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太祖驾崩
夜已经深了,道衍还在马和的府院内与马和对弈,马和如今的棋力已经与道衍不相伯仲,平日里两人对上胜负都是五五之数,但是今日马和一败再败一连败了七把。道衍知道马和心中有事,从马和的神色上,道衍已经看出了端倪。 道衍是马和的师父,马和的心事自然是逃不过道衍的眼睛。 道衍对马和这个徒弟处处都十分满意,他也确信马和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但是马和如今年轻气盛,做起事来难免会有失冷静。 正所谓英雄难过情关,这个世界上有大多的人为情义所累,在道衍看来虽然马和为了杨璟的事乱了方寸,但是行动计划上依旧是可圈可点。但是道衍不可能眼睁睁看着马和就这样得罪燕王而毁掉一身前途。 道衍的眼光自然看得出来,燕王如今正是一条潜龙,未来一定会大有一番作为。道衍虽然胸怀报复,但也只是致君尧舜上的政治抱负,他生性单薄并不热衷于功名利禄,不过道衍于马和而言既是师也是父,作为长辈他自然不会反对马和自己想法。 道衍问马和曰:“和儿,你今日精神如此恍惚,可还是在忧虑杨璟的事?” 马和直言曰:“不瞒师父,徒儿与杨璟关系莫逆情同手足,当年我随军北征也是深受杨璟照顾,我在北平军中的地位也是杨璟一手提拔的。如今他冤屈入狱,我实在是不能置之不理。” 马和虽然没有明言已经在谋划助杨璟越狱一事,但是道衍依旧是看出了马和的坚持。 马和并非是信不过道衍,但是背着朱棣私自营救杨璟事关重大,万一事情败露恐怕会有杀头之罪,马和正是因为把道衍当亲人这才不肯直言相告,他自己可以冒死相救杨璟杨婵他们但是他却不能将自己的亲人也陷入险地。 道衍打量了一会马和的神色,继续开口问道:“非救不可?” 马和轻轻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道衍看着马和决绝的神情,一时之间也是陷入了沉思。 马和虽然始终都只是轻声细语但是却处处都透漏着斩钉截铁的味道,师徒二人相视无语一阵沉默,良久后道衍终是败下阵来,一声叹息道:“罢了!罢了!” 道衍败给了马和的坚持,马和难过情义二字,道衍又何尝不是呢?纵然一个人杀伐果断,天下枭雄但是面对情义二字也总是会牵动情绪,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呢? 道衍自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马和因为杨璟的事以身犯险,于是他思索再三后夜入燕王府,向朱棣陈述利害,并直言朝廷未来必将削藩,留下杨璟终究是有大用。 道衍亲自出马再三劝说,朱棣也只好买了账,于是命道衍亲自设计为杨璟诈死留待日后护国勤王之用。 朱棣虽然开释杨璟,但是违逆圣旨这种事,自然不能明目张胆举行,释放杨璟一事燕王朱棣全权交与马和处理,也算是做了个顺水人情。 马和虽然明知道是个顺水人情,但是心中对朱棣还是暗暗感激的。当然马和更加感激的人是师父道衍,要不是师父夜入燕王府全力劝说,恐怕朱棣也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 若是让马和自己营救杨璟,必须克服两大风险,第一就是燕王朱棣,想在北平城中有所动作,必须避开燕王朱棣的耳目。若是避不开燕王朱棣,就算是马和也回天乏术,若一意孤行不但救不了人恐怕自身都难以保全。除了燕王朱棣外,想要说服杨璟越狱潜逃也是一件难事,杨璟一生为人光明磊落,虽然是含冤入狱,但是他却未必肯为了性命而放弃名节。 把名节看得比性命重要是古人的一个恶习,也是他们的可敬可爱之处。若是国人不崇尚气节哪里来的舍生取义的慷慨,又怎么会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不朽的精神? 如今有了朱棣的首肯,马和自然轻而易举的就解决了救人的两大难题,于是杨璟一家人都得以保全。 杨璟自然不可能在北平军中继续掌兵,马和在偏僻处安排了一处别致的院落,杨璟一家人就暂时居住北平城郊外。