢水之上,但见两岸青山秀丽得像裹着翠绿的翡翠,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流淌着的河水像拖着一条翠绿色的蓝带,呈现出一派秀丽景象,崇山倒映在水中,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和谐交融,构成了一幅天然浑成的“锦水拖蓝”画卷。诗人泛舟于此,就像人在画中游一样。真是:新州山水似画廓,奇山秀水绵绵长。诗人置身画图中,心头涌动美章篇。最后,诗人把自己那深沉而强烈的“盼归”希望和情感,融化在“活水”里,在“天池”中,越发显得宏大而深远。这种强烈的“回归”感,跟大自然壮丽的景色融为一体,绝没有一丝的低沉伤感,更显得飘逸而豪放,充满了乐观之情。 七、冼亭耕牧 冼亭农务急忙然,牧竖歌声过耳喧。 万斛舟无牛背稳,五湖风有浪头颠。 父菑子穑亲田陇,妻插夫耕居后前。 直到西山衔日落,呼儿牵犊转家门。 作者泛舟于卢水河(今大南河新兴江),悠然自得欣赏一河两岸风光,不知不觉,来到冼河大桥的南端,诗人被岸上田野的热闹场面所吸引而写下此诗。 冼亭位于新州筠城南二公里,往集成(今六祖)公路冼河大桥的南端。冼河是因隋代少数民族领导冼夫人来临而得名,茶亭设置年代悠久,亭内有历代文人墨客题留之楹联碑刻甚多,后因修筑公路才被拆去。 这是一首通过写景赞美农家生活性趣的诗。诗的前两句是大笔写景:在一个花开草长、万物齐发的春天,在冼亭一带的广袤田野上,只见一派热闹的春耕生产景象,农事十分繁忙。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采用象征手法,借景抒情、感情真挚。它着意描绘了新江两岸优美自然的乡村田野风光,通过以一家大小忙碌在田野上的描写,充分表达了诗人陶醉于“农家乐”之中悠然而自由的生活乐趣。并由此感于自己宦海浮沉,唱出了“万斛舟无牛背稳,五湖风有浪头颠”的名句。 如果说“万斛舟”是当时朝中严酷的争斗环境写照,那么,诗人身处其中(宦海),肯定没有眼前看到的这位牧童骑着牛背,吹着牧笛,在家人的保护下回家往那样稳当了。诗中这两句的环境描写,既具象征意义,又起衬托作用,堪称名句。
八、洞口渔樵 洞口临流合水缠,两崖山拥立舟舷。 渔竿钓罢江天雾,樵斧声闲岭树烟。 山水相逢人共乐,鱼薇去换酒同筵。 不干荣辱机心少,何处浮生更有仙。 这是作者被贬新州所写的《新昌八景》的第八首写景诗《洞口渔樵》。卢、锦二水会于筠城北十里的洞口,汇成新兴江通往肇庆。洞口圩是当时新州的水陆码头,船只集中点。 这首诗描绘了千年前新昌的一个主要风景点洞口天然秀丽风光,抓住了山、水、江雾、斧声、人等几个方面特征来表现原始美、自然美、朴素美,赞美了作者对新昌优美的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融情于景,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诗中的人物是渔夫和樵夫。写渔夫时,采用的是静态描写,在大雾弥漫的江面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夫,独自一人驾船在江上垂钓,细致地描写了雾锁江天的寂静情景。当渔夫收竿罢钩归去之际,忽然听到从山那边传来樵夫的砍柴声,在动态中引出樵夫。这样动静结合,使全诗错落有致。接着写想象中渔夫和樵夫在收起大雾,艳阳高照中相逢的情景。最后诗人借题发挥,表达了当时朝中****统治、勾心斗角、排斥异已的黑暗现象,反映了诗人希望改革现状,期待出现一个廉洁从政、风清气正、国泰民安、人人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强烈愿望。这首诗虚实结合,宛转含蓄,耐人寻味。 想不到杜位被贬到新州后,与家人分离竟达十年之久,也应了玉禧那番话“喜悲相随,福祸交错”。 上元二年(761),杜位悲尽喜来,在离开新州返归朝廷时,其叔杜甫作《寄杜位》一诗相寄: 近闻宽法离新州,想见怀归尚百忧。 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 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 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 大历元年(766),杜甫在夔州又作《寄杜位》诗: 寒日经檐短,穷猿失木悲。 峡中为客恨,江上忆君时。 天地身何在,风尘病敢辞。 封书两行泪,沾洒裛新诗。 可见二人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