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第一强兵在线阅读 - 七五一章 接踵而至

七五一章 接踵而至

    金戈铁马,箭如飞蝗,鼓声、风声、马蹄声、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阙离殇,令得生与死之间博杀的双方浑然忘我。.

    “加速,加速,不用瞄准,别停,别和他们纠缠!”百夫长们疯狂大喊。

    “前进,全速前进,直接冲进居庸城去,别和他们纠缠!”军侯们也是纵声狂呼。

    他们用的语言全然不同,目标也截然相反,但最后的结束语却是一模一样。鲜卑人力求用最小的代价,阻止并消灭眼前的敌人,而汉军则是一心要往包围圈里闯。

    闯进去能做什么?

    能救人吗?

    能改变局势吗?

    没人敢给出肯定的答复,即便是最底层的小兵,对居庸城的局势也并非一无所知,让他们给出答案的话,无疑将是全盘的否定。

    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要闯进去,正如单将军说的那样,不能同生,但能同死!

    就这样,无数汉军和鲜卑牧人战在了一处。

    单经开始时冲在了最前面,就在他说了那番战前鼓动士气的话之后,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被夹在了人流之中,就这么冲着冲着,他已经彻底迷失了方向,只能靠着邹丹的指引,才能勉强跟上。

    “向前!”漫天的羽箭围着他盘旋,几根羽箭射穿了铁甲,他却感觉不到疼,眼中饱含热泪,只觉得北风灌得自己喘不过起来,每呼吸一次都艰难万分。

    斜刺里有胡骑冲了过来,放在平时,他肯定会大声提醒,前军快撑不住了,要尽快弥补损失的战力,将预备队派上去,这是他做为副将的职责。但此刻,他只是挥刀,将一名胡骑斩落马下,然后大呼着冲向下一个对手。

    这一仗,没有前军后军之说,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人,他只想杀个痛快,醉卧沙场。

    曾经名震天下的幽州边军完了,一大半的责任都在自己身上。要不是自己利用对主公姓情的熟悉,一直用刘虞刺激主公,北疆的平静局势就不会这么快被打破。就算被打破,要不是自己的进言,主公也不会撇下青州盟军,独自北上,更不会落到今天这般田地。

    以死赎罪?

    不,不是的!死很简单,可自己这区区一条命,哪里能弥补得了这样的滔天大罪?

    偏将傅杰死了,就死在自己马头前,一名胡骑的弯刀砍中了他的腰,血顺着伤口瀑布一样喷了出来。曾经,自己是这么的讨厌对方,因为去高唐去得最起劲的人就是他,每次回来还不遗余力的大肆宣扬。

    自己骂他吃里扒外的时候,做梦也没想过会有今天,对方会毫不犹豫的一同赴死,战死的一刻,又是如此的慷慨壮烈。在被胡骑围攻得手之前,他手中的马槊下,早就累计了十条以上的人命!

    然后是裨将冯益,他用身体替邹丹挡了一矛。其实两人的关系并不甚好,一度为了安平太守的职位争得不可开交,直到冯益发现,在渤海当差离高唐更近,时常能买到好酒喝之后,这场争端才告一段落。但此刻,双方并肩作战,全无隔阂,生死与共。

    还有很多……

    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消失在面前,不屈的怒吼声犹自在耳,单经的眼睛变得血红一片。

    “来啊,冲着你家单爷爷来!没有单爷爷成全,哪有你们今天的嚣张?兔崽子,现在是你们报恩的时候了,来啊,朝着这里砍!”他将战马的速度催到了极致,一头撞进了胡骑阵中。

    刀光闪烁,他只攻不守,挥舞着战刀疯狂向四下里乱剁,开始还有胡骑自负悍勇,和他拼命,可接连被他砍翻三四骑之后,哪怕是这些亡命徒也发憷了。

    横的怕愣的,楞的怕不要命的,现在的单经就是个不要命的疯子,被他砍倒的那几个骑兵不是毫无还手之力,其中至少有三个人在单经身上留下了伤口,其中一刀甚至砍在了他前胸,差一点点就割破了他的咽喉。

