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南宋之工业革命在线阅读 - 2.60 救父 II

2.60 救父 II

    回到皇家实验室,李不伟与范东来匆匆交谈片刻,便做了最终决定。过了一会儿,机关弩厂也来了一些人,当然还有那位造弩专家吴易了。

    众人坐定,吴易道:“李大人,我们已对弩机进行了一次极限测试,也得出了一些数据。具体的测试方法是,拉动三架弩机,这三架弩机共同射出一支弩矢,弩矢的射程为一千四百米。”李不伟听得吃了一惊,忙问道:“吴先生,一千三百米,是有效射程,还是最大射程?”吴易道:“回大人,这个数字是最大射程。不过小的刚才还没有说完。后来我们又用五架大型弩机射出一矢,其射程又大幅提升,达到了一千八百米。当然,这种弩机的弩臂极长,而且要同时安装五架弩机,显然体积太大,基本上没有实用价值。”范东来一旁道:“校长,其实采用多架弩机共射一矢并非新的方法。大宋军队以前就有过此种弩车。当年大战辽国之时,辽国南院大王在六百米之外被射中身亡,便是我军使用了五架弩机共射一矢所致。当然,这多少有些运气的成份了。不过当时的弩车威力极大,所用的弩矢又是近十倍于如今的重量,其射程虽然只有七百米,但只要被射中,基本上无可幸免。如今的弩矢经过了大量改进,又加入了旋转矢杆,去掉了尾冀,与几十年前的弩矢相比,其射程显然又会增加好几百米了。”

    李不伟点了点头,心中已开始盘算起一件事来。过了片刻,李不伟道:“范大人,实验室设计的那种滑轮弩,不知道是否有样品做了出来?”范东来道:“这种弩的设计图纸在两天前才完成绘制,应该不会在这几日完成制作的。”李不伟笑道:“我倒忘了,三四天前才开始设计,显然是不会今天完成了,此时应该是刚刚开始滑轮的加工吧?”也不待范东来回答,又转向吴易道:“吴先生,这种弩的精准度如何?”吴易道:“倘若是以一架弩机射出,对于两百米外的目标而言,基本上可以做到十射五六中。若是以多架弩机发射,显然其精度要大打折扣了。尽管有矢槽与滑道控制方向,但发射时带来的震动,又将大大影响其准确性。”李不伟道:“倘若现在要制作一架八百米外的精准弩机,吴先生有无把握?”吴易听得吓了一跳,沉吟片刻,小心翼翼地道:“回大人,根据我们的测试结果来看,对于射程六百米的机关弩,弩矢从射出到落地,大约需要五秒。也就是说,弩矢在射中目标前,会在空中停留五秒的时间。倘若在弩矢的行进期间遇到侧风,便会偏离目标少许。”李不伟道:“倘若没有遇到侧风,但是在空中飞行五秒之多,是否会被敌人躲了过去?”吴易道:“这倒不会。如今的弩矢做得不大,在远处几乎无法看到。等飞到一百米时,已是无法躲避。但是话说回来,又有谁能想到会有弩矢从六七百米外射出呢?”李不伟笑道:“如此就好。等到滑轮制作出来之后,先装到木质长臂弩上试试,然后等到钢板轧制后,再改为钢弩。即使不能实现七八百米的精准射击,五六百米也算不错。”吴易连声称是,心中却暗自叫苦。要知道,七八百米的精准射击,对于弓弩来说基本不太可能。倒是三四百米的距离却有可行性。当然李不伟暂时来不及考虑这些,他只管下发任务,然后等着回报便是了,至于行还是不行,到时再说。

    这一忙又是半天,李不伟走出实验室的时候,已近黄昏时分,这才想起那位吴双姑娘,转头问道:“徐超,那位姑娘……”徐超道:“大人,那位姑娘已安顿在城中的福云客栈,大人可是要现在过去?”李不伟摇头道:“现在太晚了,明日再说吧。”又道:“明日上午也不行,还是下午吧。”

    第二日一早,李不伟急匆匆地赶到实验室,范东来早已等候多时了。

    李不伟远远地叫道:“范大人,情况如何了?”范东来笑道:“校长,已有了结果。”说话间,李不伟已走了近来。范东来又道:“实验室在几个月前也曾试着做过此种单向离合装置,但是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不是配合过盈或过隙,便是材质达不到要求而使得滚轴破损。昨日拿到此机构之后,下官先是研究了一下,然后又与实验室众学者探讨了一番,最终决定再试着制作一次。虽然在几月之前尚不具备加工条件,但由于锻造机即将投入使用,车床与磨床的精度又大为提高,用于加工的材质也大有改善,因此再试一次也可以说得过去。”李不伟道:“这是自然。滚轴对于精度的要求极高,显然不是一下子可以造得出来的。不过凡事都有个开始,现在球墨铸铁的性能已大为改善,又有了更为精密的机床,范大人除了制作这种飞轮之外,不妨再次试着做几个滚动轴承,然后在一些简单的机器上试一下。”范东来笑道:“校长请放心,我们已有了计划。有一件东西正好用于滚动轴承的试用。”李不伟听得一愣,忽又喜道:“范大人说的莫非是……”范东来点头道:“正是,只是如此一来,校长要的那件东西,恐怕又要等些日子了。”

