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章 靖边新军
“大捷、河东军大破突厥,歼敌十万,大捷、河东军大破突厥,歼敌十万,大捷、······”长安的朱雀大街上,路上的行人熙熙攘攘,十数名河东来的传令兵背着令旗挥舞着装塘报的竹筒在大街上疾驰而过,吓得行人纷纷嚷道,然后听着清脆的马蹄声看着传令兵的背影指指点点。 “河东的王大帅么?大破突厥?”“歼敌十万?太厉害了,王忠嗣不愧当世名将。”······传令兵刚进长安没多久,唐军大胜突厥的消息已经传遍了长安。 这一日并非上朝日,因此不用上朝,李隆基日上三竿才起床,用过早膳后便与杨太真在花萼相辉楼内琴瑟相和,正堂中,李隆基一副书生打扮,头戴幞头,身穿白衣,并没有穿龙袍,双手捧着一根玉笛,吹出袅袅之音,双目却含情脉脉的看着前面翩翩起舞的杨太真。尚未还俗的杨太真褪去了一身道衣,换上了鲜艳的红衫,配上优美的舞姿和妩媚的容颜,如同绿叶中的红花,引人注目。 高力士带着一群太监、宫女站在左右。 这一幕琴瑟相和、珠联璧合,看得高力士等人无不沉醉,这时楼外传来一声大喊:“报,河东捷报!” 李隆基皱了皱眉头,不过却没有停下吹笛,没想到杨太真倒是先停了下来,他停下舞步,对其他舞女挥了挥手,李隆基见状,也只好停下,神情有些不悦。 “三郎,国事为先,妾身也去饮些水。”杨太真柔声道。 李隆基这才舒展龙颜,温柔的点点头道:“好,爱妃先去休息片刻,为夫很快就处理好。” 待杨太真到偏堂休息后,李隆基也来到龙榻上坐下,喝了一口茶道:“力士,你去看看怎么回事。” “是,皇上。”高力士快步走向大门,不一会儿有小跑着回来了,高兴的笑道:“皇上,大喜啊,皇上。” 李隆基见他如此高兴,便问道:“哦,喜从何来啊,力士?”刚才似乎听到报告“河东捷报”,难道王忠嗣又打了打胜仗,这个王忠嗣,不愧是朕的学生。 高力士躬身双手奉上一封奏折,接着笑道:“皇上,河东大捷啊。” 李隆基哦了一声,快速接过奏折打开来,一目十行地看了看,一排前面的案桌站起来笑道:“好,好,没想到忠嗣此次出兵如此顺利,半个多月竟然直捣突厥左设小帐,如今已经大获全胜,哈哈哈,这次河东仅仅出兵不到两万人,靠着出其不意,竟然横扫突厥左厢,判阙特勒被杀,全家被俘,还消灭大小部落十多个,杀敌三万多人,俘虏五万余人,牛羊马匹无数,真是威震漠北,威震漠北啊,从此突厥不足为患矣。” 高力士跪下来贺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皇上威加四海,四夷远服啊。” 楼内的太监、宫女都跪下来贺道:“皇上威加四海,四夷远服。” 李隆基笑道:“都起来吧。”接着对高力士道:“你知道王忠嗣报的头功是谁吗?” 高力士疑惑地摇了摇头,却看见李隆基含笑的眼神,这个眼神似曾相识,似乎对王忠嗣笑过,不过那是很久以前了,最近一次笑是在去年春节时,想到这里,他小心翼翼道:“莫非是许默?” 李隆基又坐下然后叹道:“这个年轻人真不错,正是他的部队侦知了突厥部落的位置,再引领大队骑兵对突厥部落进行夜袭,打得突厥人毫无还手之力,更亲自突袭突厥左设小帐,斩了判阙特勒的首级,生擒其家属,立了头功啊。”他眼睛迷离,似乎自己此时也正驰骋在广阔的草原上,到处是对他顶礼膜拜的将士,摇尾乞怜的胡人。 “恭喜皇上又获一大将之才。”高力士躬身贺道。 李隆基哈哈大笑,接着看奏折,看着看着脸色渐渐凝重起来,良久,才把奏折放在案上,道:“速召李林甫、裴耀卿进宫,另外,把这份奏折誊抄十遍。” 看到李隆基表情严肃,高力士也不敢怠慢,应了声“遵旨”后立刻到门外去传令,倒回来时就碰到李隆基要走出楼外,忙问道:“皇上,这是要去哪里?” “到勤政务本楼。”李隆基边走边说道。 高力士紧随其后,同时挥挥手,让身后的郭元英去宫门口迎接两位相国,再引领他们到勤政务本楼,郭元英久随高力士身边,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即赶去兴庆宫门口等候,李林甫等人在太极宫的外廷办公,过来也要一点时间。 李隆基来到勤政务本楼后,第一件事就是更衣,他命人拿来了自己的御用铠甲,正要穿上,高力士劝止道:“皇上,这铠甲重五十二斤,还是不穿了吧?”他也不知道李隆基是受了什么刺激,突然要穿铠甲,但他知道,这应该和那封奏折有关。 李隆基也迟疑了一会儿,他今年已经56岁了,再穿这么重的铠甲,不知道还能不能承受啊,高力士这时道:“陛下,还有一套软甲,穿起来更是威武,不如试试?” 李隆基也就坡下驴,道:“好,拿来试试。” 