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神州飘摇 第二章 储秀宫两宫说媒
第四卷神州飘摇第二章储秀宫两宫说媒 天子赐,臣不敢不受。和珅从乾清宫出来时,依旧有些晕呼呼的,咸丰今天究竟是怎么了?不仅给了这么多好处,还封了自己为太子太傅,难道他真的把自己当成心腹了么? “于中堂,请随奴才这边走。”前脚刚迈出乾清宫,守候在外的小太监堆着满面笑容迎了上来。 从咸丰处,和珅知道皇后与兰贵人要见自己,微微点了点头,跟着他向储秀宫而去。 储秀宫位于西六宫,是贵妃所住的宫殿,兰贵人由于诞下皇子,已经被咸丰封为兰贵妃,搬到了这里。 和珅还是第一次见皇后,当走进储秀宫,看见一位身着宫装,端妆秀丽的女子坐在兰贵妃上首,带着微笑向他看来时,他就知道这位就是皇后钮祜禄氏了。 “奴才于景和,给皇后娘娘,贵妃娘娘请安……。” “于中堂请起……来人,快给中堂大人搬把椅子过来。”皇后为人贤淑和善,连忙抬手说道,同时向坐在一旁的兰贵妃微微一笑。 礼毕坐下,皇后和颜悦色地向和珅问了些家常话,和珅一一恭敬回答。看得出来,这位皇后是老实人,有些不善言词,但性格温柔,待人和善,的确有母仪天下的风范。 而且,和珅对她也有一种说不清的好感,或许是因为她也姓钮祜禄吧?从血缘上来说,这位皇后还是和珅家族的后辈。这么算也可以说是自己人。 说了没几句,皇后笑了笑,转向兰贵妃说道:“meimei,jiejie嘴笨,接下来还是你说吧。” “jiejie,于中堂也不是什么外人,您说我说不都一样么?”兰贵妃谦虚地笑道。 “meimei。还是你说吧,毕竟有些话你比我说出来方便。”皇后摆摆手。笑着看着兰贵妃。 兰贵妃略一犹豫,这才笑着点了点头。 两个女人在上面对答,和珅听地一头雾水,根本就不明白她们想说些什么。可又不能开口询问,只能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 “于中堂以前是皇上的老师,现在又是大阿哥的老师,以后大阿哥的学业就请于中堂多多关心了……。”兰贵妃站起来。微微向和珅行了个福,同时用一种暧昧的目光看了和珅一眼。 和珅连道不敢,慌忙磕头请罪,并保证一定不辜负咸丰、皇后与兰贵妃的重托。 等站起身来,和珅已经隐约猜出,咸丰今天封自己为太子太傅等高位,有很大是出自与这位兰贵妃之手。当年的无意之举,今日地开花结果。和珅偷偷打量着这个女子,心中不由得感叹万分。 “其实,今个儿把于中堂请来,不仅是为了阿哥,倒还有另一件事。”兰贵妃坐下后微笑道。 和珅有些不明白地问道:“不知娘娘找奴才来,还有何事?” 深深看了和珅一眼。兰贵妃叹道:“于中堂的家事,jiejie和本宫都知道了。**夫人生前常来宫中,与jiejie和本宫都相处甚欢,谁没没想到短短之日就会撒手而去,让人回想起来就忍不住伤心……。” 摸出手绢,兰贵妃擦去了眼角地泪水,而皇后在旁也是幽幽长叹,神情黯然。 “谢皇后娘娘……贵妃娘娘……。”见她们情谊深切,所言触动了和珅之心,回想到老母爱妻。他差一点儿就掉下泪来。咽呜着谢恩。 “起来吧,别动不动就跪。于中堂是朝中重臣,又是皇上和阿哥的老师,算起来也是我们的长辈,今个儿都是自己人叙话,宫里的那些规矩就一切免了吧?jiejie,您说呢?”兰贵妃见和珅又站起磕头,连忙阻拦道。 皇后非常赞同兰贵妃的提议,连忙也点头称是,并亲自让随身太监把和珅搀扶起来。 “于中堂家中老母,爱妻等同日而去,如今于中堂孤身一人……。”