    其实,李不伟十分清楚滚动轴承的加工难度。不仅是材质,还有精度、表面光洁度、硬度、运转精度、公差、润滑、各向受力分析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以现在的技术,要制造出后世那种电动机的滚动轴承,根本是不可能的。不过,自行车由于其负重不大,如果在路况良好的情况下,滚动轴承或许可以一试。当然李不伟也知道,即使为自行车安装滚动轴承,显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眼下没有合适的加工设备,要制造滚针或滚轴极为麻烦,更别说还要涉及到整个自行车轴的重新设计了。而范东来刚才所说的那种试用滚动轴承的设备,自然也不是自行车了,而是李不伟的一件玩具。

    二人又计划了一番,却发现以目前的条件来看,制作一套滚动轴承,其生产周期大约为滑动轴承的十多倍,而其使用寿命,却只有滑动轴承的五分之一左右,这还是在负重极小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不过既然有了这个想法,李不伟也顾不上许多了,毕竟滚动轴承的用途太大了。倘若一个不小心,真的研制出了这种轴承,岂不又是一大收获?李不伟自然知道,技术研究是不能报有侥幸心理的,但这一次,他终于还是忍不住了。

    到了下午时分,所有的事情都已敲定,又与轴承厂众人做了沟通之后,李不伟这才想起昨日那位吴双姑娘,忙叫上徐超等人,回家换了便装,直奔福云客栈而去。

    吴双显然已是等得焦急。李不伟刚一进屋,吴双又要拜倒,李不伟忙一伸手相扶,吴双忽然想起昨日被这位李大人扶自己起来的情景,稍一犹豫,也不再拜下,静静地站在一旁,等着李不伟发问。李不伟笑道:“吴姑娘现在可以详细说一下了吧,到底是怎么回事?”吴双道:“大人,几个月之前,我爹到江南做生意,无意中救了一人的性命,却为官府误会,还被关了起来。民女得知此事后心急若焚,只好瞒了家中独自前往临安。如今既然有幸遇见大人,还请大人救救我爹。”李不伟奇道:“竟有这事?你爹救了一人却被关了起来,此话怎讲?”忽又想起一事,道:“有一年轻人叫做吴召文,不知姑娘是否认识?”吴双点头道:“吴召文正是民女的堂兄。”李不伟闻言恍然,却又有些不解,心想:吴双听我说出吴召文的名字,也并显得如何惊讶,看来她早已料到我知晓此事了。不过,这吴召文叔侄被关起来已有些日子了,也不知道临安府有没有问出来什么结果。只是这吴双姑娘又为何忽然来到临安,还拿了一套木制棘轮轴承,难道她是以此为由来见我么?

    吴双看得李不伟皱眉沉思不语,心中忐忑不安,只盼他能点一下头,然后告诉自己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过了一会儿,李不伟笑道:“吴姑娘不必担心,倘若你爹真的是被冤枉,自然会被释放的。对了,你昨日拿的那木制轴承,应该是你爹所设计的了?”吴双脸上一红,点头道:“大人猜的没错。我爹经常会自己设计一些机关之类的东西。有一次他回来之后,就把自己在屋内关了整整一天,到了晚上,便画出了图纸,又找到木匠依图制作。”

    李不伟听得微微点头,心想这吴双姑娘的爹倒真不简单,可以算是机械方面的高手了,如此的构思,他竟然能在一天之内想出,而且还能用到类似滚动轴承的原理,着实不容易。吴双又道:“我爹还说,这东西制作起来有些难度,因此只能先用木头做一个样品,等到时机成熟之后,才能真正有所用途。”李不伟笑道:“那是自然。这种机构原本就不是那么容易制造的。”心中却暗算寻思:吴姑娘的爹倒还算明白,知道以目前的加工工艺,是决然无法造出滚动轴承的,显然他也是对此有过一些研究,倘若见到此人,倒真是要看看他到底有什么真才实学了。又笑道:“吴姑娘请放心,我明日便去打听一下。”吴双忙又施了一礼道:“多谢李大人。如果家父能够获救,小女子定当不忘李大人的大恩。”李不伟摇头道:“吴姑娘客气了。倘若真的是关错了人,自然是要放的。即使姑娘不来相见,过些日子自然也会有结果的。”

