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北宋志愿者在线阅读 - 第二十四章 廷议

第二十四章 廷议

    “臣遵旨。”刘过施了一礼,就这次勘测结果简单的说了一下,刘过他们呈给太皇太后的奏章在场的众臣之前都看过了,太皇太后现在让刘过重述,不过只是走个过场,所以刘过说的也十分简略。

    等刘过说完,太皇太后道:“那么据你刚才所说,你们是赞成北流说了?”

    “经过臣等实地走访勘测,汉唐故道因为泥沙沉积,河床升高,已经不适合作为河道,而北流水势向下,只要因水所趋,增堤峻防,疏其下流,纵使入海,便能解决河患。”

    工部侍郎吴安持反对道:“你懂什么?回河乃是为我朝千秋社稷计,为我大宋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考虑,为了社稷,为了我大宋的长治久安,就算有人做点儿牺牲又算的了什么。”

    刘过瞥了他一眼,冷冷地道:“吴侍郎,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次决口的堤坝,正是你去年主持修建的吧,堤坝修好不到一年,而且现在又非汛期,就忽然垮塌,如果不是回河方案有问题,那么就是吴侍郎修的堤坝有问题,请问吴侍郎,你打算怎么给陛下、给太皇太后、给溺死在洪水中的冤魂,给天下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交代?”

    刘过一番话问的吴安持哑口无言,他去年刚因为主持回河成功提拔为工部侍郎,结果今年他修的堤坝就垮塌,如果追究责任,杀了他就是轻的,吴安持连忙对太皇太后道:“太皇太后千万别听刘过胡说,臣主持修建的堤坝没有问题,是因为……因为……”

    刘过冷冷地道:“那就是回河的方案不可取了?”

    “这……”吴安持一时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不承认回河方案有问题,那么必然是自己修建的堤坝出了问题,那就是自己的失误造成了这次灾难,害死了那么多的人,如果自己主持的工程没有问题,那么就是回河的方案有问题,总之无论是哪一种,自己都讨不到好去。

    刘过叹了口气,其实这些天,他已经多次想过黄河决口的原因,那时候刚好是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时候,堤坝深层的土层刚好解冻,原本就脆弱的堤坝因为刚解冻土质变得疏松,再加上河水的冲击之力,所以才会发生溃堤那样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修堤坝的人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他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回河派中,吴安持虽然官职不是最高,影响力不是最大,但是他是回河派的技术专家,为回河提供技术支撑,刘过一下子把他驳倒,就从技术上否定了回河的可能性。

    这时又有一人出班奏道:“河北塘泺阻契丹马足,若听任黄河流过,便成平地,无险可倚,一旦辽军南下,我大宋危矣!”

    众人一看,原来是尚书左丞梁焘。

    苏轼冷笑道:“若按照梁左丞所说,那我大宋自建国至今,百有三十余年,全赖塘泺之功才能完好,自然如此,要一道塘泺就好,何必花举国赋税的十之八九,养那么多军队?”

    梁焘被噎的脸色涨红道:“你!”

    苏轼微微一笑,神色自若道:“近数十年来,黄河多次决口,溺毙百姓数百万,财产损失更是无可估量,每年治河的花费又以千万计,长期以往,不用契丹人打进来,我大宋早就先被黄河给拖累垮了。”

    太皇太后皱眉道:“苏卿慎言。”

    苏轼一怔,也知道刚才自己的话说的有些过了,尴尬地一笑,退到了一旁。

    这时一直未说话的赵偁忽然道:“自顷有司回河几三年,工费sao动,半于天下;复为分水,又四年矣。古所谓分水者,回河流,相地势,导而分之,盖其理也。今乃横截河流,置埽约以扼之。开浚河流,徒为渊潭,其状可见。况故道千里,其间又有高处,故累岁涨落,辄复自断。臣谓当完大河北流两堤,复修宗城废堤,闭宗城口,废上下约,开阚村河门,使河流端直以成深道。聚三河工费以治一河,一二年可以就绪,而河患庶几息矣。”

    这种专业知识,刘过是个外行,在场众人懂得也不多,太皇太后听他说如果让黄河北流的话,花费只有东流的三分之一,而且只要一二年就可完工,不禁有些意动:虽说盛唐富宋,可是宋朝朝廷也缺钱啊,能少花点儿还是少花点儿好。

    “河为中国患,二千岁矣。自古竭天下之力以事河事者,莫如本朝。而徇众人偏见,欲屈大河之势以从人者,莫于近世。”

