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猪也是草猪吧?
学习《题西林壁》,小朋友问:“为什么要把诗题在墙壁上呢?这不是乱涂乱画吗?” “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那时诗人写好诗后,是不是也希望有人读他的诗,和他产生共鸣?” “老师,共鸣是什么意思?” “产生相同的感想。那时,没有报纸,没有杂志,没有网络,怎么把写的诗传播出去?题在墙壁上,就等于发表了,经过此地的人就读到他的诗了。” “哦。”同学们恍然大悟了。 “那现在西林壁上还有那首诗吗?” 哎呀,很遗憾,我没有去过庐山,便道:“我没有去过,不知道啊。你们今后若到那里,就去看看,那首诗还在不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古人讲的“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真的很有道理。 “现在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苏轼把诗题在墙壁上,算不算乱涂乱画。苏轼的书法很棒,诗歌的艺术价值很高,写在墙上那是艺术品。不过,我现在看到有些旅游景点上写着什么‘某某某到此一游’,那是大煞风景的,破坏了美感,不可学。” 学习《游山西村》,讲到“丰年留客足鸡豚”,问学生:“知道鸡豚是什么意思吗?”
“知道!就是鸡和猪。” “那一定是草鸡!”小昊。 我们都笑起来,我说:“肯定是草鸡。那时还没有规模养殖的鸡呢。” “那猪也是草猪吧?”小雪马上跟了一句。 “草猪?”我愣了一下,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草猪”这种叫法,“那时的猪应该是食草的不吃饲料的,相当于‘草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