    离开福云客栈之后,李不伟心事重重,也不上车,索性沿着街道步行起来。徐超一旁问道:“大人,可是怀疑这位姑娘有些问题?”李不伟道:“倒不是怀疑她有什么问题,而是我有问题要问你。徐超,这吴姑娘的家在颖州,她的父亲被临安府关了起来,为何她不先在颖州当地申冤,却要大老远跑到临安?她又为何独自一人过来,还专程找到自行车厂,又如何能知道我的名字?”徐超道:“颖州以前属于大宋,距金国边境不远。十多年前,颖州被金国占领,但是城中百姓却几乎全部是宋人。几年前蒙古兵攻打金国时,颖州也曾惹上了战事。到了今日,颖州的官府已由金国任命,因此那吴姑娘也无法在颖州本地申冤了。至于她知道大人的名字,估计多半是打听来的。虽然临安城中寻常百姓并不认识大人,但知道大人名号的却是不少。”李不伟惊道:“如此说来,这吴姑娘的父亲是金国人了?”徐超摇头道:“也不是如此。因为多年战乱,宋金两国疆界也变过多次。不过边境一带,却多为原先的大宋百姓了。”李不伟点头道:“如此说来,吴姑娘是大宋的人了?”话音刚落,又笑道:“估计你是不知道了,其实我也一样糊涂。”

    ……

    临安府捕头风无行指着一间牢房道:“李大人,这便是吴召文的叔父了”李不伟顺着风无行的手势看去,果然在牢中关了一人,此人正背对着牢门而卧,但看其年纪,大约四十岁左右。李不伟点了点头,正待向风无行再询问一些细节,却见牢中那人听到动静,也坐起身转头看了过来。

    李不伟看到那人的面目,顿时大吃一惊。去年在徽州之时,李不伟曾见过此人,又与其探讨过自行车的结构设计,正是那名丝绸商人吴真!

    吴真也认出了李不伟,露出一丝惊讶,但是在旁人眼里看来,却根本未见有何异样。李不伟也不露声色,将风无行拉到一边悄声问道:“风捕头,你刚才说已打探到了消息,不知具体情况如何?”风无行道:“大人,颖州已有探子传回消息,此人名叫吴真。这吴真原是颖州的一名富绅,经常会来江南做一些丝绸生意。而吴召文也是吴真的侄儿,此事倒并无虚假。”李不伟道:“风大人可曾打听到,这吴真是否有个十六七岁的女儿?”风无行听得一愣,点头道:“吴真是有个女儿,年龄也正好是十六岁。原来大人早已知道了?”李不伟也不回答,又问道:“那王三多如何处理了?”风无行道:“王三多已验明身份,正是来自福州没错。不过此人如此疏忽大意,王思维大人已剥去其求学的名额,返回原籍去了。”李不伟点了点头,道:“应是如此。若不加以惩处,必定还会有人再犯。不过,这吴真又该如何处置?”风无行道:“卑职已将调查结果报与临安府,此时正在等着赵大人的消息。”李不伟道:“这样也好,此事应该由临安府来决定的。不过这吴真既然与临安大学有关,本官也须得问上几句。”风无行忙道:“大人请便。”

    此时已有人搬了一条长登,李不伟坐在牢门外,又听吴真将事情的原委又讲了一遍,已是渐渐明白了一些。原来,吴真自从在临安见到自行车,又在徽州与李不伟一谈之后,便琢磨着在颖州也开一家工厂,但由于忙着丝绸生意,因此一直没有机会开张。这次他与侄儿在江南做生意,碰巧遇到了生病的王三多,又听说王三多要去临安大学,学习一些力学相关的东西,便产生了让其侄儿去冒名顶替的想法,心想多学一些,对于自行车的设计自是大有好处。只是没想到真正的王三多因为一直没有书信回家,家中人又派人前来查看究竟,这才露了马脚。风无行在旁边低声道:“李大人,卑职向王三多询问了近两个月的情况,这吴真说的倒也是实情。若无此人照顾,王三多不仅不会得以痊愈,恐怕早已客死异乡了。”

    李不伟点了点头,吩咐众人好看看守吴真之后,转身向牢房外走了出去,心想:这吴真所说的,与风捕头得到的消息完全吻合,看来此事多半不会有假。临安府的胡大人我也曾见过,上次与史大哥喝酒时他也在场。倘若我要他放人,即使要费些周折,最终要办成也不是太难。说不定,临安府本来就有放人的意思了。想到此处,李不伟转头道:“徐超,我明日一早要去临安府见一下赵大人,你今晚准备一下,顺便再带从摆钟厂带上一台最好的摆钟,刚好最近要送一台摆钟给赵大人的。”

