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封王背后
举制的试行时间,被决定在三个月之后,而第一试的省六部共同议定。说起来,这次科举制能够获得上层的一致通过,主要还是刘宇做出了巨大的让步。有些事情,并不是单纯的只是靠强硬的手段就能够通过的,刘宇也许能够不在乎其他的那些小官员的反对,但对于自己集团最核心的这些属下,他却不得不顾及到这些人的意见。 具体的让步就在于这次科举所选拔出来的人才的任用。按照唐宋时代的开科取士的惯例,凡是经过殿试的前三甲,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一般都会直接被朝廷的中央机构任用,虽然很多都是从翰林院开始,但逐渐的都能升入朝廷的决策层。不过现在益州并没有翰林院这个机构,而且,虽然刘宇想要削弱世族在朝廷中的势力,但问题是,在他自己的集团中,世族出身的人却占了半数,这也是刘宇有时感到无可奈何的一个原因,毕竟投鼠忌器啊! 对于科举制,这些世族出身的官员,比如陈群、崔>u.决反对,以至于刘宇不得不苦口婆心的一个个的说服,到最后,竟然整整折腾一个晚上,才勉强让他们同意支持自己。至于条件嘛,就是此次科考所选取的人才,不能进入中央三省六部,而只能派往各地郡县担任地方官职。刘宇对此也无话可说,毕竟他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提出科举制度,本来的原因就是为了解决整个益州地方官员紧缺地状况。所以这些官员提出这个要求,刘宇也是无话可说。 既然只能选拔地方官员,那所谓的殿试也就免了,尽管知道这种重大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毕竟自己的意愿没能完全实现,刘宇的心里还是有点不痛快,眼看时近正午,便想传令散去众人。谁想一个亲兵匆匆忙忙从门外跑进来道:“启禀主公,朝廷有钦使持皇上圣旨到来,如今正在府门之外!” 刘宇听了一愣,心中暗想:朝廷?现在的朝廷不就是董卓吗?这个家伙又要搞什么鬼?但随即又反应过来,想来是自己的那一纸同盟的约定招惹来地。薰卓一直将自己视为最大的威胁,如今他得到了益州同盟的承诺。自然要给刘宇一点好处才过的去!所以估计这圣旨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想到这里,刘宇当即起身道:“速速将钦使请进来!”亲兵出去不久,就带着一个内廷宦官走了进来。 尽管汉室倾危,但毕竟现在的朝廷还是顶着正统的名义,刘宇身为地方牧守,对待朝廷派来地使节,还是要礼数周全的。所以看到那内侍走进府门,便带着厅中的大小官员出来迎接。 那个内侍看到刘宇亲自出迎,脸上顿时露出受宠若惊的表情。紧走两步来到刘宇跟前一躬到地道:“小人常侍郭全,见过大将军!哦,不对,是参见蜀王殿下!”刘宇吃了一惊,心中大感疑惑。不过却还是笑着向郭全拱手道:“常侍远道而来,多有辛苦,不知常侍此来。可是陛下有什么旨意吗?” 郭全一脸谄媚的笑容向刘宇说道:“殿下所言不错,我这次来,正是来向殿下宣旨的!”一边说,一边将一份明黄丝缎做成的圣旨托在手中。按照礼制,官员接受圣旨是要焚烛设案的,不过刘宇可没有准备这些,于是便准备简单地跪迎一下,但还没等他跪下,郭全便连忙说道:“殿下,皇上口谕,殿下接旨,,不必跪迎。” 刘宇到现在还弄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过既然不必下跪,他自然也没有理由反对,于是便躬身冲着圣旨施了一礼,算是全了礼数。郭全当即展开圣旨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骠骑大将军屡次有功于国……特加封刘宇为大将军,赐爵蜀王,赏九锡,准带剑着履上殿,见君不参,辞君不拜!钦此!”刘宇听着郭全将这圣旨读完,一边听,一边暗暗心惊,没想到董卓为了那一纸合约,竟会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要知道,自从西汉几次藩王之乱之后,汉朝对于宗室亲王的册封,就一直是处在一个极度严格地情况之下,到了东汉中后期,能够被封王号的,更是只有当朝皇帝的嫡系子孙而已,而且这些宗室亲王的权利也是被严格限制的,不要说执掌一州地军政大权,就是寻常的有实权的职位,也论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像刘宇这种情况还能被封王,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不可想象地事情!可见,董卓为了拉拢刘宇,实在是弄出了不小的阵仗! 但从这份圣旨之中,刘宇还听出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也听出了董卓这个家伙不怀好意的一面!“哼,就知道董卓这个家伙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心肠!”刘宇在心中暗暗冷笑。不过这种情绪不能在脸上表现出来,刘宇好像丝毫没有什么想法一般,笑着对郭全说道:“有劳常侍为在下的事情辛劳!”转身对左右说道:“速速准备宴席,好好款待郭常侍!” 郭全连忙说道:“殿下言重了,下官也是尽自己的职责罢了,岂敢领受殿下的赏赐。另外下官还要尽快的回京….”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刘宇打断道:“常侍若是在这么客气,就是看不起我益州了!