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宦海风流在线阅读 -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七十章 说客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七十章 说客

    第七十章说客

    随着“驿路走私大案”的深入调查。案情之下深藏的众多黑幕渐渐浮出水面,其中涉及多位军政大员的贪赃腐化,地方官员的同流合污,军中将领的横行不法,让人看了触目惊心,极为愤慨。

    在查出魏博军使王武俊纵容手下将士暗中和走私人员相互勾结时,周侠怒发冲冠,拔出腰间佩剑,一剑斩断几案,愤然道:若不将此等不法之徒绳之于法,我周侠枉为七尺男儿。

    接着,又查出忠武军、蔡州招讨府等军政官署多名重要官员将领,皆从走私中获取巨利时,周侠面对这样的情况,面色铁青,和丁晋一样,陷入了无言的沉默中。

    此后,又查出兵马副元帅、中路军都指挥使、淮南行营兵马使、羽林军大将军吐谷楞竟然也牵涉其中,而且数次为与走私队伍紧密勾结的王武俊发放特别通行令时,周侠无言以对,除了强烈的愤懑。他也不得不开始思考:造成这种全官皆贪、上下共同舞墨的原因,难道只是因为人的贪婪之心的缘故吗?

    周侠想起了前元帅府右司马白居易指责的武帅实行的“战区紧急治安法”实是后患无穷的乱法,当时,他曾很不以为然,但是现在,面对如此不堪入目的现状,他的心中,首次浮出了一个大逆不道的念头:难道武帅的政令确实存在严重弊端?

    在周侠陷入迷惘的时候,丁晋的日子也不好过,案子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实非他所愿,丁晋知道,查这样的案子,即便最后能顺利结案,将案犯绳之于法,对于自己来说,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朝廷过后即便大力嘉奖,但得罪的人太多,对于官宦中人来说,并非是什么好事。

    何况,这种官员大规模集体犯罪的案子,按照朝廷以往的惯例,最可能的做法是和稀泥,惩处一些太显眼之人,而其中大部分人,将可能逃脱律法的制裁。此所谓“法不责众”。减小事件的恶劣影响,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对自己等人的奖赏也不可能太过,可是却留下了无穷后患,那些侥幸逃脱之人,肯定将怀恨在心,无时无刻不想着将自己等人挫骨扬灰。

    如果可以选择,丁晋宁愿不揭开案情的真相,可是命运是不可能为你主宰的,官场上的偶然,其实就是命运的必然。过得去,你可以继续在仕途上青云得意,过不去,那就只能像无数倒霉的前辈一样,丢官罢职,沙场折戟,甚至身家性命一起抛弃。

    除了内心的煎熬,丁晋所要面对的烦恼,更主要是来源于那些或软或硬极其难缠的说客。

    案情的逐渐明朗化,已经让很多人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一方面在竭力地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马脚”和罪证;另一方面,也试图用各种办法,打动办案人员,尤其是主要的办案官员丁晋和周侠二人,妄想通过这种办法,让案子不了了之。

    说客,就是这些人派来的身负“通融”使命的使者,在案子将明未明的时候,这些“大人物”像个待字闺中的大姑娘一样,犹抱琵琶半遮面,既想送来秋波,又羞答答地躲藏在暗处,不肯轻易露出尊面。

    于是,丁晋不得不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应付说客人员们。

    直到窦刚的“最高指示”来到,他才终于松了口气,但是这口气不是放心后的松气,只是一种人在高度紧张和压力下,骤然解脱后的如释重负的喘息。

    事实上,对于窦宰相的主张,丁晋是非常不满意的。案子查到了现在这种程度,可以说已经是到了双方对彼此都已心知肚明的地步,只差最后一层窗户纸捅破而已,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除了继续比拼“斗争”的技巧外,更要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让敌人彻底丧胆的坚定,在心理之战上,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此,才能始终掌握主动权。

    丁晋相信,如果自己能够做主的话,即便是要对某些人“放纵”,这个放字,也要有特别的讲究,时机和手段非常重要,而不能选择窦刚这种在敌人面前临阵示弱的主动退缩。这种未最后决战就选择撤退的战术,在敌人眼里,不会感谢你的仁慈,他们没有经历最后阶段的丧家之犬般的惶然和恐惧,不仅不会感怀仁慈,甚至还会将怨恨加倍,因为“侥幸”给了他们勇气,“羞恼”为他们增添恁怒。