兰贵妃说到这里,顿了一顿,继续道:“常言说得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夫人在的时候,我们一直姐妹相称,无话不谈,如今**夫人已去,故人已逝,于中堂也不用太过伤心。本宫知道**夫人一直有个心愿,但直造化弄人,终未实现,如中堂不弃,由本宫帮**夫人完成这个心愿如何?” 这一席话,和珅越听越惊,最后一句更是吓了一跳,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还没等和珅回过神来,兰贵妃又说道:“于中堂伉俪情深,皇上虽劝止几次,但依旧一直未纳一妾,这个本宫和jiejie都是知道的。可现在**夫人已去,只留下中堂孤独一人,未免也太冷清了些。况且**夫人地心愿不能不了,以本宫看,今个由本宫和jiejie一同做主,给中堂再续一房。” 最让人担心的话终于从兰贵妃口中说了出来,和珅愣愣地不知道说些什么好。皇后等兰贵妃把话说完,也点了点头,劝着和珅再续一房。 “两位娘娘好意奴才心领了,但家中老母、妻儿刚去,奴才万念俱灰之下根本就无此打算。还请娘娘……。” “这可不成!”兰贵妃秀眉一皱,冷冷问道:“**夫人曾与本宫说过,如不能为中堂诞下子嗣的话,求本宫做主为中堂纳一房妾。如今**夫人已去,本宫答应的事无论如何都要为她完成心愿,以慰**夫人在天之灵。何况中堂如今孤身一人,作为朝中重臣,阿哥的老师,怎能不无妻眷在畔?要是传了出去,你自己不要紧,天下人或许以为皇家不体恤大臣,传了出去。朝廷的脸面又何在?” 兰贵妃这顶大帽子压下来,和珅一时间倒也拿不出什么话来反驳,这时候皇后也开口缓缓说道:“于中堂,兰娘娘地话虽说重了些,但也合情合理。本来于中堂家丧在身,我们姐妹提这事也是有些不妥当的,但中堂不是旁人。本宫也不能不把这事放在心上。以本宫来看,于中堂还是再续一房比较合适。” 皇后地话要比兰贵妃的话更不能让人反对。懿旨之下,谁敢顶撞?要是传了出去,和珅哪里还能在朝廷立足?况且对方的确是为自己着想,和珅也无法驳她们的面子,两难之间,只能哭笑不得。 “可……娘娘……奴才如今在守制之间,虽说皇上天恩夺了奴才的情。但此时再娶,实在是有违孝道……。”和珅无奈之下也抛出了个理由,恳求她们收回成命。 “原来中堂顾虑地是这个呀……。”兰贵妃向皇后笑了笑,眼神中似乎是说他果然会说出这番话来。而皇后也满意地点了点头,向兰贵妃微微回了一笑。 “于中堂不必顾虑,其实本宫和jiejie早就帮你想好了办法。既然皇上夺了你地情,再由jiejie出面给你一个恩典就行了。何况,本宫也不是让中堂马上成亲。按祖例,于中堂地三年之丧可以月代年,等三月过后,不就成了?” 看来这事兰贵妃早就算计好了,从头倒尾把和珅吃的死死的,他这重娶之事怎么都推脱不了。无可奈何只能勉强答应下来。 不过,对于娶谁,她们给自己介绍的又是那家的小姐,和珅还是一无所知,心中不由得有些忐忑。 “其实说起来也不是外人,蓉儿,出来吧……。”皇后看出了和珅的心思,笑着向内堂唤了一声,从屏风后走出一个女子来。 这个女子一身宫装,二八年华。容颜娇丽。双目似水,秀发如云。站在那里亭亭玉立,光彩照人。 和珅见了不由得一愣,看着这个女子的眉目之间似乎有种熟悉地感觉,但一时间却有想不出来在哪里见过她,直到这女子向皇后和兰贵妃道福行礼之时,和珅才恍然大悟。 “meimei,来……见过于中堂。”兰贵妃站了起来,爱怜地拉着蓉儿的手,向和珅走来。 “蓉儿见过于大人……。”蓉儿红霞满面,害羞地低着头,来到和珅面前微微一福。 “想不到……想不到当初地小女孩居然……。”和珅看着蓉儿,脑海中瞬间就回忆起那个哭着要吃地女孩,思绪飘过时空,看到在那家客栈中,自己端着一盘牛rou,抹去她挂在脸上的泪珠,摸着她地脑袋的场面。 “于中堂,当年与中堂一别,蓉儿总是念念不忘,总想着再见中堂一面。可惜直到本宫进宫前,一直都未有这个机会。如今蓉儿被本宫接入宫中暂住,这才终了心愿呢。”兰贵妃笑盈盈地看着和珅,拉着meimei的手说道。