常侍一路远来,路途辛苦,我若是不加以款待,岂不是缺了礼数!还请常侍不要再推辞了!还有,我承蒙皇上如此厚待,自当具表谢恩,这谢恩表章,还要烦劳常侍为我带回京城,呈交圣上!”被刘宇这么一说,郭全倒真的不好再要求离开了,没办法,只好跟随着刘宇派来的亲随一起下去了。 等看到郭全出去,刘宇才再次回到座位上坐下。郭嘉、陈群等人互看了一眼,同时抱拳屈膝,跪倒在地,向 拜道:“臣等恭喜蜀王!大王千岁千千岁!”刘宇被笑,双手向上虚抬一下道:“诸公快快请起!”等到众人起身之后,刘宇看着他们问道:“诸位对于这次皇上的圣旨,有何看法,这道旨意。我是不是要接下来呢?” 陈群跨一步出班道:“主公,所谓当仁不让,主公既有大功,又有大志,承受王爵,乃是理所当然。还请主公不要推辞!”刘宇点了点头,又将目光投向了一旁正在思索着什么地郭嘉问道:“奉孝,你觉得该当如何呢?” 郭嘉听到刘宇询问,便回答道:“主公,长文所言有理,以主公的功勋,就算是承受王爵,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不过,王号可以接受,这九锡却一定要推辞!”刘宇会心一笑道:“这又是为何呢?”郭嘉看着刘宇的表情。就知道他是在明知故问,因为有些事情并不是适合刘宇说的,于是便继续说道:“朝廷的这道旨意,必然是董卓从中主导。主公原本是侯爵,按照礼制。爵进一级,也应当是公爵,也就是蜀公。 而董卓竟然cao纵朝廷直接晋封主公为王爵,这既是在向主公示好,也是在向天下表明我益州与关中的关系,让天下诸侯对关中蠢蠢欲动者都心存忌惮!” 刘宇不置可否的用食指敲打了几下桌子,眼睛转动了几下,显然是在想什么事情。而郭嘉的话却还没有说完。“主公,蜀王地爵位,主公不妨接受,但九锡礼器,却万万不可接受!”郭嘉语气坚决的向刘宇说道。“哦?这是为何?”大概是郭嘉的语气太过严肃,将刘宇从他自己的思绪中拉回到现实之中,饶有兴致的向郭嘉问道。 所谓的九锡,就是具有特殊意义地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代表了一个皇朝的天子对臣下的最高礼遇。这九种礼器都是特赐用物,它们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铖、弓矢、。
对于九锡,刘宇没有什么感觉,他只是在印象中记得当年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好像看到过,那个曹cao就曾经接受过九锡,但刘宇从来就没有感到接受这些东西有什么不妥,毕竟他是来自那个相对自由的后世,对于这些具有所谓的象征意义地器物的感觉迟钝也是理所当然,这个时候看到郭嘉对九锡这么重视,他的心中自然也就有了兴趣。 郭嘉正色道:“主公有所不知,这九锡之礼,虽然见于,但自商周以降,九锡同时赐予一人地情况,只出现过一次!”刘宇被郭嘉这么一说,心中更是感到好奇,连忙追问道:“只出现过一次?奉孝,不要卖关子了,到底何人还受过九锡之礼?”郭嘉叹了一口气道:“不瞒主公,接受九锡之礼的,正是二百年前的逆臣王莽!王莽在悖逆朝廷之前,曾经接受过九锡之礼,所以主公万万不可接受啊!” 原来是王莽。刘宇心中了然。尽管在后世将汉朝分成了东西两汉,但在这个时代中的人都不会这么进行朝代划分,在他们看来,自从前206年刘邦建国之后,一直到现在的初平三年,整整398地漫长岁月,都是大汉的天下,至于王莽建立新朝的那25年,大汉地士人~承认过,他们将王莽看作是汉朝的乱臣贼子,而大汉社稷虽然一度倾危,但最终还是被光武皇帝力挽狂澜于即倒,拨乱反正,使汉家香火可以延续,高祖血脉不至就此断绝。 郭嘉的话一说出来,刘宇就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反对接受九锡了,王莽接受了九锡,而后反叛了朝廷,成为大逆不道的乱臣,前车之鉴不远,若是刘宇就此接受了九锡的话,恐怕日后的流言蜚语就将源源不绝,到时刘宇的声名将遭受到严重的打击,而各地的豪杰智能之士,也将在心中产生怀疑。想通了这一点,刘宇的嘴角忍不住浮起一丝冷笑:原来这里面还有这种讲究!董卓,看来我还是小看了你手底下的那些人,没想到他们还能给你想出这样的招法! “奉孝,你这番话说的很对!不但这九锡之礼我不能接受,就算是圣旨中所说的带剑着履上殿,面君不参不拜的特权,我也要一并力辞!”郭嘉、陈群等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惊讶,他们是少数知道刘宇的一些毛病的人,刘宇不太愿意跪拜的毛病,他们也都知道,在他们看来,这几项特权完全是为了刘宇量身定做的,可刘宇却要推辞! “主公曾经是当今陛下的师尊,同时又是有大功于国的人,这不参不拜的殊荣,主公也可说是当之无愧了,不知主公为什么要一力推辞呢?”中书舍人陈琳不解的向刘宇问道。刘宇微微一笑道:“我益州远离京师,本就难得见到天子,我要来这不参不拜的特权,又有什么用处呢?更何况,天地君亲师,对皇上执礼,乃是理所应当的,这带剑着履上殿,就是对当今皇上的不忠不敬,此权臣恶徒所为,我怎可效法呢?薰卓这么做,不过是为了给他自己找个伴儿,免得到时候天下诸侯总是找他麻烦!他有此心肠,我又岂能中了他的jian计!” 郭嘉等人被刘宇这么一说,顿时躬身道:“主公确是明鉴!”等他们直起身子,刘宇有说了一句让所有人吃惊的话:“依我看,薰卓这厮已经有了废汉自立之心,哼,他自己死期不远,我又何必承他这么多的人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