    刘过对太皇太后和皇帝赵煦拱了拱手,感叹道:“自庆历以来,三次回河,三次皆以失败告终,劳民伤财不说,因为朝廷的错误决定,无数老百姓流离失所,沉尸水底,远的不说,就说这次,澶州、大名府、冀州、恩州、沧州等地数十万老百姓葬身水底,数百万老百姓流离失所,至今还过着缺衣少食,朝不保夕的日子。”

    刘过扫了众位大臣一眼,接着道:“这些灾难本来都是可以避免的,那些死于河患的人本来是可以不用死的,但是因为朝廷的错误决定,强制回河,欲用人力抵抗大自然之威力,造成这一幕人间惨剧,难道众位大臣还想让这样的惨剧再一次发生吗?那些葬身水底的冤魂,那些还在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难民,他们可都是我大宋的子民啊。他们辛辛苦苦劳作,供我等吃我等穿,我们却将他们的性命置于不顾,各位大臣,你们摸摸自己的良心,你们能安心吗?当你们百年之后,在阴曹地府看到那些因为你们的错误决定溺死在水中的冤鬼,你们不会感到有愧吗?”

    刘过转过身,直视着高高在上的太皇太后,大殿上响着他那清越而激昂的声音:“请太皇太后为河北数百万百姓不再受河患之苦,请天皇天后为我大宋后世子孙不再因为一条河而受苦受难,请太皇太后下旨罢回河之议!”

    苏轼附和刘过道:“为了我大宋千千万万的黎明百姓,为我大宋的万世基业,请太皇太后罢回河之议!”

    “请太皇太后下旨罢回河之议!”支持北流方案的大臣齐声说着跪下请愿。

    太皇太后看着朝堂上跪着的一大片人,这是宋朝立国以来少有的场面,犹豫了很久,最后不得不点头道:“传旨,罢回河之议。”

    支持北流方案的大臣大喜,齐声道:“臣等遵太皇太后懿旨。”

    看着跪着的大臣站起来,太皇太后又下了第二道命令:“中书门下拟制:授太子中允刘过为都河使者,全权负责治理黄河,工部、户部、以及涉及的相关路、州各级官吏,务必配合刘过。”

    众人都是一怔,尤其是刘过,惊讶的连下巴都快要掉下来了:怎么又是我啊?

    太皇太后似乎也知道刘过只是个理论派,出谋划策没问题,但是论执行贯彻能力还有所欠缺,稍一迟疑,又下令道:“令转运副使赵偁为都河副使,协助刘过治理黄河。”

    “臣等谨遵懿旨!”这次不光是支持北流的大臣,凡是涉及到的大臣都一起躬身行礼。

    “澶州知州王肇,在救灾过程中亲临险境、救治灾民,忠贞勤恳,勤政爱民,升官三级,候灾民妥善安置后,量才提拔。”

    相对于罢回河之议和任命刘过都河使者,后面奖励王肇这件事基本上就不算个什么事,众位大臣也没有多想,躬身答道:“臣等遵旨。”

    “工部侍郎吴安持,担任都水使者一职时,勘察不明,贸然回河,致使黄河决口,生灵涂炭,贬为文州别驾,阶州安置。”安排的安排了,奖励的也奖励了,出了这么大的事,总要有人来承担责任的,背这口黑锅的,自然非前任都水使者吴安持莫属。

    自然回河之议被否决,对有些人处理也在情理之中,支持回河的大臣虽然同情吴安持的遭遇,可是这时候也只能任由他被贬谪了,因为这黑锅不是他背就要其他人背,所谓死道友莫死贫道,当然还是别人背的好。

    太皇太后以雷厉手段奖励了一部分人,又处理了一个人后,淡淡地道:“都河使者刘过留下,其他人退朝。”

    “臣等告退。”众大臣躬身道,支持北流的人喜形于色,坚持回河的垂头丧气,尤其是吴安持,面如死灰,在同僚的搀扶下才离开垂拱殿。

    等所有的人都离开后,大殿里面空荡荡地只剩下刘过,还有上面的太皇太后和皇帝、服侍他们的太监。

    赵煦看了刘过一眼,对太皇太后道:“孙儿告退。”

    太皇天后点了点头,任由赵煦下去了。

    等所有的人都退下后,太皇太后示意内侍把垂帘拉开,以真面目示刘过,她凝视了刘过一眼,缓缓问道:“刘过,你可知道我为何要让你做这个都河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