杨婵却没有跟杨璟一起回去,她毕竟是“凰翅”的队长,马和还有很多事需要她协助处理,于是她便女扮男装留在了马和身边。 马和在自己的别院里选了一个清幽雅致的房间给杨婵居住,同时吩咐桃儿杏儿将房间特别装点了一下,风格就按照以前杨婵在自己家里的样子。如此一来杨婵与马和比邻而居,杨婵也算是正式融入了马和的生活中。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总会在不知不觉间就悄然溜走,杨璟一事告一段落之后,很快便是迎来风雪依稀的冬季。 如今杨璟已经不理军中之事,整个冬天的都过得百无聊赖,幸得有马和常来探望向他请教行军打仗之事。马和虽然有道衍教授权谋之术,但是谋士与将军术业有专攻,杨璟身为大明当今数一数二的将领,他的本事自然也有其可取之处。 除了请教行军打仗的方法外,马和也是在武功上不断的向杨璟请益,据杨璟所言天下武功流派众多,但是殊途同归。杨璟这样的身手放眼江湖只是能勉强跻身高手之列,大明人才辈出,武功出众的人比比皆是日后马和行走江湖仍然大意不得。 马和却不以为然,虽然马和不能将武功练到天下无敌,但是双全能敌四手吗?武功再高能挡得住火枪吗?能挡得住千军万马吗?纵横天下靠的是武力不是武功。 马和时常也会向杨婵杨璟他们提起自己的理想,以及出海远航一事,杨璟称马和志向远大,杨婵却不像马和小时候一样,对神秘的大海十分神往。她与马和互相约定,若是马和出海一定要带上她一起去。 冬天的寒冷减退后,又是春光明媚的时节,朝堂上的阴云倒是散去了不少,据说太祖皇帝如今已经退居幕后得享清福,朝中大小事务已经由皇长孙朱允炆代为打理。
美好的光景总是悄然易逝,青色缭绕大地后,又送走了漫天做飞雪杨花榆荚,看完了桃花新放,梨花雨凉,又到初夏时节。 北平的天气已经渐渐开始炎热起来,每当到了这个时候马和闲来无事都会在葡萄树下面和师父一起喝茶下棋。 这一日马和与道衍对弈正酣,忽然有人闯了进来。道衍素来喜欢清静,所以马和已经吩咐过了下人若无急事不许前来打扰。 如今既然有人前来,神色又十分仓促,来人还未说话马和已经知道一定有大事发生了。 只听来人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今日应天府传来八百里告急文书,太祖皇帝驾崩了……燕王殿下命我来请二位王府议事。” 马和道衍闻言皆是惊起,而后虽传话的人一起去了燕王府。 太祖皇帝一生戎马,打下了大明江山。如今七十有余年过古稀,终是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人生七十古来稀,以太祖皇帝的年纪绝不算是短寿。 燕王朱棣府,已经挂满了白素,正堂之内设立了太祖皇帝的灵位,朱棣与北平的百官皆披麻戴孝汇聚于灵堂之内。 戊寅年六月二十四日,太祖皇帝崩于应天府皇宫之中,太祖皇帝生前已经立好了遗诏,死后方才昭告天下。 诏曰:“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太祖皇帝的遗诏中重要的内容有如下几点,首先太祖皇帝声明传位于皇长孙朱允炆,认为朱允炆是个仁义兼备,同时天下归心,让诸位大臣悉心辅助他。其次太祖皇帝声明自己的葬礼简单举行就好,不需要太多陪葬品,百姓们也只需哀悼三日即可,不用影响到百姓们的正常生活。 太祖皇帝出身贫寒,深谙百姓疾苦,死后依旧不忘告诫子孙善待天下百姓,足见太祖皇帝始终是个心系天下之人。 同时太祖皇帝还声明了,诸王只需要在各自封地设立灵堂拜祭就行了,不需要前往京师,一来是保证了朱允炆能顺利继位,而来又给诸王留下了后路,避免了同室cao戈的可能。太祖皇帝遗诏可谓是用心良苦。 马和闻太祖皇帝遗命不由得肃然起敬,虽然太祖皇帝晚年多杀有功之人,但是他无论是对子孙后代还是对天下百姓都是关照的无微不至。 一场丧殡之礼在北平城悄然举行,遵循太祖皇帝遗诏,诸事一切从简。平北以燕王朱棣为首,文武百官皆至,举国哀悼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