    可单经连头都没低一下,就那么挥舞着战刀,大呼酣战,硬生生砍出了一条血路。

    汉军大声欢呼,顺着他亡命一搏撕开的缺口攻入了敌阵。在这一刻,河北大战后,因为政见而来的隔阂终于完全消除,幽州军空前的团结起来,仿佛最初在公孙瓒手下成军之时。

    “汉军,都是这么不怕死的吗?”虽然魁头并未亲临战阵,而是一直在远处观战,可他还是被单经以及汉军将士们的勇猛惊到了。

    这不是他第一次对上单经的援军,在此之前,同样的救援行动已经进行过了两次。

    第一次,单经用的是计谋,他用大部队整师而进,吸引了胡骑的注意力之后,奇兵突出,数百死士从包围圈的薄弱地带突入,硬是冲到了居庸城的城墙下,和公孙瓒取得了联系。

    这当然不代表汉军就此获胜,毕竟取得联系不能等同为突围成功,但魁头毕竟是被吓了一跳,等他恼羞成怒,准备发动全军围攻的时候,单经却飞快的撤出了战团,令得魁头有气没法出。

    直到许攸献上毒计,盯准单经心急救人的弱点,以杂胡大军全力攻城,令鲜卑骑兵于路上伏击,这才算是找回了场子。

    在这两场战斗中起决定因素的是双方的计谋,魁头认为,单经军的队列固然齐整,以少敌多也不落下风,但仅此而已,他不觉得单经、邹丹有什么难对付的。

    就他的经验而言,汉军的阵列的确厉害,一旦让汉军列成阵势,没有三五倍的兵力,就很难从正面攻下,这是草原人比不了的。

    不过,汉军的阵列也不是没有弱点,只要兵力够多,机动的够快,迂回包抄,攻击侧后,就可以对汉阵周转不灵的弱点加以利用,正如今天的这场对战。只有骞曼那种少不经事的笨蛋,才会总想着和汉军正面对决,最后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也是活该。

    战事之处,他的策略很有效,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他调动了三万骑兵,对这股不足万人,以步卒为主的汉军从四面八法展开围攻。

    汉军的鱼鳞阵很快就支离破碎了。

    胡骑不做一点一面的突破,只是利用人数优势交替着接战,对付这种战法的最佳阵型不是进攻的鱼鳞阵,而是防守的方圆阵。

    在这种形势下又要向前进攻,又要维持阵列,本来就很难,就算是统率力超高的于禁,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稳扎稳打,先稳住阵脚,再想办法推进。单经、邹丹的统率能力远不及于禁,又哪里稳得住阵势?

    指挥混乱,但尚未演变至败势的鱼鳞阵,其实就是所谓的一窝蜂战法了,于对战双方来说,就是混战。

    对胡骑来说,这是最为有利的状况,他们的兵更多,且本来就没有组织,小规模的作战作战,正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看到战局演变至此的时候,魁头和各部大人们已经放下心,准备欣赏武士们象狼群一样,将猎物撕得粉碎,嚼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结果,他们看到的,却是令他们极度震惊的一幕,失去了阵型的汉军并没有崩溃,而是用亡命徒般的搏命战法,将胡骑的战线打得步步后退。

    明明只有不到万人,面对优势敌军,失去了阵型且伤亡惨重,明明有了这么多不利至足以致败的因素,可汉军居然连一个逃兵都没有,所有人都在奋力向前,宁可和对手同归于尽,也不愿意向没有敌人的后方逃跑。

    诸部大人的脸色也变得异常难看,在前线死伤、哀嚎的,可都是他们的儿郎啊。

    “各位,请仔细想想,这就是幽州边军最后的菁华了,大家是愿意在此刻,带着十万大军围攻他们,还是想等到将来,由各自的部落单独面对?别看这些人都是步卒,那只是公孙瓒用度紧张,若有足够的战马,这些人稍加训练,就是很不错的骑兵。”

    将众人神色看在眼里,许攸不慌不忙的捻着胡须,嘿然冷笑,提醒道:“羽林军虽然厉害,但那支军队是青州军的主力,中原形势正在急变之中,王羽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在北疆。只要解决了公孙瓒,等青州军回师南下,和其他诸侯争夺中原,幽州,乃至冀州还不是任由纵横?”

    他的语气极富煽动力,刚刚还在心疼的首领们眼神顿时一变,不心疼损失了,反是露出了nongnong的憧憬和贪婪神色,只有慕容锋依旧愁眉不展:“听说,骠骑军成军也只不过两年左右……”

    “呃。”许攸的笑容顿时滞涩起来。

    慕容锋的潜台词显然是在说:就算彻底覆灭了公孙瓒的边军,王羽只要再次扩军,留一员上将守幽州,未必就比公孙瓒差多少。

    于禁在马蹄梁全歼骞曼那一仗,把鲜卑的首领们都打寒了胆,原来叫得最凶,怎么都不舍得退回草原的魁头,此刻也没了原先的威风。

    “新军,总归还是有些不同的……”许攸磕磕绊绊的找起了借口:“再说,他留下一员大将,就分薄了争夺中原的实力,这也算是对他的削弱,总之……”

    这些理由说给中原的名士听,或许能引起些附和,但胡人哪里懂得这许多,他们只知道,原本期盼的美好生活泡汤了,打完这一仗,将来南下,依然要拿命来拼。而且,塞外还有个赵子龙,将留在弹汗山的老弱杀了个血流成河,这一仗……怎么想都是得不偿失啊!