不一会儿几个太监扛着一副金甲过来,在高力士的配合下披挂上,再配上一把御用横刀,加上他气质高贵,穿上去更显威武不凡,他还摆了几个姿势,顾盼自雄,对高力士道:“力士,看朕披挂起来如何?” 高力士赞道:“皇上威武,如天将下凡,不逊于太宗皇帝。” 李隆基得高力士拍马屁,把他形容成天将,还与太宗皇帝相提并论,如吃了仙丹一般飘飘欲仙,高兴地哈哈大笑,这身铠甲重不过二十余斤,他穿起来也没什么压力,来到大堂中,道:“力士,把地图放下来。”李隆基登记以后,突厥、契丹、吐蕃相继为患,他便挂一张地图在勤政务本楼中,时时提醒自己,边患尚未平定,不过自从杨太真入宫以来,他已经甚少来这里了。 高力士依言从一边的柱子旁的一根线一扯,哗啦啦,牛皮制作的地图从上而下展开来,还荡出了阵阵灰尘,李隆基却毫不在意,他来到地图面前,摸了摸河东北部、突厥左厢的位置,笑道:“从今以后,这里将永远成为大唐的版图。”王忠嗣在奏折中不仅描述了此次出兵的经过、许默的功劳,还阐述了通过筑城巩固东部草原进而与朔方合击突厥的战略构想,并希望李隆基给河东扩军,设立一支新军镇守草原,这件事情他已经有所决断,但还是要听取一下左右相国的意见。 李隆基认真看地图,高力士不敢打扰,直到李林甫、裴耀卿来到,才提醒李隆基。 “老臣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人并排来到李隆基面前拜道。 “两位爱卿快起来。”李隆基虚抬左手道,然后道:“来人,给两位相国看座。” “谢陛下。”四个小太监抬来了两张榻,李裴二人道谢后坐下。 李隆基来到了龙椅上坐下,吩咐道:“把誊抄的奏折给两位相国看看。” 李林甫和裴耀卿从太监手里接过奏折,越看越是眉开眼笑,接着又开始凝重起来,最后,两人几乎同时合上奏折,对视一眼后,站起来对李隆基躬身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李隆基含笑点点头,手指敲着案桌道:“对于王忠嗣的建议,两位相国有何意见啊?” 李林甫道:“皇上,此次大捷,河东军功勋卓著,应大力予以奖赏,至于在草原筑城、练兵,老臣以为,应一步一步来,不能cao之过急,那些突厥俘虏、百姓应尽快释放,以示我皇恩德。” 裴耀卿听到李林甫的话皱了皱眉,又白又浓的眉毛就成一团,大声道:“皇上,老臣不同意李相国的意见。”李林甫仿佛听到裴耀卿在表扬他,脸上还是带着一贯的笑容。 李隆基道:“哦?裴卿,那你说说你的意见。” “是,皇上。老臣以为,王大帅说的有道理,此次出兵,让我大唐获得了对突厥的战略优势,如果不牢牢把握这个优势,这次出兵就前功尽弃了,下次还会有这样的机会吗?突厥人也不是傻子,他们肯定会有所防范,因此老臣认为,应该立刻加强河东的军力,防止突厥人反扑,同时在冬天来临前筑城。”裴耀卿一口气说完了所有的话。 李林甫苦笑着摇摇头,道:“裴相国,左藏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年初中原大旱,拨付了两百万贯的抗旱钱,现在还不知道收成如何,皇上仁爱,免除了河南、河北、山南的租庸调,各镇军饷日渐增多,这个家不好当啊。”李林甫主管户部和吏部,一说到钱便开始哭穷。 裴耀卿想了想道:“皇上,王大帅在奏折中写到缴获牛羊马匹无数,不如由朝廷对此次出征的军士进行抚恤和嘉奖,所缴获的牛羊马匹等由他们自行处理,朝廷不再负担筑城等费用,出征的士兵不过一万五千人,伤亡也不到四千人,这一点对于朝廷来说还是可以负担的吧?” 李隆基沉吟半晌,看了看李林甫,李林甫道:“抚恤和嘉奖可以以钱和永业田来发放,这样左藏的压力也小一点。” 李隆基点了点头,道:“王忠嗣已经提交了军功名录,你们仔细研究一下,该怎么封赏、怎么奖励,你们提出一个方案,上朝的时候报给朕。” “是,皇上。”李林甫、裴耀卿拜道,看到李隆基挥了挥手,便慢慢退出了大殿。 李隆基又皱着眉头来到了地图前,指了指河东和朔方,突然道:“力士,传旨,封许默为定远将军,冠军县子,赏钱五百万,绢一百匹,建立镇北州,重建安北都护府,由你遥领安北都护,许默为镇北州都督,安北副都护,全权署理安北事务,再新建靖边军,许默为靖边军兵马使,靖边军编制两万人,步骑兵各一半,希望许默再接再厉,为国效力,再传王忠嗣进京献俘。” 高力士都有点搞不懂了,刚刚还让两位相国去商议嘉奖的事情,一转身就自己对许默进行了嘉奖,还是破格提拔,奖赏优厚,不过他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许默也是他很看好的年轻人,嘴里应道:“老奴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