    他们会深深地记着,是什么人,断送了自己的“财路”,甚至威胁到了自己的性命。

    正如仁义之兵必须要在实现“威”后,才能行使仁义一样,冒然而无原则地滥施仁义,那是妇人之仁。

    由此事,丁晋对窦刚愈加失望,同时。他也不得不开始考虑在这桩案子中自己的退路。

    元帅府行军元帅长史姚可久的到来,为丁晋送来了退身之策。

    姚广厦同样是来做说客,劝说丁晋和周侠手下留情的。

    姚可久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二人之中,丁晋相对来说更好说服一些。这倒不是他认为丁青云容易蒙哄,而是姚可久清楚,丁晋是一个知轻重、识大体的人,只要他认为你的话确实有道理,劝服他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再者,如果可以说服丁晋,那或许还可以借助他的影响力。打动倔强的周侠。

    姚可久虽然自认和丁青云的交情还不错,不过他没有用私情来让丁晋“通融”,他的理由很堂皇。

    姚长久一副一心为公、为大局考虑的无奈模样,劝说丁晋:战争历时三年,共调各军兵马二十多万,耗军费一千七百万贯,国库以下,诸地府库耗竭空虚,百姓流离失所,千里之地变为荒芜,眼看就要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如果节外生枝,牵连将官无数,那可能将朝廷的大事毁坏,朝廷如果再无建功,恐中外将有大变,值此关键之时,希望三郎能以大局考虑,高抬贵手,放他们一马,这不是徇私,这是真正的忠心体国之道啊。

    一番话说得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可要说姚可久真没有私心,那就太抬举他了。他和丁晋心中都明白,这番理由确实是为公的,但姚可久让丁晋考虑的,自然不只是“公”的一面,还有“私”的一面。走私案,姚可久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他也从其他官员将领身上得到了好处,所以扯出萝卜带出泥,即便这次不是众人所托,为自己,他姚某人也是不得不来的。

    丁晋表情很犹豫,很为难,虽然他内心其实恨不得马上对姚可久说:这件事我答应你,但是你们也得记住我今日的恩情啊。

    姚可久的到来。确实为他带来了脱身之道,虽然不是最佳之策,但通过姚可久这个非常有份量的中间人,丁晋可以恰当地向另一方表达自己的“善意”,表示自己并不想和他们为难,而且在这个重要时刻,也确实有能力、有诚意对他们网开一面,给予他们大力的帮助。

    如果缺少姚可久,即便丁晋有所表示,也可能反而引起对方的疑虑,或者让对方耻笑自己的懦弱,而且他如果太主动,也不是一种适当的行为。

    正因为不能太主动、太急切,所以丁晋面对姚可久的请求,也不能匆忙应诺,但是他的回复也没有将话说死,让姚可久始终心存一份希望。直到姚可久在襄阳呆了有一段日子,快要失去耐心时,丁晋才暗示自己会尽力帮忙,并且这种帮忙,是出自感念二人之间的友谊。

    不过丁晋拒绝了姚可久提出的另一个请求:帮忙说服周侠。

    周侠的耿直倔强,世人皆知,丁晋不太看好姚可久能说动周侠,为避免在此事上牵扯太深,丁晋犯不着因为这点事情,让自己和姚可久等人同流合污。

    想不到姚可久竟然很快就将周侠解决,这让丁晋很惊讶,事后,他才知道姚可久用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让周侠自己说服了自己。

    姚可久在正式出击之前,安排了一场好戏给周侠看。周侠军中有一员骁将名唤齿大姑,是归化的铁勒人将领,但是齿大姑和一般粗鲁蛮野的铁勒人并不同,这个人深受汉化,从小学习汉人文化礼仪知识,可以说比汉人都知书达理、有情有义,齿大姑在军中很有声望,这来源于他平日的所作所为。

    可是齿大姑犯了军法,他的不法之事是,偷偷将军中之物,抵押给当铺,换取财物。但这些钱不是自己花的,而是寄给几个阵亡伤残士卒的家属。这些家属在失去家中壮劳力后,生活得很辛苦,爱兵如子的周侠自然很清楚他们的境况。

    因此,面对齿大姑的罪行,军法官依律要严惩,但是周侠赦免了齿大姑,周侠被感动了,感动的同时,他又开始了前次的思考,从军人的困境和国家财力的枯竭,想到了一些将领变卖自己的私财接济士卒,又想到了驿站走私案,恐怕不简单是将官们个人贪污所引发的,武帅所实行的战时紧急法,要求各部军费开支的很大一部分必须自己想办法凑措,但又严令不得违法行事,此时想想,这怎么可能实现呢?

    也许,很多将领铤而走险做了一些违法之事,也是情有可原的。

    有了这种想法,姚可久趁虚而入,以军国大事为重劝说,周侠自然为之沦陷。

    ...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