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4章 为什么学佛(1)
菩萨现居士身,有家庭生活,但是他内心的境界没有杂念的染污。换言之,他不会陷下去,淤泥是陷下去的。他永远是出离的,是跳出去的。他作人做事老老实实,不会太过精明锋利,反而显得木讷。但是真牵涉到佛法时,却又辩才无碍。 怎么样才能做到辩才无碍呢?要你的修持成就陀罗尼,就是总持法门。古人有一目十行,博闻强记,悟性特别好,学过世间出世间一切法,学过不会失忆,更不会无记,这样就是总持无失。不是像我,读了经就忘了,听了过后也忘了。你可不要马虎,要好好忏悔,这就是无记业果,多生累劫失念,所以这一生记忆力差。要忏悔,求多闻,不然来生更笨。 不要用陶渊明形容五柳先生的句子“读书不求甚解”来自解,故作潇洒。 学佛可不能这样,一定要多闻强记。有了定力以后,记忆力更强。 你如果自以为打坐入定,什么事不知不记,你那个定境就要多研究,可能是到了无明定境。 这个千万不可有的,这时就赶快要修观了,不要只修止。 也有的连观行也不应修,而是要修休息了,休息不是无明,不是昏沈,要搞清楚。各种法门要晓得对治。 “示入邪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现徧入诸道,而断其因缘,现于涅盘,而不断生死。”大乘菩萨示现邪门的行径,而真正是为了使众生改邪归正,只是表达的方法不同。 他旁门左道都来、都会,为的是度一切众生,就是前面讲过的:“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也就是“现徧入诸道,而断其因缘”的道理,佛的成就不是入于涅盘就不来了。 “文殊师利,菩萨能如是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大乘菩萨能做到这样子,表面上看起来不是走修行之路,才是真正的修行佛法。 于是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何等为如来种?” 维摩居士讲完了,现在他反过来向文殊师利菩萨提问题了。以世间法来讲,任何东西都有个种子,下了种子才能开花结果。 我们为什么学佛?在什么地方学最好? 根据佛经,佛说在这个世界学最好,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要到这个世界来留学,因为这里有烦恼、有痛苦、有善、有恶、有磨练的机会。因此在他方世界学佛,成就得很慢,成就也不大。
我们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意思是堪忍,这个世界的烦恼痛苦很多,众生在这里能够忍受生老病死,因此容易成就。 文殊师利言: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恚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入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 文殊师利的回答是颠倒话,成佛晓得这个身体是四大假合的,但是没有这个身体不行,要借它修行,所以有身为种。无明和有爱是不好的,是烦恼的根本,我们不能悟道,因为念念皆在无明中。这个世界的生命是由爱来的,有贪爱则有欲。学佛本应该破无明得正觉,转爱为慈悲,可是没有它们作种子还不能成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