皇后也点头笑道:“蓉儿聪慧漂亮,为人又善良活泼,宫里上下对她异常喜欢。本来以本宫之见,是想让皇上收了这个丫头地,可蓉儿什么人都不想,心里只想着中堂一人,这份情牵挂多年,今日终于得尝所愿,还真是件大喜事呢。” “这……这个……。”和珅怎么都没想到,皇后和兰贵妃要自己重娶的女子居然会是和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蓉儿,而且她还是兰贵妃的亲meimei,咸丰皇帝的小姨子。 “于大人,近来可好?蓉儿知道大人心中挂念**jiejie,但蓉儿也是……。”蓉儿低头轻声说道,虽然羞得满面,却微咬红唇,看得出她的确是对和珅一往情深,当年之别后,就把他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看着这个多年前还是小女孩地少女,和珅心中既有苦笑又有感慨,世间之事真是难以预料,谁能想得到当年无意救下的一家中,其中一位能成为当今皇帝的贵妃,大阿哥的生母,而另一位马上就要变成自己的妻子,代替逝去的爱妻**,陪伴自己一身呢? 看着一往情深,见到情中人有些痴了的meimei,与呆立着一动不动的和珅,兰贵妃轻轻笑出了声,而皇后也在一旁满意地微笑起来。 “meimei,既然于中堂和蓉儿如此,我看就这样把事这么定了吧,你说呢?” 兰贵妃笑着点头,轻声回道:“全凭jiejie做主,jiejie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吧。” “那就好!”皇后拉过蓉儿的手,轻轻在她耳边问了几句,蓉儿听后微微抬头看了和珅一眼,点头答应了。这时候皇后才心中大定,立即下懿旨,并请送与皇帝之处。 事到如今,无法推托,也更无法抗拒,和珅进了一次宫,不仅升了官,还订了一门亲,甚至一步登天和咸丰成了亲戚。 离开皇宫,往家里走,和珅这才真正清楚为什么咸丰今日会给自己这么多恩典,原来原因并不是杜受田离去,而是蓉儿的关系。既然他们成了亲戚,那就是一家人了,况且和珅地才能与本事咸丰也是清楚地,以前是考虑到某些原因才没用真正重用他,但现在蓉儿下嫁和珅,这层原因就不再存在,咸丰当然也敢放心大胆的起用他了。 和珅受宠地消息传出,满朝都惊愕万分,尤其是他的政治对手,更是顾忌非常。杜受田告老还乡,生生削去他们三分之一的实力,如今和珅手握实权,在京城与南方相互呼应,显出了与他们势均力敌相抗的力量。 再加上恭亲王一直韬光养晦,暗地里也培植势力虎视眈眈,整个朝中隐然分成了三派,除军机处尚掌握在肃顺等人之手外,其余各部大半都给和珅与恭亲王瓜分,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当然也免不了一些明争暗斗。 皇后恩典改丧为月,三个月的丧期很快就过去了,等和珅脱下丧服之日,咸丰还亲自下旨内务府,拨银五千两,为和珅cao办婚事。大婚之日,蓉儿也风风光光地被接入于府,并被封为一品浩命夫人。 和珅娶亲,皇帝下旨,皇后、皇贵妃做媒,出嫁的又是皇贵妃的亲meimei,这场婚事引起了满朝众人来贺,场面之大一时无两,被京城百姓传谈而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