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皇帝微服出巡 谍战剧
某天,李治正在自己的晋王府读书,一身便装的皇帝李世民出现在自己面前,李世民指着身后的几位妃子说:“听说女人街,购物街,小吃街不错,她们就怂恿朕带她们出来转转,我呢?也不熟悉,就想让你带个路。”李治连忙对皇帝和几位嫔妃行礼,并表示愿意效劳。 于是几人先去了女人街,几位嫔妃疯狂了,几乎每家店她们都进,不同款式的衣服,鞋子,她们都要试试,试玩合适就立即讨价还价购买。购买时,李治连忙站出来说:“这些店都是我和媚娘的,如果谈钱就太见外了,只要你们喜欢,直接拿走就好。”几位嫔妃感谢李治,但是她们依然在选好物品后,和店家进行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才点出李治和武媚娘,拿东西走人。她们很喜欢讨价还价的乐趣。 没过多久,李世民累了,就和李治一起在茶馆歇息。 皇帝李世民很有兴趣的说:“她们怎么不觉得累?兴致怎么还是那么高?” 李治说:“她们都在做她们最喜欢做的事,怎么会感到累呢?来女人街的女人几乎都是如此,一天都不停在女人街逛,回家就一直喊累。” 休息片刻后,李世民就让李治陪着他去购物街,留下一部分护卫,让嫔妃们在女人街继续逛街。 到了购物街,李世民看着玻璃、窗帘、镰刀、衣架、扫帚、拖把等物品,一直说:“这些物品对老百姓很有用。” 李治说道:“儿臣也想为百姓创造更多更好的物品,现在还有一些构思,不过技术达不到,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让百姓使用。” 李世民说:“希望你能尽快生产出来,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加舒适,更加方便。” 夜晚,李治陪着皇帝和几位嫔妃来到了小吃街。皇帝和几位嫔妃都很感兴趣,对很多美食都进行了品尝,皇帝李世民尤好甜食,各种小点心,蛋糕吃了不少。走到一个烤羊rou串的摊子,李世民坐了下来,问老板:“你这手艺在哪里学的?每天收益如何?有什么困难吗?” 老板回答:“手艺都是在晋王府的培训基地学的,人家免费教。我现在每天挣的钱可不少,以前我们在城里生活,没有手艺,只能打一些儿零工,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我们一家都在做这个小摊,每个月挣的钱,一家人花销除外,还能攒一笔钱。困难呢,就是客人太多,人手太少,我准备让老家的本家侄子一家,到这里帮我。” 这时旁边摊子的摊主对一位老农说:“大爷,又进城了,最近收成怎么样啊?” 老农自豪的说:“自从朝廷派人到我们村里免费指导种植,我们的收成提高了不少,又有人教我们养猪、鸡、鸭等,现在每天都有鸡蛋吃,过年、过节都能吃上rou。几位年轻后生开办了养殖场,都有了钱,现在村里的路也修通了。谁也没想到,以前山上的那些野果,在 城里竟然成为了稀罕物,销量很好。凳子、镰刀、玻璃、窗户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这次进城,我买了些铅笔、纸张,准备让我那个小孙子练习写字,我那个小孙子可是能将村口石碑上的一整段文章背下来的。” 这让听到老农回答的李世民很高兴。 李治陪同皇帝李世民微服出巡没多久,一本书轰动了整个长安,而根据这本书改编的评书、戏剧,也被搬上了舞台。 书的内容讲述的是一位叫做武士彠(武媚娘的父亲)的木材商人,有幸结识了唐朝高祖皇帝李渊,他被李渊愿意解救万民于水火的心愿所打动,就以替前隋隋炀帝杨广营造东都洛阳提供木材为契机,潜伏于杨广身边。很多次,杨广要暗杀李渊,都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得到消息,提前通知。后来,杨广一次安排周密的刺杀李渊行动失败了,就对身边人进行了严查,终于查到了武士彠。 武士彠在查到自己之前,主动离开,回到了太原。在太原,他发现李渊身边似乎也有“杨广的卧底”,于是私下里暗暗调查,经过一番斗智斗勇,终于在李渊准备起兵,“杨广的卧底”准备将这一消息传递给隋炀帝杨广的关键时刻,武士彠发现并抓捕了他们。他们是太原郡丞王威和武牙郎将高君雅,保证起兵能如期按计划进行。
李渊攻打长安,他作为情报负责人,又屡屡向大军提供隋军的城防、守将、兵力等情报。 当秦王进攻王世充,他积极联系善良正直、对王世充不满的王世充部的大将秦琼、程咬金等人。在秦王与王世充决战时,大将秦琼、程咬金等人纷纷倒戈,王世充势力转眼间分崩离析。 在秦王与窦建德决战时,他则派遣死士,焚烧窦建德军粮草,使秦王最终取得胜利。 唐朝统一全国后,武士彠明面上是朝堂上的工部尚书,实际上是大唐的情报负责人。他把自己的手下派往了全国各地,也派往了突厥、西域。 建国后不久,他因为身体原因,离开了大唐朝堂,回到了利州。 他做为情报负责人的事,没有人知道,他也不想让人知道,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位普通人,他也没想着向国家要些什么,他深深地热爱着大唐,愿为大唐去奉献自己的一切。他用自己的行动,去谱写着忠诚和信仰。直到他去世,家里人收拾他的遗物,才发现他竟然如此的了不起。后来作者有幸将故事整理出来,希望大唐的官员、百姓能记住这位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 谍战类的故事情节,让整个大唐都感到新颖;谍战的手段,每一次的行动都像是在钢丝绳上跳舞,稍不留意,就会暴露,身死族灭,更是挑动了整个大唐人的心;武士彠的忠诚和信念,更是让整个大唐佩服不已。于是文官们聚在一起就谈论武士彠,许多文官更希望皇帝能够对武士彠进行追封,他的背后所做的功绩,足以让他封为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