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贞观富贵闲农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七章 红砖喜庆活人住

第四十七章 红砖喜庆活人住

    虽然敖浩规划里有很多是现在所不能做到的,但看过规划图的族人都听明白了,这份规划是一份长远的打算,只是受到了现在族里的条件限制,才能实现一部分。不说别的,就说图纸上整齐划一的房屋,就值得大家为此付出。

    “算了,我也不问了,你个死小子总是能看得比我们这些老一辈长远些,就按照这图纸来做吧。”老族长知道再问下去也是白搭,反正敖浩也是为了族里着想,再说单就房屋的样式就让人心动,索性拍板同意了这件事情。

    敖浩画的房屋可不是唐朝普遍的木制构造,也不是夯土结构,而是现代的砖石结构,连红砖的烧制也做了详细的说明。

    砖,在古代早有出现,正所谓秦砖汉瓦,可见历史悠久,不过当时的砖基本上还是青砖,而且一般也不是用来建筑房屋,而是修建城墙和陵墓的。

    为了这事情,老族长还骂过敖浩:“死小子,老头子我还没死呢,你就想让我住死人的屋子了,你这不是咒我么?”

    敖浩哪里知道这些道道,被骂了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死人的屋子,自己从小到大一直就住的砖头砌的房子哪里不对了?

    好在有卓辉在旁边解释了一下,敖浩这才明白,不过让他放弃却不可能,狡辩道:“族长,这怎么能说是死人的屋子呢,陵墓那个砖是青色的,我这个砖可是红色的,红的喜庆,是住活人的。”

    “再说用砖来筑房子比木头房子可结实多了,还不容易着火,而且还隔热不漏风,冬天也不会让族人给冻着。”

    好在古人对红色也情有独钟,再加上敖浩又列举了一些砖石建筑的好处,勉强让老族长接受下来。

    敖浩不知道青砖具体是如何烧制,只听爷爷说以前还没有普及煤的使用,所以燃料用的是木柴,后来改用煤之后便大多烧的是红砖了。

    敖浩也不明就里,以为是砖窑所用燃料的不同,火焰温度的差异才造成了青砖和红砖的区别。这烧红砖的工艺敖浩是清楚的,现代的时候自己邻居家建房的砖就是现烧的,那时候他年纪还小,喜欢和小伙伴玩摔泥泡的游戏,用的泥还都是这砖窑挖来的,从起窑到出窑他都是有全程目击过。

    敖浩也不是没想过用土砖,只是那样的房屋不是他心中理想的建筑,既然要做自然就要做好点的,一步到位。敖浩全盘考虑过了,红砖的材料本地就有,这里很多的土地都是红土,也就是黄泥,又靠近河流,建筑用的沙石也是不缺的,去河里挖就是了,还可以将河道清理出来,挖窑泥烧窑留下的窑坑正好可以改成水塘,不仅是将来新村的景致,还作为蓄水之用,平时可以在里面养殖水产,旱年也可用来灌溉农田。

    只有两样,其一烧窑的燃料煤炭却是村子里没有的,不过敖浩却记得本县有露天的煤矿,离这里才三十里左右的路程,等洪水退去,组织族人去挖些回来便是。

    说起矿产,敖浩忽然回忆起来,本县还真有不少,金属类的金、铜、铁,非金属类的则是煤、石灰岩、白云岩、长石、石英、瓷土、矿泉水等,不说其他,单就他自己所在的村子就有铜矿,当然敖浩并不是想现在就去将矿产开采出来,尤其是金属矿藏,敖浩更是没有开采的念头,工艺落后的情况下开采矿产那根本就是浪费。

    不过敖浩已经打算过段时间偷偷去淘点金子,所谓的沙里淘金,却不会对地下的矿产造成多大的影响,这还是他考虑到族里实在是缺钱,别看最近赚了点,可要应对灾年以及建造新村是远远不够的。

    其二便是砌砖用的粘结剂水泥还没有发明出来,不过敖浩也不着急,先把砖弄出来就要费许多的时间,到时候再烧制一些水泥也行,就算没有水泥,简单的粘结还是能有办法,古人就是用石灰掺糯米汁来粘结建造城墙的砖石。