    ……

    看到李不伟送来的这台摆钟,显然比去年送给朝中众臣的要高档一些,临安太守赵去胡对李不伟客气之极。宾主坐定之后,李不伟笑道:“赵大人,这台摆钟虽然送得晚了一些,但是比去年的那一批又要精美了许多。”赵去胡忙道:“李大人说笑了。不过这台摆钟的确要精致上许多,没想到我竟然因此而沾了些光。”二人相视大笑。

    过了一会儿,李不伟道:“赵大人,听说十多日前混入临安大学的那名吴姓男子,临安府已查出了其底细?”赵去胡点头道:“是查出了些眉目。根据风捕头得到的消息,两名疑犯所说的都是事实。而福州来的王三多,也已遗返了回去。”李不伟道:“既是如此,不知道临安府准备如何处置这吴姓叔侄二人?”赵去胡此时已隐隐猜出一些李不伟的来意,道:“由于此事涉及到临安大学,而朝庭对于临安大学又极为重视,因此下官本想着报与刑部处理。不过李大人既然是临安大学的校长,自然也是说得上话的。不知大人有何指示?”李不伟心中明白,也不直说,道:“赵大人,常言道得好,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吴氏叔侄二人虽然有冒名顶替之罪,但其也有看护王三多之功。不过如何处理法,想必赵大人已有了主意,我也不便过多插手了。”赵去胡道:“李大人请放心。既然大人认为这吴氏叔侄没有大罪,下官自然会按照大人的意思去做。”李不伟听得暗骂一声,心道:你这厮倒是聪明,即卖了人情,又脱了干系,我可不能让你得逞。又笑道:“赵大人误会了。吴氏叔侄如何处置法,我是绝对不会干涉的。赵大人还是依律办事为好。不过临安大学的守卫都是由临安府负责的,因此赵大人在报与刑部时,还需仔细想好了说辞才是啊。”赵去胡一时愣在当地做声不得。

    又过了一天,临安府始终未有消息传出。李不伟也不着急,没过一会儿又忘记了此事,径直前去重型机械厂查看了一番。到了下午时分,这才想起那位吴双姑娘,忙叫徐超备了车马,赶往福云客栈。

    吴双看到李不伟此次并没有带来什么消息,也未显得如何焦急,竟然像似对李不伟完全信任一般。李不伟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忽然生出一股歉然之意,同时又对多了一份戒心。心道:这姑娘当真厉害之极,独自一人不远几百里来到临安,又能让自行车厂的人主动前去找我,后来竟然像是算准了我会帮她,此时反而又如此平静。若论心眼儿,依依或是红袖与她比起来,可真是不如了,倒是香儿机灵,估计她二人有得一拼。如此想着,李不伟早已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了。

    接下来的几日,实验室的事情已安排妥当,李不伟也得以轻枪,每日都会去一次福云客栈。后来与吴双交谈得多了一些,却发现此女虽然年纪不大,懂得事情倒还真是不少,尤其对于篆刻竟然极为精通。李不伟吃惊之余,更是纳闷了。他原本以为,古代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没想到认识的几人中,周依依与香儿竟然都会写字,史红袖不仅会写字,而且弹得一手好琴。眼前这位吴双姑娘懂得木雕与篆刻,看来多半也会写字了。李不伟百思不得其解,又想道:若是没有后世的那些知识,我恐怕这一辈子也没有出头之日了,或许做一个种田的农夫,便是最终的归宿了。

    吴双看到李不伟在那里皱眉沉思,虽然绞尽脑汁,却哪里猜得出他在想些什么,只道是为了自己父亲一事而忧心,又或是对此起了些疑心。又想:眼前这位年轻英俊的大人,倘若知道了爹爹的真实身份,还会如此帮着我么?

    如此过了三日,李不伟正在实验室中查看那些重型机械的技术手册,徐超走了进来,伏在李不伟耳边低语数句。李不伟听得一怔,又面露喜色道:“如此就太好了!徐超,马上备车,我要去福云客栈,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吴姑娘。”说着,已是放下手中的册子,径直走出门去。

    徐超看得暗自摇头,心道:李大人心思极为缜密,办什么事情都不会出错,就是一见到年轻貌美的姑娘家,便会有些心软。不过话说回来,我年轻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尽管我与李大人年纪相差无几。

    然而李不伟也万万没有想到,他这几日帮了吴真父女,又应了《红楼梦》中的一句诗: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尽管此解多少有些牵强。

    (注:书中又多了一个女人,没办法,剧情需要。注2:再论滚动轴承:不管成功失败,主角肯定会试着做的,倘若知难而退,也不试着制造一下,又有些太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