    任由许攸舌灿莲花,众人的情绪却依然高不起来,许攸只能无奈叹道:“只恨王小贼突然转了姓,否则,去了这头蛟龙,骠骑军那些鱼虾便不足为惧了。”

    “谁说不是呢。”头领们心有戚戚,点头不迭,竟是没人继续关注正在进行的激战了。

    实际上,那场战斗确实也没什么可关注的了。单经引领的亡命一搏,将战线推进了数百步,但每一步,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这条路,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血路。

    可即便是如此迅猛的推进,也改变不了他无法接近城墙的现实。

    攻城的杂胡大军,人数在四万以上,都是鲜于家的嫡系或附庸,其中不乏在郡兵、边军中服过役的,以这些人为中坚组建起来的部队,战力和组织力都不在单经军的普通士卒之下。

    冲破了胡人的包围圈之后,援军要面对的,正是鲜于银率领的万人方阵。

    单经苦笑,转头看看,邹丹和他一样浑身浴血,制作精良的鱼鳞甲已经破破烂烂,勉强挂在身上。他知道,到此为止了。

    即便没有胡骑在两翼围攻,他们的残兵也很难突破鲜于银的阻击,就算他逆天的突破过去,后面还有鲜于辅的三万大军,无论如何,他也无法达成最后的心愿了。

    “邹兄弟……”他的嘴唇翕动着,嗓音晦涩。

    “少婆婆mama的,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到,老子今天亲手剁了十三个狗头,还有什么好遗憾的?主公不是常说么,马革裹尸,正是我辈武人的归宿,今天就同生共死吧!”

    “好,同生共死!”哽在嗓子里的那股气终于宣泄出来,单经再次举起了手中的环首刀,那刀上已是斑斑驳驳,尽是缺口和血迹,唯有刀锋依然雪亮如故。

    “击鼓,为将士们助威!”城头,公孙瓒虎目含泪,高声喝令:“不要敲错了鼓点!”

    “主公?”关靖一愣,下意识问道。

    “燕鼓,易水寒!”公孙瓒毫不犹豫的回答。

    战鼓也有分类,不是拿着鼓槌猛敲就能激励士气,不同的节奏,听起来是不同的感觉。燕鼓,是春秋战国时代流传下来的军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中的慷慨悲壮之意。

    公孙瓒本不愿意单经、邹丹来救,但他也不是婆妈之人,既然来了,那就同生共死,故而以燕鼓中最悲壮的鼓点,以荆轲刺秦之意而来的易水寒,回应属下的同生共死之情。

    “咚!咚!”鼓手将衣袄甩在地上,抡起鼓槌,每敲一下,就大喝一声,每一下都倾注了浑身的力气。

    鼓声,如同巨人的脚步,在均匀的节奏中回响着,仿佛壮士渡河远去的身影,每一个脚印中,都有着说不尽的慷慨,每一个音符中,都透露着壮烈与绝决。

    北风烈,刀剑狂,望北斗,男儿行,一声接着一声,一阕连着一阕,如同惊天骇浪般,一浪接着一浪,从城头直冲上去,越过难以逾越的阻隔,与大呼酣战的同袍们融汇在一起。

    厮杀更炽。

    公孙瓒却突然皱起了眉头:“这鼓……好像不太对。”

    “如何不对?”关靖茫然以对。

    “这鼓点似乎……”公孙瓒沉吟不答,多年的军旅经验告诉他,鼓点的节奏有问题。军鼓的节奏,关靖这样的文官是不会懂的,而胡人喜欢用号角,对鼓没这么多研究,平时作战主要用的都是牛角号,难道……

    “啊!”他猛然抬起头,极力眺望,入目的情景让他止不住失声惊呼出来。

    东南方向,也就是单经、邹丹刚刚出现的地方,烟尘遮天蔽曰,隐隐有激昂的鼓声传来,正是烟尘下的鼓声破坏了城头的鼓点!

    援军!

    又一路援军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