    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族人就又开始行动起来,停了牙膏牙刷的生产,除掉育秧必要的人员,还有一些负责照顾族人的生活起居的人,其余的上了一定年纪俱都投入了进来,在图纸上新村之前的位置进行开挖。

    敖浩规划的新村占地面积很广,包括了现代的时候祠堂与村部那一片,基本上是依照后世敖家鼎盛时祠堂的地基来的,敖浩又给扩大了不少。他决定要依山势建造,背靠大山,侧临河水,前面用现在准备开挖的窑坑相连,这在古代可以算是一座城,河水与以后的池塘组成了护城的水域,算是为族人提供一个很好的保护屏障。

    本来现代的时候他家那一片地方,也是地势较高的地带,现在却要被水塘给隔开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族人还用不上这么大的地方居住。

    人多好办事,很快就圈好了地方,开始挖窑坑,这种窑坑一般是圆形的,最上面的一层杂土弃之不用,这下面三四米才算是好土,再往下就是沙石了。把上层挖开,去掉,将好土挖散,灌入一点水,让牛下到里面转着圈踩踏搅拌,等到了一定的粘稠度则去挖取出来,拌入细沙,反复的折叠揉打。

    等到揉打好了,摔入木范之中,再用专门的线弹弓沿着木范一拉,把木范里的粘土倒出来,砖坯也就做好了。木范是多木匠带着徒弟制作的,每一个木范都一般大小,一寸半的厚度,四寸的宽度,八寸的长度,跟现代的红砖比稍微大一点点。线弹弓则是用竹片弯成弓形,两端系上麻绳,本来用铁丝来做会更好的,可现在没有铁丝,只能用麻绳代替。

    制作砖坯是壮劳力的活,搬运、码放则是小孩子、妇女和老人能做到的事情,这还是湿坯,还要等晒干了才能入窑烧制。敖浩族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虽然时不时的还会下上一场雨,但砖坯盖了茅草也不怕雨淋,而且洪水终于是退下去了。

    洪水一退,族人就有了其他的事情做,不能光顾着制砖了,水田里还能成活的稻苗要及时的进行移栽,其实这事情在水开始往下退的时候就在进行,只是现在要移栽的更多了。还要清理田地里的各种杂物,像那些水草、树枝等等,还有一些搁浅到田地里的鱼,这也算是意外的收获了。

    敖浩还记得后世的时候,自己家乡有一回遭了水灾,队长家的田里捕到一条重三十七斤的鲤鱼,这可是稀罕货,当时就熬了鱼汤,请了很多人吃,他也吃了一碗,不过鱼rou却说不上美味,太老了,但汤却不错,很是鲜美。

    敖浩带着刘奇也去了自己的三亩田,他的田离河水远一些,再加上稻苗扎根比一般的要稳当,反倒大部分都还在,这也让看到的老族长坚定了对抛秧的看法。

    很幸运的,敖浩在自己的田里抓到好几只甲鱼,一个个都有小脸盆大小。甲鱼又叫鳖,在现代也是名贵的菜肴,在古代虽然很早便进入了人们的食谱,然而却有很多人不敢食用,就算是到了近代有的地方还是有人以为这是一种虫子。

    当然,敖浩的族人对这种美味却是没有人不吃的,只是难有捕获罢了,今天正好是便宜了大家,午餐可以有道好汤了。

    中午的时候敖浩提着这几只甲鱼回去,却发现有些多余了,难怪最近这些日子老是喝鱼汤,原来这段时间有收获的大有人在,各种鱼就有上几百斤,甲鱼好几十只,短时间算是吃不完了,二姐等人正忙着把多的鱼清理腌制起来,至于甲鱼则专门挖了个水池子先养着,要吃的时候再杀。

    PS:前两天基本上是在火车上和路上度过,既没有码字也没有上传,这里只能是尽量的补上,没有告知各位是小子的不是,如果再有断更的事情,小子会提前知会大家,但小子保证此书绝不会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